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对当代中国而言,研究草原文化的意义并非仅仅为了表现文化由精细走向________,由典雅走向质朴,而是要透过草原民俗与草原风情,________草原风貌中保存尚好的历史文化精髓以及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面 传承
B:简单 探寻
C:粗犷 发掘
D:豪放 领略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精细”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全面”“简单”均与此不符,排除A、B。
第二空,“领略”与“灵魂”不搭配,“发掘”指把人们不容易发现的事物揭露或揭示出来,与“研究草原文化的意义”更对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4题
2、【言语理解】手机依赖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实际上也离不开手机应用商的________。手机App设计者深谙各种套路来吸引和留住用户,让用户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牵引,每天________地把自己绑在手机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波助澜 乐此不疲
B:顺水推舟 废寝忘食
C:煽风点火 手不释卷
D:因势利导 孜孜不倦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中表达的是手机依赖离不开手机应用商背后的推动。“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因势利导”指顺应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二者均强调顺势而为,为褒义词,而此处对手机应用设计者使用套路引诱用户依赖手机的举动持批判态度,所填词语应为贬义词,排除B、D。第二空,“手不释卷”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不能形容使用手机上瘾,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发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 , 发展时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适从 贻误
B:一筹莫展 痛失
C:举棋不定 耽误
D:优柔寡断 错过
正确答案:A
解析:句中“是不是”和“能不能”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一筹莫展”、“优柔寡断”和选择无关,可排除B、D项。“贻误时机”属固定搭配,“贻误”一词在语体色彩方面也与句意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迁。邻里之间原本融洽和谐的关系,因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的耸立而逐步瓦解。传统邻里关系虽令人怀想,却未必值得无条件推崇。在某种程度上,以熟悉程度为评判尺度、以交情深浅为处事标准的人际交往方式,与现代社会更注重契约与法制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在市场意识深入人心的当下,人们的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对个人隐私的呵护也日益加强。用一扇门来阻隔外界的纷扰、他人的窥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地说,适应陌生人社会的行事规则,是一个现代城市人必备的素质。
对邻里关系的淡漠,作者持有的态度是:
A:惋惜,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人的隔阂
B:赞成,认为这对斩断中国的人情纽带有着重要的意义
C:理解,认为这符合现代社会保护隐私、遵循法制的要求
D:无奈,认为这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传统的邻里关系虽令人怀想,却未必值得无条件推崇;然后从传统邻里关系不利于维护契约和法制精神以及保护个人隐私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说明。由此可知,文段对邻里关系变得冷漠是持理解态度的,据此排除A、D。B项的“赞成”程度过重,与“令人怀想”的态度不符,且“斩断中国的人情纽带”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5、【言语理解】古典诗歌热潮兴起不是________的,其中体现了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____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发扬
B:必然 宣传
C:自然而然 倡导
D:偶然 弘扬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古典诗歌的兴起是有原因的,结合空前的“不是”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不必然产生。“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必然”指确定不移的。三词填入均与句意相悖,排除A、B、C。验证第二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1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1题
6、【言语理解】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一户3口的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中国古代城市最早出现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中国历史上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
C:规模较小的城市即使没有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也不会出现治安、卫生、交通等问题
D:古代城管的职能综合了现代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机关的部分职能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提到“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并非最早的古代城市出现在夏商周“三代”时期,A项表述错误。B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说明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是临淄。C项,文段未涉及且表述绝对。D项为文段最后两句话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7、【言语理解】
(测试3)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________固然可能少犯错、不犯错,但难免落入庸懒颓废的泥潭;冒险突破可能趟出一条新路来,但要遭受种种挫折,付出不少代价。因此,鼓励创新,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政策的保证,尤其要营造________的创新环境,容忍出错、允许试错、坚决纠错,在激励人们创新的同时,防范和降低人们为创新所承担的风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 和谐
B:
扬长避短 融洽
C:
上行下效 多元
D:
墨守成规 宽松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空,与“冒险突破”相对应,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不创新的意思。“扬长避短”“上行下效”明显不恰当,排除B、C。第二空,由“容忍出错、允许试错”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环境的“宽松”。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羞怯的人对批评非常敏感,批评让他们觉得己不如人。此外,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称赞。一个羞怯的人会以这样的话语来回答他人的赞美之辞:“你这么说只不过是想让我感觉好点罢了,我知道这不是真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不理会自己所受到的称赞
B:他们也因别人的称赞而感到高兴
C:他们也很难因别人的赞美而觉得高兴
D:他们也很容易因别人的赞美而觉得难过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横线处后面的句子,由“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称赞”可知,羞怯的人不会因为称赞而高兴,故首先排除B。由此也可知他们没有不理会自己所受到的称赞,排除A。再由羞怯的人对别人赞美的回答“你这么说只不过是想让我感觉好点罢了,我知道这不是真的”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容易因为别人的赞美而难过。故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9、【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冬天,花朵儿们并不躲懒。它们不太看重季节,春夏秋冬,开了落,落了开,一切都自然。
B:墙角处,花骨朵儿小小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儿柔韧地颤动几下。
C:我们睡着的时候,以为风睡了,树也睡了,以为日月星辰虎豹虫豸都睡着了。待拂晓醒来,天,已连夜画好了一幅朝霞。
D:“传统儿童游戏”不该只属于博物馆,利用好了,它也有春天。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躲懒”“看重”等表述可知,句子将“花朵儿们”拟人化。B项,由“头颅昂扬”的表述可知,句子将“花骨朵儿”拟人化。C项,由“睡”“连夜画好了”等表述可知,句子将“风”“树”“日月星辰”“天”都拟人化。D项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8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4题
10、【言语理解】新型城镇化最大的障碍是旧的体制和旧的利益格局。而要突破旧体制的束缚,打破旧利益格局的掣肘,就需要政府淡化经济运营角色,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改变公共权力运行方式。诚然,在重视市场机制的同时,对于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城市布局、城市规模,政府要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但与此同时,政府也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城镇发展,转变为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管理城镇发展。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B: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应该交由市场进行调控
C:推动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必须坚持并强化依法行政
D: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对人口等问题仍需实施管控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在重视市场机制的同时,对于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城市布局、城市规模,政府要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可知,B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应该交由市场进行调控”表述错误。其他三项均可从文段中找到对应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