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582

发布时间:2024-01-16 20:43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电影、电视会强有力地抑制读者对文本的自由想象,与电影相比,小说更像是漫画。一方面漫画能教人怎样用寥寥数笔定义人物和物体;另一方面,漫画场景之间的方格,代表着漫画家省略了的内容,同时又让我们注意到创作者构思取景的能力。而在阅读小说时,这些场景(方格)会由读者自行串联起来,合成了一整篇说得通的故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小说与漫画有很多相似之处

B:小说多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C:小说为读者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

D:漫画比电影和小说的表现力更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电影、电视会抑制读者的自由想象,接着指出小说更像是漫画,会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C项为文段主旨的正确概括。文段论述的主体是小说而不是漫画,据此排除D。A项的“很多相似之处”表述笼统,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小说和漫画类似,能给读者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B项表述错误,末句强调的是“读者自行串联,合成了一篇说得通的故事”,并非说小说本身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大数据时代,正是通过挖掘个人选择偏好、生活轨迹、金融信用等数据,把握社会整体的需要、供给和趋势,进而更好地造福社会。有了大数据,企业可以据此实现颠覆式创新,创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政府部门可以据此提高治理效能,相关政策可以更好辨证施治。对于个人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是更方便、更精准、更有效率。可以说,_______________,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数据使得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越来越多

B:大数据日益改变着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

C:大数据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持久有力的竞争优势

D:大数据将信息从知识的载体进化为智慧的源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可以更好地造福社会,然后从企业、政府、个人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由“可以说”进行总结,强调了大数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D项的“智慧的源泉”与“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构成呼应,填入句中衔接恰当。
A项指出大数据使关系越来越多,B项指出大数据改变了人类的网络行为,二者文段均无法与“社会进步”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的“竞争优势”主要针对企业而言,未体现大数据对政府、个人的影响,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4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

3、【言语理解】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阅读危机”的产生是因为海量信息

B:读者的阅读心态随着阅读场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C:传统阅读比网络阅读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全新的装订方式能够解决“阅读危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尾句的“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可知,A、D两项错误。文段说的是网络阅读面对海量信息,“注意力不够用了”,由此不能推出“传统阅读比网络阅读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C项错误。“阅读场景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与B项表述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6题

4、【言语理解】“和谐”是什么?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可以说话,就是一种最为朴素的“和谐”,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段话是说:

A: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B: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C: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最高标准

D: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最为朴素”“题中应有之义”可知,“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观点”是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即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最高标准”“尊重目标”无法体现出来,而“主要特征”并不能体现上述两点的不可或缺性。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6题

5、【言语理解】

这部著作把对历史文化追索的触角更深入地探触到历史时空的幽微之处,更敏锐地________虽然缥缈却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让远逝的鸿影显现出朦胧的真相,使冰冷荒漠的历史有了人性的________。他将华夏祖先的图腾放置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大背景中予以________,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辗转反侧、抒发见解,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知 温度 观照

B:揭示 弱点 洞察

C:探究 纠葛 揣度

D:体悟 温暖 臆想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阅读文段,四个词语填入似乎都较合理,可先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与横线前的“冰冷”相对应,此处填“温度”“温暖”较恰当,排除B、C。
再看第三空,由“将华夏祖先的图腾放置在……历史大背景中”可知,“他”是结合历史进行了审视、思考的,而非完全主观的“臆想”,排除D。“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常与“传统文化”“现实”等搭配,填入句中与语境相符。
验证第一空,“感知”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5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

6、【言语理解】执行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级优秀企业总是能够让那些令人振奋的战略规划________地得到落实,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丝不苟

B:分毫不差

C:不遗余力

D:滴水不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世界级优秀企业的执行力强,战略规划的落实效果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出这种精准性。“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不遗余力”形容做事卖力。这两个词语均描述的是人的态度,不能说明规划的落实效果,排除A、C。“分毫不差”侧重于没有一点差错;“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周密严谨,毫无漏洞,侧重于严密,没有漏洞。“分毫不差”更符合执行力强、具有精准性的语境,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1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1题

7、【言语理解】中国改革之难,最难的不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而是改革必须考虑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始终坚持的信念,也是一路渡险滩、克难题的制胜法宝。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是当前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

B:保持社会稳定、兼顾最广大群众利益是中国改革最棘手的问题

C:中国在改革中必须要考虑人口众多这一现实问题

D:兼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无中生有,“最关键的问题”无法从文段推出。
B项,“保持社会稳定、兼顾最广大群众利益”是中国改革的目的,而非“问题”。
C项,由“改革必须考虑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无法推出“人口”是改革的难题。
D项,由“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可知改革要兼顾发展与稳定。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螳螂看到蜈蚣走路,艳羡地说:“你走路真帅呀,这么多脚还可以走得这么整齐!你是怎么走的啊?”蜈蚣就告诉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先迈左边的50只脚,然后再迈右边的50只脚。”螳螂说:“那你再走一个让我瞧瞧。”这时,蜈蚣却待在那儿动弹不得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纸上谈兵害人不浅

B:好为人师后患无穷

C:作茧自缚反受其累

D:邯郸学步遗失自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中的寓言说的是,蜈蚣本来凭借本能走路走得很好,但是一旦有意识地按照自己总结的步骤走路,反而不会走了。“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作茧自缚”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文段中蜈蚣给自己设置规范却无法操作的行为用“作茧自缚”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9、【言语理解】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B:我国刑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

C:只有刑法才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D:刑法不保障犯罪分子的权利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文段可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手段,而非“目的”。
B项,由“保卫”“保护”“维护”“保障”等一系列字眼可知,刑法的任务主要侧重于保护层面,选项说法正确。
C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
D项,由常识可知,“犯罪分子”也属于“公民”范畴,“不保障”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肤色是人体美的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以增添人的姿色,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中国人大多是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白里透红的颜面,往往被人们称道和羡慕。
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肤色最美丽

B: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中国人

C:面部皮肤是肤色美的集中体现

D:观察面部肤色就可以透视人的内心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中第一句话“肤色是人体美的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可知C是正确的。A、B很容易排除。D混淆概念。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