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对下列病句的语病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1)他虽然是电子专业的高材生,但这次也没看懂电脑屏幕上那条显示错误的命令。
(2)他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做各种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
A: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B:语意不明、语序不当
C: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D:语意不明、成分残缺
正确答案:B
解析:(1)句中“显示错误的命令”有歧义,“错误”既可理解为修饰“显示”,即电脑屏幕的显示出现了错误;又可理解为修饰“命令”,即命令的内容是提醒人出现了错误。(2)句中语序不当,应改为“他用绳子把动物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2、【言语理解】①每一类型的法制本身都经历了适应社会发展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
②历史地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因生产力的发展前后相继地依次更迭
③这种变化或表现为由盛入衰,或表现为弃旧扬新,没有永恒不变的法
④这一阶段的法制在总体上保持旧法体系的同时,不断地“部分质变”,增生着新法的因素,新类型法的因素不断增多
⑤在法的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的“部分质变”贯穿于法的发展过程中,激励法的前承后继,不断完善
⑥在一种类型的法与取而代之的另一种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一个为时漫长的过渡阶段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②⑥④⑤③
D:②⑥①③④⑤
正确答案:B
解析:梳理句子可知,④开头的“这一阶段”指代的应是⑥末尾的“过渡阶段”,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⑥④,排除D。③开头的“这种变化”指的应是①末尾的“动态变化”,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③,排除C。④、⑤都提到“部分质变”,且由⑤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可知,⑤是对④的进一步强调,故两句顺序应为④⑤,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3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
3、【言语理解】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正在不断拉开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差距
②这些都给人民币的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会
③事实上,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④此外,中国还通过创建亚投行,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经济软实力
⑤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经济影响力提升决定的
⑥不仅如此,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股票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上海和深圳正大踏步走在通往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道路上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①②④⑥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③②④⑥⑤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论述的是促使人民币崛起的因素。⑤以“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大势所趋”引出话题,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C、D。④介绍中国经济软实力的提升,⑥介绍中国金融市场的进步,这两句均属于②中提到的“这些……机会”的范畴,都应置于②之前,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4、【言语理解】当群体成员凝聚力很高时,群体成员倾向于让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保持一致,而其他有争议、有创意甚至更客观合理的观点则会遭到忽视或压制。这可能会导致群体做出不合理甚至很糟糕的决策。类似的现象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中。人们更可能被吸引到自身意见一致的论坛中,并在其中不断加深自己原有的观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群体迷思,形成不正确的却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占优势的意见,出现不同意见者“被代表”和把持言论的情况。
这段文字给政府管理的启示是:
A:网络舆论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政府征求民意时应对此有所甄别
B:网络民意表达存在虚假性,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
C:网络空间匿名性造成网络民意容易被操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控
D:政府在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时,应当少说多听,允许不同意见乃至质疑的声音存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当群体成员凝聚力很高时,群体中有争议、有创意甚至更客观合理的观点会遭到忽视或压制,进而导致群体做出不合理的决策的现象;然后由此引出网络民意表达中的类似现象——可能产生群体迷思,“形成不正确的却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占优势的意见”,网络民意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由此可知,网络舆论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政府征求民意时应对此有所甄别,A项正确。
B项,网络民意不一定能代表所有网民的意见,但不能推出其具有“虚假性”,且“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过于绝对。C项强加因果,文段未提及“匿名性”与“被操控”的因果关系,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控”无法推出。D项的“少说多听”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2题
5、【言语理解】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出台,犹如辞旧迎新的元旦钟声,给寂静的田野带去了春的气息,给________的乡村增添了新的活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袤
B:广阔
C:广泛
D:广博
正确答案:A
