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552

发布时间:2024-01-13 15:41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读书的设计是一个立体性、动态性的设计。围绕着某个问题、某种原有优势的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________,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理;________,就罕能悟透事物的意义和它运行的曲线;________,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________,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失去根底,变得虚浮空泛。古今中外在某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今不知古 知古不知今 知外不知中 知中不知外

B:知古不知今 知今不知古 知外不知中 知中不知外

C:知古不知今 知今不知古 知中不知外 知外不知中

D:知今不知古 知古不知今 知中不知外 知外不知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理”可知,原理应追根溯源,即“知今不知古”,排除B、C。
第三空,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可知,只知道自己国家的东西,即“知中不知外”,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2、【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       )想起往事。
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       )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难免 诚然

B:难免 当然

C:不免 当然

D:不免 诚然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近义词辨析。“不免”即免不了、禁不住、不由得,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一般要带“会”或“不会”。根据①句句意,应选“不免”。“当然”指应当这样、合乎事理或情理;“诚然”是指固然,引起下文的转折。②句没有转折的意思,故应选“当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微博实时、便捷,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________。微博提供“社交加媒体”平台,用户乐于在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旅游属于体验型服务,即时消费型产品,人们在消费前往往会________别人的评价,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拍即合 搜索

B:殊途同归 借鉴

C:不谋而合 参考

D:相辅相成 听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可知,前句说的是微博与旅游之间的一个契合点,即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合”相关,“殊途同归”“相辅相成”与此不符,排除B、D。
第二空,由“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可知,人们在旅游消费前不仅会搜索别人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还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此处填“参考”比“搜索”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4、【言语理解】在新一轮国际秩序的重构中,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________,我们不仅应该自觉地________起区域乃至全球治理的责任,而且要善于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望 担当

B:厚望 承担

C:希望 承接

D:期望 担任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担当”一般与“角色”搭配,“承担”一般与“责任”搭配,“承接”一般与“工作”搭配,“担任”一般与“职务”搭配。文段中与“责任”搭配,用“承担”恰当,排除A、C、D。
第一空,“寄予厚望”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1题

5、【言语理解】在养老举措、制度设计等各方面________更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同理心,是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应有的温情与敬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灌注

B:灌溉

C:灌输

D:灌制

正确答案:A

解析:“灌溉”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如灌溉农田;“灌制”指用录音设备录制,如灌制唱片。二者均不能与“同理心”搭配,排除B、D。“灌注”侧重“注”,即注入;“灌输”侧重“输”,即传送。文段是说要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同理心融入、渗透进养老举措、制度设计中,“灌注”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3题

6、【言语理解】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长时间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小圆点,同时用红外照相机实时追踪志愿者的眼球运动和眨眼。志愿者每眨一次眼睛,小圆点就向右移动一厘米。志愿者事后表示并没有察觉到这细微的变化。经过大约30次眨眼,志愿者的视线适应了小圆点的同步移动,可以在眨眼之后自动偏向新的小圆点位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眨眼可以稳定视线

B:眼球活动受噪音等因素的影响,不会引起视线的不稳定

C:眨眼时眼球转动,眼球总能回到在眼睛重新睁开时的那个位置

D:大脑无法判断人们眨眼前后所见物体的差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一个关于眨眼的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志愿者眨眼次数少,视线不稳定,不能察觉小圆点的位置变化。实验后期,随着眨眼次数的增加,志愿者可以持续注视要看的物体。由此可知,眨眼可以稳定视线。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受噪音等因素的影响”无中生有。C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眼球在眨眼前后的位置。D项“大脑无法判断”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7、【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B:时间过得如此之慢,经过整整两个小时左右,这场百无聊赖的会议才结束。

C:这些生动的事例,反映的是政府进行行政审批改革前后部分事项办理情况的有效改善。

D: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先“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再“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B项语义矛盾,“整整”与“左右”相矛盾,删掉其一。C项搭配不当,“前后”与“有效改善”不搭配,应改为“反映的是政府进行行政审批改革后部分事项办理情况的有效改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8、【言语理解】调查发现,中青年“孤岛指数”比老年人更大。虽然在“病痛孤岛”方面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经济孤岛”和“情感孤岛”检出率却呈倒U型趋势,即中青年人群检出率高。有关解释称,这是因为中青年通常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心理负担更重。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老年人病痛孤岛指数比中青年大

B:老年人经济孤岛指数比中青年小

C:中青年情感孤岛指数大于其他人群

D:中青年病痛孤岛指数大于其他人群

正确答案:D

解析:A、D两项,由“在‘病痛孤岛’方面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可知,A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有误。
B、C两项,由“‘经济孤岛’和‘情感孤岛’检出率却呈倒U型趋势,即中青年人群检出率高”可推知。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9、【言语理解】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专注着现实和历史的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以平民化甚至平庸化的社会坐标、艺术坐标,消解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主流精神和理想价值,使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作家的人文操守在瓦解中实现着某种转型。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

A:专注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是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的特征

B:专注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使得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主流精神和理想价值消解

C:专注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使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作家的人文操守在瓦解中转型

D:在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悄然消失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文段为因果关系。文段首先指出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由于专注着现实和历史的平民心态和世俗生活,消解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主流精神和理想价值,最终导致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作家的人文操守在瓦解中实现着某种转型。导致的结果应是文段的论述重点,C项是对结果的准确表述。A、B两项为原因的表述。文段说的是人文精神存在某种转型,D项“悄然消失”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天文学家们宣布,他们通过太空望远镜_______到了三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其环境似乎很适宜生命存在。而且,其中一颗的表面可能_______着大片海洋,因此它_______与地球一样,呈现出美丽而迷人的蓝色。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找到的最像地球的行星。虽然这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但却带着哲学意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察 覆盖 也许

B:观测 覆盖 也许

C:观测 存在 一定

D:观察 存在 可能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观测”指观察测量,多指有距离的事物。“观察”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或考查,多指近距离的。用太空望远镜对行星进行研究,用“观测”更适合,排除A、D。第三空,由第二空前的“可能”可知“一定”用在此处太绝对,排除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