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604

发布时间:2024-01-19 3:2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地球是慷慨的,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类;地球是无情的,她也报复了(       )施虐、(       )索取的人类。地球是我们唯一的栖身之所,糟蹋地球就是糟蹋我们自己。

A:大肆 过度

B:恣意 长期

C:恣意 过度

D:大肆 长期

正确答案:C

解析:“大肆”是指无所顾忌地进行某种活动;恣意:放纵,不加限制,任意。人类对地球的生态破坏不仅是毫无顾忌,更是不加限制的行为,所以第一空选择“恣意”合适。同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索取不仅是长期的,更是过度的。长期的索取未必是糟蹋。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对人类而言,环境发挥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各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________。这种功能决定了人类自身的活动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过程。因此,人类必须彻底地________利己主义,保护好环境,保持同环境和谐与协调的互利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果 扬弃

B:结果 摒弃

C:效果 唾弃

D:恶果 遗弃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后果”“恶果”均表不好的结果。“效果”侧重好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排除A、C、D。“结果”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的状态,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摒弃”填入符合人类必须彻底抛弃利己主义、保护环境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

3、【言语理解】近代以来,怎样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这些________的观点当然受到了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但也暴露出一些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局限,即用________的思维来看待复杂的文化现象。这种思维模式在今天的研究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的:

A:荒谬 泾渭分明

B:偏颇 非此即彼

C:片面 针锋相对

D:极端 水火不容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可知,学者的这些观点过于偏向一方,所填词语应含偏向一方的含义。“荒谬”指极端错误,强调非常不合情理,而非偏向一方,填入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A。
第二空,由“即”可知,所填词语与前文“有人主张……也有人主张……”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体现的思维构成解释说明关系,表示两者必须选其一之意。“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均侧重双方对立,不含两者必选其一之意,排除C、D。“非此即彼”指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32题

4、【言语理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调查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要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网络化、键盘化、拇指化,已经不仅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还造成了对汉字的隔膜与疏离。提高国人对于汉字传承的认识,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当下语言文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

B:提笔忘字成为当下国人的普遍现象

C:国人对于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

D: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使得汉字书写由笔转变为键盘和拇指,然后引用调查数据说明这一转变对汉字书写的危害——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造成对汉字的隔膜与疏离,影响汉字的传承。由此可知,文段旨在论述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对汉字传承的影响。D项的“媒介转型加剧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对此概括恰当。
A项“内忧外患”无法从文段推出,且没有提及引起汉字危机的原因。B项只是描述现象,没有指出问题。C项没有指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媒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科研机构对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人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的原因。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虽然引发“耳虫”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但显然“耳虫”更偏爱那些容易上口的作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

B:影响音乐流行程度的决定因素

C:“耳虫”现象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D:音乐节奏和人的心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一是其节拍和人在最为兴奋的瞬间的心率几乎同步;二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会在人脑中不断重复。A项能概括文段重点,当选。
B项“决定因素”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文段只论述了“生理学”的依据。C、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6、【言语理解】拥有120年历史的道琼斯通讯社宣布,聘请新华在线在中国独家代理其信息产品。这意味着,今后,国内新闻媒体和政府机构同步使用道琼斯中文语言财经消息、评论成为可能。据悉,道琼斯通讯社以其独立、领先的财经新闻闻名于世,每24小时发布8000多则市场消息。此次,新华在线专门推出“引擎计划”,为道琼斯服务中国本土开路。它还入乡随俗,接受国内个别用户的财政信息服务要求。
最适合做上面一段新闻标题的是:

A:道琼斯通讯社大力拓展中国市场

B:道琼斯通讯社以其独立、快捷的信息赢得了中国的市场

C:道琼斯通讯社以其独特的服务和本土化的战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D:新华在线为道琼斯代理信息发布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提出新华在线被聘请为道琼斯通讯社的中国独家代理,然后阐述了这一事件的意义,最后描述了新华在线为道琼斯服务中国所做出的具体措施。故“道琼斯”与“新华在线”为文段的两个主题词,四个选项中同时提到这两个主题词的只有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7、【言语理解】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面临复杂环境,只有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坚持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_______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筑牢

B:稳定

C:修建

D:强化

正确答案:A

解析:

“修建”与“基础”搭配不当,排除C。与“稳定”“强化”相比,“筑牢”语义程度更重,与“时刻绷紧”更对应,也更能体现团结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8、【言语理解】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观点,即短篇小说:

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可以证明”、“可以泄露”、“可以暗示”、“可以说明”体现的是“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故本题答案选D。而A项中的“多种描写手法”、B项中的“振奋人心的情节”并不能从文中的比喻推断出来,故排除;C项属于无中生有,也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进行相应地改善所致。

B:巴基斯坦、伊拉克地区连日发生多起武装冲突,当地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

C:人们担心,迟早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

D:翻开经济发展的历史,人们会发现经济衰退往往总是会与经济泡沫同步出现。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进行相应地改善”或“中国人不爱喝牛奶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进行相应地改善所致”。B项“非常”与“奇”语意重复可删除“非常”。D项“往往”与“总是”语意重复,应择一使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10、【言语理解】

这部著作把对历史文化追索的触角更深入地探触到历史时空的幽微之处,更敏锐地________虽然缥缈却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让远逝的鸿影显现出朦胧的真相,使冰冷荒漠的历史有了人性的________。他将华夏祖先的图腾放置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大背景中予以________,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辗转反侧、抒发见解,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知 温度 观照

B:揭示 弱点 洞察

C:探究 纠葛 揣度

D:体悟 温暖 臆想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阅读文段,四个词语填入似乎都较合理,可先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与横线前的“冰冷”相对应,此处填“温度”“温暖”较恰当,排除B、C。
再看第三空,由“将华夏祖先的图腾放置在……历史大背景中”可知,“他”是结合历史进行了审视、思考的,而非完全主观的“臆想”,排除D。“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常与“传统文化”“现实”等搭配,填入句中与语境相符。
验证第一空,“感知”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5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