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611

发布时间:2024-01-19 19:48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地理位置不在沿线直接范围内的国家,也可以用新的形式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政策沟通、设施________、贸易________、资金________、民心相通这五大合作理念与内容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带一路”也必将成为联结世界、融入全球的更为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联通 畅通 融通

B:畅通 联通 融通

C:畅通 融通 联通

D:融通 畅通 联通

正确答案:A

解析:浏览选项后可知,每一项的词语都相同,只是顺序不一样,解题时可考虑从词语搭配入手。先看第三空,“融通”含有使资金流通之意,与“资金”搭配更恰当,排除C、D。
再看第二空,“畅通”指畅行,顺利通过;“联通”指互相联系相通。与“贸易”搭配,用“畅通”更恰当,排除B。
验证A项,“联通”与“设施”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2、【言语理解】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现状,然后从制度隔离导致的新的二元结构、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矛盾、流动人口与家庭成员分离三个方面的社会问题说明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现状对社会安定的不良影响。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只有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C项与之相符。
文段说的是制度的隔离强化了流动人口不能融入城市的因素,A项的“不可能”表述错误。题意为制度的隔离加剧了社会分化,从而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并不是流动人口的进入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排除B。D项的“关键”不能由文段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3、【言语理解】中国传统文人重视意境。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过,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________,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________,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往情深 羚羊挂角

B:一如既往 雪泥鸿爪

C:一气呵成 神来之笔

D:一见倾心 天马行空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才能……”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缠绵悱恻”的结果。“缠绵悱恻”指内心悲苦难以排遣,体现的是一种感情。“一如既往”指完全和过去一样。“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语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一见倾心”指初次见面就十分爱慕。三者均不能体现缠绵悱恻的结果,排除B、C、D。“一往情深”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填入此处形容缠绵悱恻的意境达到的结果恰当。验证第二空,“羚羊挂角”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与“镜中花,水中月”所体现的空灵梦幻的意境相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海南三亚以其      的旅游环境、      的生活环境和      的自然环境,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特 舒适 优美

B:独特 优美 舒适

C:舒适 独特 优美

D:优美 独特 舒适

正确答案:A

解析:生活环境用“舒适”形容,自然环境用“优美”形容,根据排除法选择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回首蛇年的央视春晚,________的大腕赵本山选择了退出,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艺术是有规律的,明星________也是有限的,如果硬撑下去,“过度消费”,肯定会掏空自己,________,甚至出丑露乖,________。

A:红极一时 底蕴 捉襟见肘 惹人耻笑

B:炙手可热 底蕴 江郎才尽 贻笑大方

C:红极一时 能力 江郎才尽 贻笑大方

D:炙手可热 能力 捉襟见肘 竹篮打水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红极一时”意为在一段时间内很火。用来形容“大腕赵本山”程度不够,排除A、C。第二空,“能力”指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物的主观条件。“底蕴”指蕴涵的才智、功力等。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继续分析第三空,“江郎才尽”泛指才思衰退或才华枯竭。“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穷于应付,顾此失彼。与“掏空自己”对应, “江郎才尽”更恰当,排除D。将B项代入第四空验证,“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与“出丑露乖”的语境也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不同利益群体在特定体制中所受束缚与保护的程度是不同的,相对而言,束缚少而保障多的群体会觉得体制公平,反之会觉得不公平进而要求变革。转轨过程的情况与此类似,某类群体摆脱的束缚多于失去的保障,甚至是只摆脱束缚而不失去保障,他们会拥护改革并认为它公平;相反,摆脱束缚少而失去保障多的,他们就会认为不公平而有可能反对改革。
下列说法概括主旨最准确的是:

A:改革有时会造成对某些群体的不公平

B:改革应该对所有群体公平一致

C: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可能全都支持改革

D:支不支持改革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采用了演绎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不同利益群体在特定机制中觉得公不公平是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关的。紧接着由一般到特殊,推及到支不支持改革的问题。注意文段中的分号,分号前是拥护改革的群体,分号后是反对改革的群体,表达了D项“支不支持改革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相关”的主旨。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虽然“发展”和“增长”在有些场合被替换使用,但其确切含义是有区别的。“增长”通常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发展”则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包括投入产出、产业形态、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改善。
对于上面语段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A: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

B:“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政治、社会的“质”的提高

C:“增长”注重“有多少”,“发展”注重“有多好”

D:“发展”以“增长”为核心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增长’通常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可知,“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即注重“有多少”;由文段中“‘发展’则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包括投入产出、产业形态、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改善” 可知,“发展”以“增长”为核心,强调“质”的提高,注重“有多好”。由此可知,B、C、D三项均表述正确。A项“不可能”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8、【言语理解】19.开门是一个积极的动作,它本身存在某种(       )的情趣:进入一种新的时刻,达到一种新的目标,实现一种新的转换。它包含一种人世间极深情感的蓄积与(       ):重聚、回归、和解、诧异以及长久分离的情人的惊喜。

A:惊心动魄 凸显

B:振奋人心 表达

C:震撼人心 张扬

D:心神荡漾 展现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开门是一个积极的动作”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示积极的意义。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这两个词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两项。与“展现”相比,“表达”与前面的“情感”搭配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全面取消分文理分科要水到渠成,下面不属于其条件要素的是: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资源足够丰富

B:分步实施,先做试点,再全面推开

C: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等教育整体改革基本完成

D:我国高中教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只有……;只有……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可知,A、C、D三项都属于“全面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要素,故排除;B项“分步实施,先做试点,再全面推开”并未在文中提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1题

10、【言语理解】“本质性诗人”大致有两种出路:其一是像陶渊明那样从急流中退出,在山水间________自己的灵魂。尽管现实中并不存在桃花源,但________在内心一隅还是可能的。其二是原地不动,像屈原那样与污浊的世界对抗。这注定了他与世界的________是持续的、难以调和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寻找 退隐 冲突

B:放逐 蜷缩 矛盾

C:抚慰 潜藏 距离

D:寄托 固守 隔阂

正确答案:A

解析:前两空不好排除,可从第三空入手。
第三空,由“与污浊的世界对抗”“难以调和的”可知,屈原与世界是有剧烈的“冲突”“矛盾”的,排除C、D。
第二空,与“蜷缩”相比,“退隐”与“从急流中退出”对应更恰当,也更符合陶渊明隐士的身份。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67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6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1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64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3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