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512

发布时间:2024-01-09 14:06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对于爱因斯坦,除了他的相对论之外,他对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诸多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精辟的言论,有时却在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科学知识的科普中缺席了。这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人们对科学家的了解不足

B:爱因斯坦的哲学理论更值得关注

C:科普所宣传的科学知识应更为广泛

D:真正的科学家研究兴趣是极为广博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说的是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的科学知识,而对于爱因斯坦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精辟言论较少关注,言下之意即科普宣传不能只关注具体科学知识的宣传,还应关注更广泛的领域。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不是论述的重点。B项,爱因斯坦只是举例,且“更值得关注”说法有误。D项说法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2、【言语理解】医生和患者在沟通时最容易出现的________其实是,患者不同意或没听懂医生的建议,又因为不想被说教或觉得尴尬而没有如实反馈意见,而医生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显然会大大影响临床诊疗的________。此外,患者还会由于不想被说教而不承认一些不良生活行为。越是健康状况差的患者,越是容易________一些信息,而他们恰恰是最需要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难点 结果 遗漏

B:盲区 效率 隐瞒

C:障碍 判断 虚构

D:瓶颈 目的 回避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三空,由“不承认一些不良生活行为”可知,越是健康状况差的患者,越是容易掩盖一些信息。“遗漏”指应该列入或提到的因疏忽而没有列入或提到,侧重由疏忽造成的结果,而句意是强调患者有意掩盖事实,填入与语境不符,排除A。“虚构”指凭空捏造,此处只是说患者不承认一些信息,并不是编造事实,填入不恰当,排除C。
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影响”搭配。“目的”常与“明确”等搭配,与“影响”搭配不当,且由常识可知,患者没有如实反馈意见影响的是临床诊疗的效果而不是临床诊疗的目的,排除D。
验证第一空,“盲区”比喻认识不到或被忽略的方面,填入此处与句中患者没有如实反馈意见而医生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对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38题

3、【言语理解】在北大西洋,浅层的热水向北溯流而上,与此同时,大洋深处的冷水则向南流动:这就是“热盐环流”,正是它把热传送到北极。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暖流,而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会使暖流停止流动,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冷而不是变热。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全球性气候变化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

B:热盐环流对北极的影响

C:暖流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

D:热盐环流对水流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由“热盐环流”的概念引出暖流,接着转入文段要论述的内容——全球性气候变化可能会使暖流停止流动,从而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冷而不是变热。即文段主要是为了说明全球气候性变化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只有A项涉及了“全球性气候变化”“北欧和北美气候”两个关键词,当选。
B项明显不是文段的论述内容。C项是干扰选项,是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暖流,才会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化,根源在于前者,而非暖流。D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作用是引出话题。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组委会在特意把奖杯送到袁隆平海南的水稻实验基地后,这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就在田地里接过了“2007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奖”奖杯。

B:江苏省政府昨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7年度江苏国税百强排行榜,省电力公司、南京卷烟厂、徐州卷烟厂位列百强榜榜首。

C:我国环境保护转机的曙光虽然隐约可见,但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惯性,生态变化的不可逆性,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并不容乐观。

D:2008年奥运会圣火取火仪式前,伊格娜迪欧表示,作为最高女祭司必须拥有一张典型的希腊面孔,个子要高,能够表现出高贵优雅的气质。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偷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组委会”,后半句的主语为“科学家”。B项,“榜首”指第一,三家企业不能同时“位列第一”。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放句首,且成分残缺,应是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前景”或“形势”不容乐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下列语句表达上有错误的是 。

A:年过六旬的陈大爷万万没有想到,熟知山林植物的他竟然会因为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

B:白蚁是营巢群居的害虫,性喜隐蔽,繁殖力强,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开展防治白蚁的群众运动。

C:伊朗外交部28日说,伊朗将采取措施,报复那些为其民航客机在国外购买燃油和备件制造困难的“野蛮制裁”。

D:法律上对客观事实的认定需要严谨的证据链条证明,对缺乏证据支持的情况一般不予认定。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省略不当造成成分残缺,应该在“野蛮制裁”后加上“行为”。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9题

6、【言语理解】“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________;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________。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不沾泥土的错误做法,导致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不准,最终也会无效。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粗枝大叶 按部就班

B:走马观花 表里不一

C:轻描淡写 循规蹈矩

D:避重就轻 按图索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与“大而化之”构成并举关系,表达马虎、不认真之意。“轻描淡写”指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能用于“了解情况”,排除C。“避重就轻”指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句中强调的是马虎,而非刻意回避主要问题,排除D。
第二空,由“习惯走设计‘路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办事。“表里不一”指表面与内在不一样,与文意无关,排除B。“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其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25题

7、【言语理解】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我们要对西方的理论存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以实证方式如结果研究,来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人中之有效性,然后去芜存菁。同时,通过吸收、借鉴外国的理论和方法,发展或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
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理学是一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学科

B:我们迫切需要用实证方式来验证西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科学性

C: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对西方理论去伪存真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D:尽可能开明地对待西方理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方能实现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了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需要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以实证方式来检验有效性并去芜存菁;二是洋为中用,发展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体系。“同时”表示前后为并列关系,只有C项恰当地概括了这两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39.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作为一种对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溴甲烷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禁止使用溴甲烷。
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

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

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可知A项正确;由“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可知,C项正确;由“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可知,D项正确。B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创新都心存________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以此来看,________ “改革失败”的责任,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畏难 豁免

B:紧张 宽恕

C:侥幸 淡化

D:抵触 忽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可知,“侥幸情绪”不合句意,排除C。“畏难”指害怕困难。“紧张”指激烈或紧迫,使人精神紧张。“抵触”指跟另一方有矛盾。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与后句的“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对应,“忽略”不合句意,排除D。“宽恕”常与“错误”“罪过”等搭配,与“责任”搭配不当,排除B。“豁免”指免除,符合题意,且与责任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5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5题

10、【言语理解】公共舆论是各种社会意见的集合。在不同意见表象的背后都有着内在的理性认知逻辑。再简单的意见都有其“道理”,并非只是人们情绪化的反映,情绪往往是伴随一定的认知逻辑出现的。就政府形象舆论而言,影响人们对政府评价的意见。除了个体的利益诉求和直接体验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态度和价值选择,这就构成了人们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基础逻辑。当人们从自身的认知逻辑出发,能够对政府的行政作为进行合理的逻辑构架时,就可以得出积极的、肯定性的意见评价;而当人们无法从认知逻辑上对政府决策及其管理行为加以合理解释时,自然就会形成消极的、否定性的意见评价。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A:应从理性逻辑层面解读公共舆论

B:公共舆论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基础

C:应引导大众理性分析政府行政决策

D:个体认知逻辑决定了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差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公共舆论的概念,接着指对于政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态度和价值选择,然后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论述了人们对政府的形象的认知差异。由此可知,个体认知逻辑决定了对政府行为得出积极还是消极的评价。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脱离了主题词“政府”,排除。C项观点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