解析:横线处所填词语与“乡村”搭配,“广袤”指土地广大,用来形容乡村恰当。“广阔”一般与“视野”“空间”搭配,“广泛”一般与“范围”搭配,“广博”一般与“知识”搭配,排除B、C、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2题
6、【言语理解】“真”侧重于人掌握客观规律,“善”侧重于掌握人的需要,人只有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才能达到“善”。而“美”则侧重于在前两者的前提下,超越“真”和“善”各自的局限性,比较自由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的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因此,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是最自由的
B:“美”是人生最高境界
C:“真”“善”和“美”是一体的
D:“美”的人生应该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空缺处前的“因此”可知,所填内容应是由上文内容得出的结论。文段首先介绍了“真”“善”的侧重点;然后以“而”转折引出“美”侧重在二者的前提下,超越它们的局限性,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最后由“因此”得出结论。分析可知,文段以“真”和“善”引出“美”的境界比两者更高的观点。
A项“最自由的”虽然是“美”的特点,但不能体现“美”的境界高于“真”和“善”,排除。
B项,“美”是人生最高境界,是在文段将“真”“善”与“美”做比较的基础上得来的,填入与文段衔接恰当,当选。
C项将三者并列,与文段强调“美”超越二者的局限性不符,排除。
D项,文段没有谈及“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填入过于突兀,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7题
7、【言语理解】情报专家巴克斯特在给花草浇水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________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________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怪 异想天开
B:奇特 心血来潮
C:怪异 浮想联翩
D:奇怪 突发奇想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句意不符,排除C。“突发奇想”填入句中不合语法规范,排除D。由“竟”、“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可知,巴克斯特的想法新奇、独特,“异想天开”比“心血来潮”更能体现巴克斯特想法的特点。
第一空,“古怪”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8、【言语理解】太空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面对人类的雄心,当前的化学火箭早已________。因为化学火箭所携带的燃料要占总重的90%以上,能量密度较低,工作时间也不长。若要飞向更远的深空和开展星际旅行,必须________,寻找新的“登天之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鞭长莫及 未雨绸缪
B:力不从心 另辟蹊径
C:无能为力 改弦更张
D:黔驴技穷 全力以赴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句意是在化学火箭行不通的情况下,必须开辟新道路才能探索更远的深空。“另辟蹊径”指另创一种方法、风格等,符合语境,且“径”与“新的‘登天之梯’”对应恰当。“未雨绸缪”侧重事前预防,“全力以赴”侧重不留余地,二者均不含开创新路的意思,排除A、D。“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强调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改革,不含有另辟新路的意思,排除C。验证第一空,“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可是能力或力量跟不上,用于描述当前化学火箭遭遇的困境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3题
9、【言语理解】据报载,著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斯蒂芬·霍金宣布他已放弃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求。过去他认为人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至少能在原则上描述、预测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终极“万有理论”,而现在他认为,人们永远都获得不了这样的理论;因为根据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样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有。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
B:“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比“万有理论”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
C: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D:霍金过往对“万有理论”的追求显示了人们不竭的探索精神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斯蒂芬·霍金宣布他已放弃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求……因为根据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样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有”可知,霍金受到数学中某些理论的启发,放弃了追求物理学中的“万有理论”,可推知A项正确。B项属于无中生有,作者并没有将“哥德尔不完备理论”和“万有理论”做比较,也没有阐释何种理论更接近事物的真相。从霍金原本相信“万有理论”的存在到后来放弃对其的追求,可知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C项正确。D项,由霍金对“万有理论”的不断追求可看出人类的探索精神,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不抵抗主义我向来很赞成,不过因为有些偏于消极,不敢实行。现在一想,这个见解实在是大谬。为什么?因为不抵抗主义面子上是消极,骨底里有最经济的积极。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假使不实行这主义,就不免消费精神于无用之地。我们要保存精神,在正当的地方用,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这就是以消极为积极: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
以上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A:我赞成不抵抗主义的理由
B:不抵抗主义貌似消极,实则积极
C:积极与消极其实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哲学词汇而已
D:要成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正确答案:B
解析:材料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之前的见解(认为不抵抗主义有些消极)实在是大谬?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得出结论“不抵抗主义貌似消极,实则积极”。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