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素,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B: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者在消费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就会更多地青睐低碳产品
正确答案:B
解析: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B项表述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2、【言语理解】香龙血树又名巴西木,为天门冬科龙血树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原生于非洲的开花植物,生长于海拔600~2250米的高地。巴西木株形整齐优美,叶片宽大,富有光泽,苍翠欲滴,是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中小盆植株可以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等,显得清雅别致;大中型植株布置于厅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处,可较长期欣赏,颇具异国情调;尤其是高低错落种植的巴西木,枝叶生长层次分明,还可给人以“步步高升”之寓意。
从这段文字中无法得知的信息是:
A:香龙血树的地理分布
B:香龙血树的形态特征
C:香龙血树的观赏作用
D:香龙血树的名称来源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生长于海拔600~2250米的高地”可推出A;由“株形整齐优美,叶片宽大,富有光泽,苍翠欲滴”可推出B;C项的观赏作用可由最后一句话推出。D项的“名称来源”文段没有提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3题
3、【言语理解】美丽的脸往往只是平均化的结果。科学研究发现,用计算机把越多人的面孔合成在一起,新面孔就越有吸引力。两张脸合成出来的只是普通人,32 张脸就可以合成出美女。这可能因为平均脸遮掩了原有的不协调,也可能因为这张平均脸非常对称,而对称正是健康的标志之一。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普通人因为脸型常见而成为长相一般的人
B:独具个性的脸常常因为非平均化而显得不够美丽
C:人脸具有吸引力可能是因为协调,也可能是因为健康
D:美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计算机合成的面孔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末句“这可能因为平均脸遮掩了原有的不协调,也可能因为这张平均脸非常对称,而对称正是健康的标志之一”可知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均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4、【言语理解】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理念:纪律应该来自自由,而不是约束。这就是说靠说教、强迫、惩罚塑造出来的“乖学生”不是守纪律,而是被限制、被麻痹了。当一个人拥有自由,理解他是自己的主人,然后就能主动地选择他应当做的事、拒绝他不该做的事,这时,纪律才有价值。
根据这段文字,“有价值的纪律”是指:
A:人自觉自愿地遵守原则
B: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事
C:通过教育实现人的自我约束
D:不但自己能够遵守而且会去影响别人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能主动地选择他应当做的事、拒绝他不该做的事”可知,“有价值的纪律”是指人主动自愿地遵守原则。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项“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表述过于绝对;由“靠说教、强迫、惩罚塑造出来的‘乖学生’不是守纪律”可知,C项“通过教育”表述错误;D项“去影响别人”文中没有提到。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5、【言语理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其内部凝聚力就不会强大,那么即使产生人口增长,具有众多人口,也难以形成数量优势和国家可用的有利战略资源。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就很典型。在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控制权时,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已有3700万人口,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在19世纪下半叶败给了普鲁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口未必是国家的有利战略资源
B: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C:国民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至关重要
D:人口结构与国家凝聚力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如果人口没有形成对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即便数量庞大,国家的凝聚力也不会强大。然后以奥匈帝国的例子对此进一步论证。结合例子中的“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口结构对国家的影响。
A、B两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排除。文段除了提到“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以外,还有“相通的种族构成”,C项只体现了其中一点,D项“人口结构”涵盖了两个方面,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50题
6、【言语理解】2012年8月,有“史上最严‘限抗令’”之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根据该《办法》,抗菌药物将依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被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个级别。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将被警告、限制处方权、吊销执业证书,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得知:
A:抗菌药物滥用将得到有效遏制
B: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C:医疗人员将会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D:主管部门向抗菌药物滥用宣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接着后文具体介绍了该《办法》的内容、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要求以及违规的惩治措施。《办法》的实施体现了有关部门对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治理决心,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转述,“主管部门”对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宣战”对应“实施”。A、C两项属于过度推断,B项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39题
7、【言语理解】互联网对于解决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匮乏,医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医生间能力差别大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为医生提供了手机应用软件,让他们利用碎片时间和业余时间向患者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建立了患者付费机制,让医生们的付出获得了合理回报,激发医生动力,使他们愿意把私人时间贡献给社会。
关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优势,这段文字没有提到:
A:合理分配医生资源
B:有效减少医患冲突
C:医生获得相应回报
D:有效利用医生时间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互联网对于解决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匮乏,医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医生间能力差别大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可知,A项“合理分配医生资源”正确。文段中并没有提及医患关系,所以B项“有效减少医患冲突”无法得知。由“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建立了患者付费机制,让医生们的付出获得了合理回报”可知,C项“医生获得相应回报”正确。由“让他们利用碎片时间和业余时间向患者提供服务”可知,D项“有效利用医生时间”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8、【言语理解】虽然帧扩展技能可以增加千兆位以太网的地理跨距,但是当大量传输短帧时会造成系统带宽浪费严重,大大降低了半双工模式下的传输性能,千兆位以太网采用帧突发技术解决了大量短帧传输所收起的传输性能下降的问题。帧突发技术可以使一个站点一次能连续发送多个帧,是千兆位以太网的一个可选功能。
解决了千兆位以太网传输性能下降问题的一项技术是:
A:帧扩展技术
B:半双工模式
C:帧突发技术
D:千兆位以太网的一个可选功能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中“千兆位以太网采用帧突发技术解决了大量短帧传输所收起的传输性能下降的问题”直接说明了解决千兆位以太网传输性能下降问题的是“帧突发技术”,所以,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壁虎吸附墙壁是靠它们脚上细微毛发与墙壁_________的分子间吸附力,仿壁虎材料运用了相同原理,核心在于有方向的吸附力,也就是说这种材料在平时不粘,而当有_________的时候就会牢牢吸住物体表面,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进行按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贴合 离心力
B:附着 零重力
C:粘连 向心力
D:接触 切向力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是壁虎脚上的细微毛发与墙壁之间如何产生吸附力。由“仿壁虎材料运用了相同原理”“也就是说这种材料在平时不粘”可知,壁虎脚上的细微毛发与墙壁之间也是不粘的。“粘连”指(物体与物体)粘在一起,填入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C。“贴合”指贴切吻合,强调贴在一起,严丝合缝,完全一致。壁虎脚上的细微毛发与墙壁并非完全吻合,排除A。
第二空,“零重力”一般指微重力,它不是由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而是由于太空残余大气等因素造成的,填入此处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B。“切向力”指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曲线路径的切线方向的力,填入此处用以形容材料受切向力作用便会牢牢吸住物体表面,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
10、【言语理解】
国家的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维度,而“治理”则具有更多平等和共治的意味,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序参与,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这一文段标题的是:
A: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B:
“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
C:
国家治理现代化,人人都是参与者
D:
国家制度完善和发展,我们都是受益人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表明观点,国家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接着通过论述“管理”到“治理”的变化及两者的区别,强调了“治理”侧重平等和共治,侧重各类主体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互动;然后说明“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能更好地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观点句,即国家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C项与此相符。
A项,“内涵与外延”是文段的分述内容,是为了说明首句观点,非重点,排除。
B项,“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是文段的分述部分,是为了说明首句观点,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国家的治理现代化,而不是“国家制度”,且文段强调的是人人参与国家治理,而非人人“受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