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516

发布时间:2024-01-10 3:49     浏览量:36

1、【言语理解】对一项科学工作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数字的大小,任何数字都不能取代同行评议及对该工作科学意义的具体分析和历史检验。然而,不好的评价指标有可能误导评审人员,导致错误的结果;而好的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使相应的评审更加客观和公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对科学工作的评价:

A:应该是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统一

B: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C:不应以数字结论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D: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实现公正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科学工作的评价指标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数字的大小,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不等于文段说的“科学评价的指标”。C项无法推出,文段说的是不能只把数字当作标准。D项“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说法过于笼统,不如B项准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

2、【言语理解】

军事伪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比如《荷马史诗》中提及的“特洛伊木马”就是军事伪装的早期实例,即将人员和装备伪装成无害的事物,使得军事行动________,巧妙运用军事伪装技术,________自身真实的作战意图,往往能取得令人称奇的胜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其不意 隐藏

B:悄无声息 掩饰

C:防不胜防 严守

D:扑朔迷离 转移

正确答案:A

解析:

先看第二空,句意为用军事伪装技术将作战意图藏起来,所填词语应表示掩藏之意。“严守”指严格地遵守或严密地保守,如“严守纪律”“严守机密”,用以形容“作战意图”不恰当,排除C。“转移”指改换位置,从一方移到另一方,不含“掩藏”之意,排除D。再看第一空,句意是将人员和装备伪装成无害的事物会使敌方意料不到己方的军事行动,所填词语应含有意料不到之意。“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军事伪装是视觉上的伪装,与声音无关,根据词义可排除B。“出其不意”指趁敌方没有防备时发动进攻,出乎敌方的意料,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29题

3、【言语理解】有时你剪了一个失败的发型,觉得简直无脸见人,结果遇到熟人,别人也就是轻描淡写一句,剪头发啦。或许我们都一厢情愿地放大了别人的看法,或许我们以为别人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而那看法和目光,像一个无形的牢笼一样束缚了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但事实是,别人没有那么在意你。你以为的别人的目光和看法,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和投射。你把自己的恐惧放大,然后躲在那个巨大的阴影里畏缩不前。
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

A:其实,没有别人的目光

B:其实,你可以勇敢

C:其实,没有长期的关注

D:其实,你渴望认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剪一个失败发型自己觉得没脸见人而别人可能并未注意的事例,引出或许我们会无限放大别人的目光与看法从而被其束缚住行为和思想的思考,进而由“但事实是”引出观点——“别人没有那么在意你”,所谓“别人的目光”只是自己的恐惧,而这样的目光其实并不存在。A项表述与此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发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            发展时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适从 贻误

B:一筹莫展 痛失

C:举棋不定 耽误

D:优柔寡断 错过

正确答案:A

解析:句中“是不是”和“能不能”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一筹莫展”、“优柔寡断”和选择无关,可排除B、D项。“贻误时机”属固定搭配,“贻误”一词在语体色彩方面也与句意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对互联网企业来讲,从用户那里收集到的信息主要包括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企业可以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去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潜在消费能力和更________的价值,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具________的服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市场化 独创性

B:多元化 针对性

C:智能化 实用性

D:规模化 多样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通过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服务,“针对性”与此相符。
第一空,对应“进一步”表达的更深层之意,大数据应该能够发掘出用户更多的其他方面的价值,“多元化”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2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1题

6、【言语理解】反传统是中国革命的主线。五四运动之后,学习西方变成了向西方追求真理。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所以中国文化必须成为主体。因此我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必须花大力气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思维和思想被“殖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西方继续要学,但中国的主体地位也必须得到确立。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如何推广中国文化

B:学习西方文化的方法和策略

C: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D: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学习西方没有错,但不应把西方视为真理;然后说明中国文化应成为主体,我们应从思想殖民状态中解放出来;最后进一步明确观点:西方要继续学,但中国的主体地位也必须确立。由此可知,文段围绕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展开,与此相符的为D。A、B、C三项均未体现“中国文化主体地位”这一论述主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7、【言语理解】近年来聚合型平台的兴起,给媒体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明显挑战。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平台正越来越多地掌控着媒体消费的出口,成为数字广告业务的最大赢家。这些聚合型平台掌握用户习惯,收割流量,但无需为内容制作负担成本,只靠轻松的“内容搬运”,就能坐拥广播收入的大头,被认为是媒体历史上最大的套利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数字化转型不能只靠“凑热闹”,而是要回归质量。面对聚合型平台带来的压力,转型中的媒体只有避免提供同质化的内容,树立多出力作的精品意识,才能在同免费内容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媒体数字化转型要立足于质量

B:聚合型平台改变了传媒格局

C:聚合型平台的成功模式难以复制

D:媒体消费出口是互联时代的竞争热点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聚合型平台的兴起,给媒体数字化转型带来挑战;接着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挑战,即各类社交平台、搜索平台等聚合型平台只靠轻松的“内容搬运”,便可成为最大赢家;最后由“在这种情况下”引出解决措施,即媒体数字化转型要回归质量,以非同质化的内容、精品内容来保持竞争优势。故文段主要说的是,面对聚合型平台的挑战,媒体数字化转型应以质量取胜,对应A。B、C、D三两项均脱离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话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8、【言语理解】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不敢、不愿批评的人,千般托辞,归结一点:为私心所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
②利益关联错综,人际关系复杂,圆润一点,中庸一些,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③有人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
⑤殊不知,脓包不挑破,就会养痈遗患;讳疾而忌医,难免病入膏肓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④⑤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②⑤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④以“正如”开头,属于举例的内容,作为首句不恰当,排除A、C。⑤的“殊不知”是对③②“有人说”观点的反驳,①、④均提到“批评”,应紧密相连。故五句顺序为③②⑤①④。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23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想起许多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踏踏实实地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无私奉献自己青春的生动事迹。

B:经过整改,这个单位的人员安排、生产计划以及科室人员的配置,都达到了上级的要求。

C: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

D: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成分赘余,应删除“他们”;B项语义重复,可删除“以及科室人员的配置”;D项成分赘余,应删除“具有”。C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10、【言语理解】在今天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有些人认为,全盘西化等同于现代化。事实上,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与西方不一样,它是写意、白描、散点透视,长于感悟和感受,理性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其实西方的优秀艺术家也不会用理性来压迫感性,它们应该是统一的。比如西方的现代绘画,往前发展的道路上首先接受了日本的影响,这种东方的写意艺术极大地启发了他们。现代主义绘画开始稍稍脱离解剖和实证,最后越走越远。这就是所谓的西方文学艺术的“现代化”,他们的方向是反的——东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西方艺术的发展方向是东进

B:文学中的感性与理性应该是统一的

C:中国文学研究不应把西化等同于现代化

D:中国文学艺术与西方文学艺术存在本质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有人把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等同于全盘西化,接着从两个方面对此观点进行反驳:一方面,中国的文学传统与西方不一样,中国文学长于感悟和感受,理性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西方文学艺术的“现代化”其实是受了东方艺术观念的影响,是东进的。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中国文学研究不应该简单地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C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B两项是论述的内容的一部分,不是文段的中心。由文段可知,中西方文学艺术存在相互借鉴的过程,D项“存在本质不同”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