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修订我国土地管理法,兼顾土地的资源与资产双重________,坚持物权平等保护________,提高________补偿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征 规定 征用
B:要素 法案 征调
C:标准 措施 征集
D:属性 原则 征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三空,“征调”的对象多为人员、物资,“征集”的对象多为建议、作品,此处与“土地”搭配,“征用”“征收”恰当,排除B、C。
第二空,“物权平等保护”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且“坚持原则”为固定搭配,排除A。
第一空,“资源”和“资产”是土地具有的双重性质,用“属性”描述也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
2、【言语理解】下列各组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1)非经批准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B:(1)除非领导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领导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D:(1)这样的事,她何尝乐意做? (2)这样的事,她何尝不乐意做?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1)句的意思是“她不乐意做”,(2)句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意思是“她乐意做”。所以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3、【言语理解】制止网络暴力,加强、完善相关制度性建设刻不容缓。________,每一个口出恶言之人都是推动网暴潮水前进的一部分。反过来讲,在评判热点人物和事件时保持善意和理智,哪怕只是做到少说不说,这样的人每多一个,抵御网暴的堤坝就能高一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言籍籍
B:众口铄金
C:三人成虎
D:流言蜚语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意可知,“每一个口出恶言之人都是推动网暴潮水前进的一部分”是对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所填词语应表达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对网络暴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之意。“人言籍籍”指人们议论纷纷。其不能体现人们的话对网络暴力起到的推动作用,排除A。“众口铄金”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其填入能表达起推动作用之意,且能与后文构成呼应。“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其侧重指把谣言当作事实,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C。“流言蜚语”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其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人有一种记忆叫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菌或者简单有毒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对上面文段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记住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他器官
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
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后,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可以看出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消灭而不是记忆。所以排除A。由“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菌或者简单有毒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这句可知,是淋巴细胞生成的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而不是淋巴细胞本身,所以排除B。由“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中的“或”可知D项不正确。C项理解正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20.爱因斯坦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说过,只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那样只能成为专业机器,不能成为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用的人。要学生对价值、对社会伦理的原则有所理解并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这才是最基本的,否则他不可能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说明培养科学家的理念是很重要的。怎么能够把这种理念贯彻好,重要的就是科学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是社会的精英,有责任和义务去带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科学家应主动参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B:道德教育在科学理念形成中的重要性
C: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贯穿于专业教育中
D:人才培养中应注重知识与道德的和谐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要想成为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用的人就不能只学习专业知识。第二、三句话阐述了要想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结这三句话即可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专业教育都很重要。C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贯穿于专业教育中”这一观点准确地概括出了文段的主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建设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
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宫殿和都城两种
B: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比不上欧洲等地
C:成就最高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当时的政治伦理观
D:中国古代的宗教神庙建筑水平不是很高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建设的成就最高”可知,A项“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宫殿和都城两种”说法有误。
文段只是提到中国建筑突显出的观念和思想与欧洲等地不同,并未对二者的建筑成就进行对比,B项“比不上欧洲等地”说法有误。
由“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建设的成就最高……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可知,C项正确。
D项的说法在文段中未体现,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题
7、【言语理解】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符号,未免让人遗憾。虽然春联、福字、门神、年画以及灯笼等诸多元素,都可以视作春节的文化符号,但是,这些文化符号是琐碎而不统一的。我们的“春节符号”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性的、超越以往的东西,让人一眼见之就能想到它代表着我们的春节。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年节文化内涵需要通过符号来表达
B:春节记忆需要用“春节符号”唤醒
C:春节最能体现中国年节文化的内涵
D:春节需要统一的文化符号来代言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春节历史悠久却没有统一的文化符号是一种遗憾,然后说明春节的诸多元素作为文化符号是琐碎而不统一的,最后得出结论,春节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文化符号。A项未提到“春节”,C项未提到“符号”,均可排除。B项强调的是唤醒春节记忆,文段并没有春节记忆被遗忘的表述,也可排除。D项是末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海南三亚以其 的旅游环境、 的生活环境和 的自然环境,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特 舒适 优美
B:独特 优美 舒适
C:舒适 独特 优美
D:优美 独特 舒适
正确答案:A
解析:生活环境用“舒适”形容,自然环境用“优美”形容,根据排除法选择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在于弄清每一件具体史实的原貌,更在于揭示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忽视微观研究的宏观研究,只能是________,无法真正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忽视宏观研究的微观研究,又成了________,同样难以揭示历史演进的奥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夸夸其谈 缘木求鱼
B:纸上谈兵 舍本逐末
C:空中楼阁 盲人摸象
D:坐而论道 断章取义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此处是对忽视宏观研究的微观研究的评价,忽视宏观研究,即缺乏全局意识,那么微观研究则是片面的、狭隘的。“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舍本逐末”意为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两词与文意强调的片面、狭隘之意无关,排除A、B。“断章取义”指引用他人的文章或谈话,只截取其中一段的意思,而不顾全文或原意。其用来形容历史研究不恰当,排除D。“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乱加揣测,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幻想,填入此处用来表示对忽视微观研究的宏观研究的评价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
10、【言语理解】如果藏书家重楼深锁,一味“以独得为可矜”,那他收藏得愈多,对学术界也便愈没有好处。《渑水燕谈录》记李公择读书庐山,居五老峰白石庵,有书万卷,“公择既去,思以遗后之学者,不欲独有其书,乃藏于僧舍。其后山中之人思之,目其居云:李氏藏书山房。而子瞻为之记。”这恐怕是藏书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情。
这段话中“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指的是:
A:藏书数量巨大
B:藏书品种独特
C:藏书与人分享
D:藏书保存完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如果藏书家重楼深锁,一味‘以独得为可矜’”,那他也对学术界愈没有好处。然后用李公藏书山房,留给后之学者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藏书与人分享,而不独藏的高贵。故“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指的是藏书与人分享。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