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534

发布时间:2024-01-11 22:50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对孩子来说,没有哪种       比同龄人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更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方法

B:方式

C:形式

D:行为

正确答案:B

解析:“方法”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方式”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题干中讲到是“同龄人”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并且是要“引起心灵的共鸣”,这属于一种培养教育孩子的“方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电信网络中,每个用户都必须有一套动态的数据,用来标志用户属性、资费情况等,这套数据存在本地的服务器,当用户在异地通话时,当地网络必须从用户的来源地调取这套数据才能提供服务,这个调取过程所需要的网元设备就是漫游费的基础成本。而电信网络所有的建设成本都必须从资费中拿回,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漫游费如果取消之后,所有成本就只能平摊到全网也即全国的每个用户身上,也即不用漫游的用户要为漫游的用户补贴一部分费用。结果是大家发现原本便宜的市话就更贵了,而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涨幅就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取消漫游费会导致通话费用普涨,涨幅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而异

B:取消漫游费,需三思而后行

C:电信通信中漫游费产生的原理

D:漫游费取消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通话费用将上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解释了用户漫游费的基础成本——调取用户自己的一套动态数据提供服务,接着指出如果取消漫游费,则漫游所产生的成本就会平摊到全网用户身上,由此将导致市话费上涨,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涨幅越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表达的是取消漫游费需谨慎考虑,B项与此相符。A项“通话费用普涨”表述不准确,文段说的是“市话”费用;C、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全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3、【言语理解】过去25年中,尽管经历着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始终没有减退,背后最主要的推力就是个人信贷业的异常________,尽管个别客户可能破产,但总体上,个人消费信贷是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活跃 节节攀升

B:频繁 安然无虞

C:繁荣 有利可图

D:发达 高枕无忧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一空,“个人信贷业”是一种业务,一般不能用“频繁”来修饰,排除B。第二空,与经济衰退下消费能力不减退的情况相对应,个人消费信贷应该是增加的。“有利可图”指有利益可谋求。“高枕无忧”形容坦然无忧的样子,也可以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两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节节攀升”指不断上升。填入与句意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4、【言语理解】互联网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当人们掌握太多的知识时,会越来越________借助别人的结果来判断事物,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大脑。其实,________应该是我们从小就掌握的一种能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厌倦 独立思考

B:习惯 借鉴提高

C:厌倦 借鉴提高

D:习惯 独立思考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而不是”可知,前文表意与“通过自己的大脑”是相对的,即当人们掌握太多的知识时,人们经常借助别人的结果来判断事物。“厌倦”指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不愿继续做,填入与句意相悖,排除A、C。
第二空,“其实”表转折,后文应与前文“借助别人的结果来判断事物”语义相反,强调我们应通过自己的大脑来判断,“独立思考”填入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B: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C:法律意义上的表达权,常识意义上的豁免权,应该受到尊重

D:法律意义上的豁免权,常识意义上的表达权,应该受到尊重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明显不符,排除。“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讲的是尊重个人在法律意义上的表达权。D项“法律意义上的豁免权”是一种职业特权、程序性特权,与题干意思不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人们曾经________的奇妙技术实际上已经在无声无息中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很多都市人来说,比朋友更重要的智能手机中的每一个应用,都是人工智能程序为用户________的生活规划。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渴求 量身打造

B:希望 量身打造

C:渴求 量体裁衣

D:希望 量体裁衣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希望”的词性为动词时,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为名词时,指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可以作谓语、宾语,但一般不能作定语修饰名词。“渴求”的词性为动词,指迫切地要求或追求,可作定语修饰名词。此处应选“渴求”,排除B、D。第二空,“量体裁衣”已包含宾语“衣”,其后不能再接宾语,“量身打造”后搭配宾语“规划”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28题

7、【言语理解】美感有时类似于灵感,只有在特定状况下才能产生。当公式的推导终于成功,或是忽然看懂一种繁难的理论,那一时刻的强烈感受不仅难以重现,也是不可转述的。晚唐的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他和韩愈共同推敲“僧敲月下门”之句并结为忘年交之事自古传为佳话。然而他还有两句诗更是苦吟了数年——“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对于这两句诗他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然而后世却有人认为此句稀松平常,“有何难吟”。这里自然也有文化底蕴的差别,但美感之难以传递也是极重要的原因,是以诗人自己也说“知音”方才能赏。
文中举贾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写诗就是在寻找灵感、创造美感

B:世上知音难觅

C:欣赏诗歌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

D:美感很难向他人传递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问的是“文中举贾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而文段在举贾岛的例子后,提出“然而后世有人认为此句稀松平常,‘有何难吟’”这一问题,接着给出明确答案,即“这里自然也有文化底蕴的差别,但美感之难以传递也是极重要的原因,是以……”。由此可以看出,举贾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美感很难向他人传递,D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仅停留在例子本身。B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8、【言语理解】①穿越灾难,我们更加懂得,人类是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进化、生长,我们________ 要认识自然,还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
②网络使现代人的阅读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常常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________才进行一次细嚼慢咽式的传统纸质阅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光 有时

B:不只 偶尔

C:必须 偶然

D:不仅 碰巧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搭配,通常与“还”搭配的词语是“不光”“不只”“不仅”,可首先排除C。
②句中与“常常”相对,“偶尔”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9、【言语理解】1970年,伦敦的一本消费者杂志突发奇想测试一下钻石的投资价值,它花了400英镑在一珠宝商家买了两颗1.5克拉的钻石。1978年,当杂志的主编瓦茨打算出售这两颗钻石时,大多数商家都拒付现金,收到的最高报价是500英镑,如果考虑到当时通货膨胀率,这个报价相当于1970年的167英镑。
上述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钻石的价值相对稳定

B:1970年至1978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较高

C:钻石并不保值

D:通货膨胀是影响钻石保值的最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消费者杂志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钻石的投资价值,通过文段中购买价格和出售报价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钻石并不保值的结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10、【言语理解】一般而言,陆地食物链较为简单,通常只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步骤,可以得到控制和预测,但在水环境下,通过复杂的食物网和捕食层次来推导核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水环境中的核污染既有“生物放大”特性,即放射性的物质集中积累于某类生物体,从而导致食物链的激进变化;也会出现“生物收敛”,即放射性物质会被大量种类的生物体逐步吸收,从而快速“消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海洋核污染可能会使海洋生物发生巨变

B:“陆地食物链”与“海洋食物链”的差异

C:可以利用海洋生物的特性治理海洋核污染

D:海洋食物链的复杂性为评估海洋核污染的影响带来困难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陆地食物链可以控制和预测,紧接着笔锋一转,指出不可能通过水环境下复杂的食物网和捕食层次来推导核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D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原文未提及,排除。B项错误,原文并没有具体对比“陆地食物链”与“海洋食物链”间的差别。C项说法与原文意思相反,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