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608

发布时间:2024-01-19 15:0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地球村内,防疫无国界,需要吸取教训、分享经验、共同御敌。抗击疫情,这是“我们”的战争,在________的全球网络中,置身事外的“我”无法取胜,只有身处命运共同体的“我们”,才能有效________不断发起“军备竞赛”的病菌株。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幻莫测 抵抗

B:唇齿相依 对抗

C:瞬息万变 抵挡

D:休戚相关 对付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地球村”“命运共同体”等表述可知,填入词语应表达全球网络的联系紧密,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变幻莫测”和“瞬息万变”都强调变化,排除A、C。
第二空,与“病菌株”暗含的疾病意思相搭配,“对抗”填入更恰当。“对付”常与“敌人”“麻烦”搭配,填入搭配不当,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特权。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

B: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

C: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

D: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前面两句话主要介绍了历代统治者重视户籍制度的根本原因,即户籍是维护封建特权的手段。最后一句为关键,由“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现在的角度看户籍制度的历史。A项“文化背景”范围太大,而文段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排除。C项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不是主要内容,排除。D项,文段并未具体介绍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应“但究其原因”“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可知,作者主要介绍的是今天的户籍制度的历史根源,故B项比D项更准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4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4题

3、【言语理解】事实上,任何一个不可避免的灾害原本就是社会人口因素与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破坏性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就舟曲泥石流而言,人类活动的________和社会管理的________显然是灾害的要素之一。但在地质专家们看来,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将舟曲之灾________为人祸之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加速 疏忽 断言

B:破坏 漏洞 归咎

C:频繁 忽略 断定

D:加剧 疏漏 妄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作为灾害的要素,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应是机制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态度层面的“疏忽”或是“忽略”,排除A、C。
第三空,“妄定”所含有的轻率地下结论的意思,与“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所表达的谨慎态度相对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5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5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4、【言语理解】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蓝藻在日出之前即可提前动员光合作用系统,在阳光一出现的时候就可以________能量,比那些纯粹依靠光线启动光合系统的生物领先一步。与之类似,日落之后,蓝藻的光合系统会遵循生物钟的指令而关闭,避免那些夜间无须调动的能量被________浪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取 无故

B:摄取 无谓

C:吸取 过度

D:汲取 超额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提取”指提炼而取得,如提取石油;或指经分辨而取得,如提取指纹。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对能量的获取不能用“提取”表达,排除A。第二空,对应“无须调动的能量”,可知蓝藻的光合系统会避免能量的白白浪费。“过度”“超额”侧重过量,“无谓”侧重没有意义。“无谓”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

5、【言语理解】在当前单一的评价体系中,学校很难认识到将学生分为“优生”“差生”这种做法所存在的问题。因为目前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把学生分出高低,学校的做法不过是顺应这种体系。很多时候,学校老师还认为只给学生发奖状、证书不够,因而以徽章等来强化学生对优生、差生的印象,而对于学校的做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没有人认为有什么问题。
对学校将学生区分为“优生”“差生”这样的做法,作者的态度是:

A:有所怀疑

B:完全否定

C:不置可否

D:基本赞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当前单一的评价体系中,学校很难认识到将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做法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这种做法不但认识不到,有时候甚至还有意强化“优生”“差生”的区分,而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也没有人觉得有问题。由此可见,作者是反对学校对学生进行“优生”“差生”的区分的,且对于大家没认识到这种区分的危害性而感到焦虑。
C、D项与作者的态度相违背,排除。A项“有所怀疑”程度太轻,作者并不仅仅是怀疑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问题,而是非常肯定这种做法有危害。B项与作者态度相符,为正确答案。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题

6、【言语理解】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博物馆管理人员依然相信这对实体博物馆而言是机遇,而非冲击。“比如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一些3D复制品可能将画作精细到连脸部细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但大家还是________地涌入卢浮宫。因为即使复制出一模一样的《蒙娜丽莎》,博物馆里那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还是无法复制。”管理人员如是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欢呼雀跃

B:如痴如狂

C:情有独钟

D:欣喜若狂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即使复制出一模一样的《蒙娜丽莎》,博物馆里那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还是无法复制”可知,不论3D复制品制作多么精良,人们还是愿意到实体博物馆中欣赏艺术品。A项“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D项“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两项均无法表达人们更愿意到实体博物馆的执著之意,排除。“情有独钟”“如痴如狂”都有为某人某事倾倒的意思,含执著意,但“情有独钟”一般用法为“对……情有独钟”,不能修饰动词“涌入”,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2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3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7、【言语理解】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上。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与锂相比,钠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并且与锂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再一次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较低,虽不太适合应用在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但适合应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对成本敏感的低速电动车和通信基站、家庭储能等领域。
下列选项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从经济效益来说,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实惠

B:锂离子电池的昂贵造价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C: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比锂离子电池更广

D: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并未将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无法得知谁更优惠,排除。
B项,由“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可知,“昂贵造价是……瓶颈”表述错误,排除。
C项,由文段末句可知,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各有适合应用的领域,但无法比较哪个应用范围更广,排除。
D项,由文段末句可推知,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存在互补性,前者无法完全取代后者,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8、【言语理解】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________,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________了对汉字的这些偏见和悲观论调。据统计,现在已有1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拼音文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称 打破

B:断言 粉碎

C:妄言 驳斥

D:预言 批判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宣称”指公开表示。一般用于说话者公开表示自己怎么样或要做什么。与句子语境不符,排除A。“妄言”指胡说,随便说说。不合句意,排除C。
第二空,“批判”与空缺前的“事实”不搭配,且由“无论……还是……丝毫不逊色”可知,选语义较重的“粉碎”更契合句子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9、【言语理解】从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开始,人类走向航天空间有40余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至今外层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碎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本文采用“太空垃圾场”的比喻,旨在说明:

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

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高新技术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人类走向航天空间40余年取得的成绩,接着以“但”为转折说明航天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即开辟了“太空垃圾场”,故“太空垃圾场”这一比喻旨在说明的是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负效应。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文段并未比较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大小。B项脱离了“太空”这一具体环境。C项过度推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大众媒介处于垄断地位。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对于国内的各类社会矛盾________,这种状况招致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与不满,广大民众强烈要求传媒积极发挥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媒体的社会责任理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纷至沓来

B:置若罔闻 应运而生

C:群策群力 风靡一时

D:人云亦云 横空出世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处句意为,美国大众媒介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没有承担它应有的责任,故此处应填贬义词,含褒义的“群策群力”与此不符,排除C。“莫衷一是”指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人云亦云”形容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或创见。两者均未体现未尽责任之意,排除A、D。将B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由句中的“由此”可知,“媒体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应前面所述的状况而产生的。“应运而生”指顺应某种时机、条件、需要等而产生。填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