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481

发布时间:2024-01-06 12:15     浏览量:29

1、【言语理解】二十四节气依据天文物候和自然时序形成,指导民众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时间。它________于黄河流域,但对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国人的时间________,二十四节气既呈现多样的地方特征,又存在共通的文化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端 指南 根基

B:肇始 法则 载体

C:起源 模式 印记

D:兴盛 标记 内涵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开始于黄河流域,所填词语应表开始之意。“兴盛”指繁荣旺盛,不含开始之意,排除D。
第三空,此处意为二十四节气虽呈现多样的地方特征,但因其开始于黄河流域,具有共通的文化基础。“根基”指基础。“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印记”指痕迹。“根基”填入更符合文意,排除B、C。
验证第二空,由“指导民众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对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知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指南”指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或指导行动的准则,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

2、【言语理解】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都是由人创造的并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二者共同的出发点和共同的归宿。正因为科学思想和哲学的主体都永远是人,因而二者都深深地打上了主体的烙印。从它们诞生那天起一直到现在和未来,都既散发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都是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主体的同一性决定了科学思想与哲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这段话力求表明的观点是:

A:科学思想和哲学都是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

B:科学思想与哲学的主体都永远是人

C:科学思想与哲学的密切关系是由主体的同一性决定的

D:科学思想与哲学都是由人创造的并为人服务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共同点,即主体都永远是人,然后说明正是主体的同一性决定了科学思想与哲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A、B、D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并非文段的观点所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一个人有两个耳朵,能听话,两只眼睛,能看东西,两个鼻孔,能闻味。听话,能听正面的,也能听反面的;看东西,能看白的,也能看黑的;闻气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味的。所以,________。
横线上为这段文字所填写的结论性语句是:

A:人体构造也是符合美学原理

B:人体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规律的

C: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必须善于辨别

D: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中所说的“人的耳朵能听话,眼睛能看东西,鼻孔能闻味”,都是在讲人体器官的功能,也就是人的机能。而“正面的”、“反面的”、“白的”、“黑的”、“香的”、“臭味的”则反映了矛盾斗争的辩证法思想。由文段的已知信息可以推出的结论为B项。A项“美学原理”无从体现,排除。C项“善于辨别”并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排除。D项“万事万物”过于引申,文段主要说明的对象是人的机能,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对诚实的否定固然令人遗憾,但人们尚可从精神上、道德上的肯定中得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偿还

B:回报

C:弥补

D:欣慰

正确答案:C

解析:“偿还”指归还所欠的(债务)。“回报”指报答或报复。这两个词语与句意不符,排除A、B。“欣慰”指喜悦而宽慰,多与“感到”搭配,与“得到”不搭配,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5、【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不能契合孟子“舍生取义”精神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C: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正确答案:C

解析:“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A项,意为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爱国的丹心比个人的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B项,意思是为国家奉献生命,也体现了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C项,意思是为了自身的高洁品质而牺牲生命,没有体现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D项,意思是有的牺牲生命价值很大,有的牺牲价值小,体现了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6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6题

6、【言语理解】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为什么?一是现有的城市发展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农民关在城外,自己在城内搞现代化,这是为城市“锦上添花”,而不是搞农村“人口城市化”。二是我们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因为“小城镇,大战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和过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的延续,它实质上就是不愿意让农民进大中城市,不许他们分享大中城市积累的文明成果。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城市化就是让农村人口城市化

B:城市化就是使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

C: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离土又离乡

D: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然后从两方面入手回答了这一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A、B、C三项概括均不够全面,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7、【言语理解】19世纪末,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译为《原富》,献给光绪皇帝,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可以说,与市场经济________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即若离

B:分道扬镳

C:南辕北辙

D:失之交臂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近代中国由于没有重视市场经济,从而导致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故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示错失良机的遗憾之意。
“若即若离”指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中国近代经济并非与市场经济保持距离,而是根本没有重视,排除A。“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近代中国经济和市场经济并非目标不同,排除B。“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文中强调的是错失机会,没有行动和目的之意,排除C。“失之交臂”指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填入符合语境,且能体现出作者的惋惜之情。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8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8、【言语理解】干部走进基层,在实践中增长________,是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学

B:才华

C:才干

D:才智

正确答案:C

解析:“才学”侧重于学问,“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才干”指办事的能力,“才智”侧重于智力。根据文段中的“干部”“实践”“锻炼”可知,“才干”填在此处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题

9、【言语理解】现在,创新的重要性已无须________。这些年,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企业等微观层面,我国创新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不用________,创新孤岛化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少数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依然固守旧的观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 遮掩

B:苛求 藏匿

C:赘述 讳言

D:点明 噤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创新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去说明。“强调”“赘述”“点明”均有说之意,备选。“苛求”不符合文意,首先排除B。
第二空,句意为虽然我国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说出来,不能不说。“遮掩”指遮蔽、掩盖、掩饰,“噤声”指闭口不作声,“讳言”指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不用讳言”符合文段强调的应无所顾忌说出问题的语境。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10、【言语理解】新兴产业发展有可能催生世界经济新增长点。虽然目前在多个技术领域有望突破,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存在一定的时间过程。“十三五”时期,相对比较成熟的是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将继续深入,________________。未来5~8年,即我国“十三五”时期,世界总体上将处于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产业扩散效应之中,有可能带动世界经济最终走出低迷,并进入复苏上升期。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准备和市场优势,可以说,这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信息化仍然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全球信息化技术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C:将推动新兴优势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D:将有助于产业结构化的合理调整和优化整合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线前,文段首先指出新兴产业发展有可能催生世界经济新增长点,接着指出产业化需要技术突破。横线后,文段介绍了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产业扩散效应将有望带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强调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横线处句子能够将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即涵盖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两方面内容,只有C项与此相符。
A项没有提及“新兴产业”,B项内容与文段无关,D项“产业结构化”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