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590

发布时间:2024-01-17 19:49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际专业化分工渐趋明确,国际贸易明显增加,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生产力快速发展

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导致生产力快速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现象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讲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国际专业化分工渐趋明确,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活动逐渐增加,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均未提到文段的关键词“世界经济”。C项没有指明这种新现象是什么,故不如D项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3题

2、【言语理解】对于淡水资源的管理,政通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发表于《环境研究通讯》上的最新研究分析了119个低收入国家与淡水供应管理相关的19种因素。结果显示,政府监管不力会显著增加水资源供应的脆弱性,而先天水资源不足的国家假如有好的制度保障,爆发水危机的风险可大幅降低。
以下选项中,最能概括这段文意的是:

A: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

B:水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

C:低收入国家的水资源管理

D:水资源的管理与制度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对于水资源管理,政通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然后引用一项研究说明政府监管不力,没有好的制度保障会加大水危机。故文段意在说明好的制度对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只有D项提到“制度”这一关键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3、【言语理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大危害,是将文化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工具和仆佣,________文化本身的价值,由此将文化完全________为商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视 贬低

B:疏忽 等同

C:无视 异化

D:漠视 降格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是没有看到文化本身的价值。“疏忽”指粗心的、大意的,明显不合句意,排除B。第二空,“贬低”指故意对人或事物给以较低的评价;“降格”指降低标准、身份等。句中并没有体现文化与商品孰高孰低,故“贬低”“降格”填入句中不如“异化”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4、【言语理解】夏季天气炎热,人很容易犯困、无精打采,这时不妨吃几颗葡萄来帮你提神、消除疲乏之意。因为在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成分,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为大脑供给所需能量,快速恢复大脑活力。同时,葡萄中还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能对神经产生良好的________,帮助人体________衰弱的神经,这也是提神醒脑的有效途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刺激 调理

B:应激 调节

C:激变 调整

D:激发 调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应激”指对刺激产生反应,是被动行为。而题意是氨基酸对神经所起的作用,是一种主动行为,排除B。第二空,“调整”指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如“调整物价”“调整时间”“调整方案”等。“调剂”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如“调剂物资”“调剂生活”等。两者均与“神经”搭配不当,排除C、D。“调理”指调养,调护。“调理身体”为习惯搭配,因此“调理”与“衰弱的神经”搭配也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5题

5、【言语理解】创新源泉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面向历史的发掘。每一次回顾历史都可能是一次观念的清理和创新。研究和发掘新的史料,也是一次价值观的梳理。________________。重新发现历史,建立当下社会观念与历史价值的承继关系,这是奠定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在前人的肩膀上瞭望未来,不是简单地忽略或者漠视历史积累,不断复制曾经的创新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与其重读历史,不如创造历史

C:历史无法重来

D: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历史对当下创新的意义,指出应在历史的基础上瞭望未来进行创新。填入句子应将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只有A项符合此意,当选。
B项否定重读历史的价值,与横线前句意相悖,排除。C、D两项都未体现历史与当代的关系,也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52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4题

6、【言语理解】《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非著名常见凉菜”——拍黄瓜,今夏风靡纽约。一些国人发出了“中国文化的又一次成功输出”欢呼的同时,也不乏质疑之声。因为据媒体披露,在纽约用来拌黄瓜的作料并不是传统的蒜末酱油,而是沙拉酱、酸奶。其实,原汁原味的文化输出固然应该有,但往往是小众的,能在短期内迅速打开异文化市场的,注定是那种改头换面的“中国拍黄瓜”,这种既满足好奇心又适应日常习惯的“混搭”产品,常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流通力,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文化输出效果。
下列选项与文意不符的是:

A:风靡纽约的“中国拍黄瓜”并非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B:用沙拉酱、酸奶拌的黄瓜也属于中国文化

C:适应当地习惯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在短期内打开异文化市场

D:中西“混搭”的产品也能起到文化输出的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可知,用蒜末、酱油拌的黄瓜属于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用沙拉酱、酸奶拌的“中国拍黄瓜”属于“混搭”产品,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均可由末句推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39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39题

7、【言语理解】一本合格的教材,应该有城市,也有乡村,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在工地流汗的工人,他们是乡村孩子的父辈,是值得被看见、被认可的________。乡村振兴不应该是________和口号,也不应该是每个孩子手中的教材里轻飘飘的一行字,而是应该融入血脉中、留在心田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擎天巨擘 大话

B:中流砥柱 空话

C:南天一柱 假话

D:栋梁之材 谎话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解题。由“不应该是……也不应该是……”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口号”“轻飘飘的一行字”意思相近,表示“只喊口号,不干实事”之意。“大话”指浮夸而不切实际的言论,侧重指言论浮夸,虚假。其与句意不符,排除A。“空话”指空洞不切实际的话。其与“口号”语意相近,当选。“假话”指不真实的话;“谎话”指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假话。两词均侧重指不真实,填入与语境不符,排除C、D。
验证第一空,“中流砥柱”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其填入后可以体现出农民、工人的作用,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创新活动还有一个特点:越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作用的创新,越要依赖于个人的天赋、努力和不可预知的________,而不是集中的控制。并且,越是有价值的创新活动,也就越________。因为,重大的发明往往在很多方面________了人们对已知事物的理解,而集中控制所依据的,恰恰只能是这种理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机性 坚强 超越

B:必然性 虚弱 背离

C:偶然性 脆弱 超出

D:随意性 顽强 违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不可预知”可知,填“必然性”错误,排除B。
第二空,由“因为”可知,后文是对第二空的解释。后文说的是集中控制依据的是人们对已知事物的理解,与此相对,重大发明所依据的则往往不是人们对已知事物的理解。故重大创新活动因为不被人们理解,所以会比较“脆弱”。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9、【言语理解】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过去经历过一个否定的过程,将其置于流行文化的反面,但从来没有“无根”的流行文化。所谓流行文化,也不过是在对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与扬弃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特别是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需要厘清的一点是,传统文化在今天所遭遇的压力,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机,而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立足这一点,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之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技术相嫁接,就成为当下发展、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流行文化要植根于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

C: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辅相成

D:新技术模糊了传统与流行的界限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反驳了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对立的观点,指出流行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然后指出传统文化遭遇的危机,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最后给出了解决对策,即应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之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技术相嫁接,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分析可知,尾句对策为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与之对应,当选。A项,文段论述的重点为传统文化,而非流行文化,排除。C项,“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辅相成”在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未提到“文化”这一关键词,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4题

10、【言语理解】家风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家庭文化,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________。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家风是人生幸福生活的“第一组密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有守住和________好温暖的家庭,才能有人生的成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点 庇护

B:基准 保护

C:基础 爱护

D:基石 呵护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基准”泛指标准,根据句意,设空处是指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根基,“基准”填入句意不通,排除B。
第二空,“庇护”指袒护某对象,或保护其不受灾难,填入空处词义过重,排除A。“爱护”与“家庭”搭配不当,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0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