1、【判断推理】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得罪人民。这个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以下符合“塔西佗陷阱”定律的是:
A:当食品安全出现危机时,无论合格食品还是不合格食品,都会被认为是不合格食品
B: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政府说真话还是假话,都会被认为说假话
C:当社会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无论政府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做坏事
D:当网络成为信息传递渠道时,无论真信息还是假信息,都会被认为是假信息
正确答案:B
解析:塔西佗陷阱的定义要点:①政府;②不受欢迎;③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得罪人民。
A项,说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其主体不是政府,不符合要点①。
B项,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政府怎样都会被认为说假话,体现了政府在不受欢迎时无论怎样都会得罪人民,符合定义。
C项,社会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并未体现政府不受欢迎,不符合要点②。
D项,说的是网络问题,其主体不是政府,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4题,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4题
2、【判断推理】风气 之于 ( ) 相当于 文献 之于 ( )
A:风格 图书
B:风尚 典籍
C:精神 文化
D:弘扬 传承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风气是指风尚和习气,风气与风格并无必然联系;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籍等,文献包含图书。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风气包含风尚,文献包含典籍。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风气和精神并无必然联系,文献和文化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弘扬风气,可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通过文献传承知识,而非传承文献,不能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7题
3、【判断推理】审判员在法院工作,这些人在法院工作,所以这些人是审判员。
与上述推理的方式最为相似的是:
A:动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是细胞构成的,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全部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钟表是有一定构造,有规律的;世界也是有一定构造,有规律的;既然钟表是人制造出来的,世界也必然是人创造出来的
C:经过对最近3个月销售的液态牛奶的跟踪调查,没有发现因有质量问题而退货或投诉的。因此,可以说这批液态奶的质量是合格的
D:中子是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因此有些粒子是不带电的
正确答案:B
解析:评价型题目。题干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推理,A项是归纳推理;B项也是错误的三段论;C项是错误的概率归纳推理;D项是正确的三段论推理。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救援:围魏救赵
A:进攻:风声鹤唳
B:防守:草木皆兵
C:追击:穷寇勿追
D:转移:斗折蛇行
正确答案:C
解析:围魏救赵是进行救援时的一种兵家计策。
A项,风声鹤唳是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草木皆兵是指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穷寇勿追是追击时的一种兵法思想,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斗折蛇行形容道路曲折,和转移无关,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99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9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5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8题
5、【判断推理】上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市面上常见的6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效比较,得到结果如下:甲药比乙药有效,丙药的毒副作用比丁药大,戊药的药效最差,乙药与己药的药效相同。
由此可知:
A:甲药与丁药的药效相同
B:戊药的毒副作用最大
C:甲药是最有效的药物
D:己药比甲药的药效差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几种抗生素的药效比较如下:甲>乙=己≥戊。丙的毒副作用>丁的毒副作用。
A项,题干只涉及丁药的毒副作用,并未涉及丁药的药效,因此该项无法得出。
B项,题干只说戊药的药效最差,并未说明戊药的毒副作用情况,因此该项无法得出。
C项,题干并未说明丙药和丁药的药效,有可能两者比甲药有效,因此该项无法得出。
D项,根据上述抗生素药效的排序可知,甲药比己药有效,即己药比甲药的药效差,该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排忧:解难
A:明亮:干净
B:树木:花草
C:创先:争优
D:走访:寻找
正确答案:C
解析:“排忧”和“解难”都是动宾结构,且可以组成四字词语;“创先”和“争优”都是动宾结构,且可以组成四字词语。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正确答案:B
解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值于“不经历风雨→不能看见彩虹”。
B项,通过否定前件得到否定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不能推出。
A、C两项,等值于“看见彩虹→经历风雨”,是题干的逆否命题,正确。
D项,是题干的逆否命题,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8、【判断推理】司机:乘客
A:教师:家长
B:医生:病人
C:编剧:演员
D:警察:小偷
正确答案:B
解析:司机为乘客提供服务。
A项,教师提供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学生,不是家长,排除。
B项,医生为病人提供服务,与题干的关系一致。
C项,演员根据编剧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与题干的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警察的服务对象不是小偷,与题干的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58题
9、【判断推理】现在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实际上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因为如果二氧化碳的供应量上升,植物就会更大量地消耗该气体,所以它们会长得更高大,繁殖得更茂盛,那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终将保持稳定。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将最严重地削弱这一结论,即目前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会引起温室效应?
A: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时,海水就会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
B:植物腐烂时会产生甲烷,这是另一种能显著地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C:从工业革命开始时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引起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D:二氧化碳含量在地球的历史中多次上升和下降的事实说明有一些能逆转温室效应的生物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结论是“目前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会引起温室效应”,原因是“二氧化碳的供应量上升会导致植物的快速生长,从而保持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A项,指出海水会吸收二氧化碳,则目前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际上未必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强了题干结论,排除。
B项,指出植物的快速生长虽然消耗了二氧化碳,但是其腐烂会产生温室气体甲烷,所以植物生长的越高大繁殖的越茂盛,其腐烂后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也就越多,故二氧化碳的排放即使被消耗也依然会引起温室效应,削弱了题干结论,保留。
C项,指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起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不确定其是否会导致温室效应,不能削弱题干结论,排除。
D项,通过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历史数据说明存在一些生物作用能逆转全球变暖,不能削弱,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8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10、【判断推理】过度合理化效应是指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他们将其行为归因于报酬,这样就会削弱他们的自我知觉——因为兴趣而去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过度合理化效应的是:
A:小李抢救落水儿童,被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1万元
B:某收视率低的电视节目以大奖吸引观众,冲着大奖而来的观众越来越多
C:随着公司效益的提高,员工因奖金没有相应提高而多有怨言
D:妈妈为鼓励爱画画的小明,画一幅画奖励他10元钱,小明画得更多却有些潦草了
正确答案:D
解析:过度合理化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报酬,会削弱其因兴趣而去做事的知觉。
A项,1万元的奖励是小李抢救落水儿童之后给的,而不是在抢救儿童之前,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观众是冲着大奖观看电视,并非自己喜欢这个电视节目,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C项,员工并没有得到额外的报酬,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D项,小明爱画画(自己喜欢做的事),每一幅画都得到金钱奖励(报酬),反而他的画变得潦草了(自我知觉削弱),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