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480

发布时间:2024-01-06 9:32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建立了福利国家,随后很多欧美国家纷纷效仿,其中以瑞典为首的北欧四国更是将福利国家的概念演绎到极致。欧洲福利社会的目标之一是普享性,“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基础建立在企业和个人的高税收之上,给很多企业造成较大的经营压力,甚至造成国家经济发展的停滞。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呈现欧洲福利社会的发展进程

B:介绍欧洲福利社会的基本特征

C:揭示欧洲福利社会的基础

D:反思欧洲福利社会的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欧洲福利制度的建立过程。然后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评价——福利虽好但给企业和经济发展带了较大压力。故文段重点说明的是要看到欧洲福利社会的 问题。只有D项体现了其问题,当选。
A、B、C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2、【言语理解】地图本来是状物的,它不该有人,也不能有人,地图里要是出了人,就不是地图,而是图画了。这句话在严格意义上应该是定理,但碰到某些旅游图怕是要拐弯了——旅游中往往是既有风物又有人物存在的。这就像泰山、兵马俑旅游图中一定要说到秦始皇,十三陵旅游图一定要说到历代明皇,颐和园旅游图中一定会说到慈禧太后一样。因为,在那个环境中许多景致的产生由人的活动为起点,更因为人的活动而增添其审美价值。
这段文字的作者认为:

A:有人物的地图不是真正的地图

B:有人物的地图更能增添地图的审美价值

C:旅游图必须有标志性风物与人物

D:旅游图也是一种地图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指出地图应该是状物的,不该有人;然后以“但”转折,说明旅游图与普通地图不同,旅游中往往是既有风物又有人物存在,许多景致是以人的活动为起点,并为景致增添了审美价值。也就是说,旅游图是应该人、物并存的。A、B两项脱离了文段的论述对象“旅游图”,排除。D项未体现旅游图区别于普通地图的地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4题

3、【言语理解】晨练是一种好习惯,但未必人人适合。从人的生理特点来看,早上6点钟左右,人体的血压开始升高,心率逐渐加快,上午10点左右达到峰值。如果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此时锻炼,尤其是进行剧烈运动就有可能发生意外。清晨6点到8点,人体血小板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血液相对黏稠,这段时间运动可能会使心脑血管梗塞率增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晨练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B:晨练不宜选在6至8点之间

C:晨练应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

D:晨练时间和强度要因人而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晨练未必人人适合,接着从人的生理特点角度解释了原因并说明不恰当的晨练易导致的后果。D项的“因人而异”是对首句“未必人人适合”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2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

4、【言语理解】

拍纪实作品就像熬中药一样,需要慢火,需要工夫。我常常觉得,纪实作品就像齿轮一样,少了哪一个环节也转动不起来——少了哪个阶段的作品,都无法很好地反映整个时代的      。只有把每个时期的东西都      记录下来,才可以好好地进行总结和      。我始终觉得,我要追求的,就是      的效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变迁 连续 比照 滴水穿石

B:

面貌 完整 归纳 一鸣惊人

C:

联系 分别 分析 细入毫芒

D:

轨迹 真实 反省 积少成多

正确答案:A

解析:

先看第一空,“时代的联系”搭配不当,排除C。题干中没有体现“反省”的意思,故第三空填“反省”有失妥当,排除D。一鸣惊人:一声鸣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与题干所强调的注意平时点滴积累的句意不符,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导致眼前相声难出精品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观念和审美把握的错位,一些表演仅仅________在逗笑娱乐的浅表层面,缺乏相声应有的审美智慧和________的思想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停留 振聋发聩

B:流连 鞭辟入里

C:徘徊 发人深省

D:局限 义正词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表达的是一些相声表演不够深刻的局限性。“流连”指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二者填入均不恰当,排除B、C。第二空,“义正词严”指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不能描述“思想力量”,排除D。“振聋发聩”意为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来描述相声的“思想力量”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0题

6、【言语理解】广大海外华文文学作家________异域,________中华故土,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慰藉游子乡愁、温润侨胞心灵的同时,_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精魂,________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丰富着世界多元文化的色彩,也培育着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之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植 守望 传承 赓续

B:根植 守护 继承 延续

C:扎根 守望 延续 传承

D:扎根 守卫 赓续 继承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两个词语都含有“生根固定”的意思,填入均符合句意,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守护”侧重于保护,“守卫”侧重于捍卫,“守望”侧重于瞭望。此处句意为海外华文文学作家虽然身在国外,却对故乡充满眷恋,“守望”更能体现出这层意思,更符合语境,且“守望故土”亦为习惯搭配,排除B、D。
第三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延续”指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此处说的是中华民族的精魂在海外得以继承,选“传承”更恰当,排除C。
验证第四空,“赓续”指继续,用来表达基因的延续也恰当。“传承”常与“精神”搭配,不与“基因”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题

7、【言语理解】到了那天上午,火车站突然________下来,连续十余天的喧嚣和________,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曾经一个个________的临时候车大棚,一下子空了,空得令人无法相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寂静 混乱 摩肩接踵

B:安静 芜杂 人潮汹涌

C:平静 嘈杂 人满为患

D:清净 混杂 人声鼎沸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三空,对应后文的“一下子空了”,可知第三空应填一个表示空间上人很多很满的词语。“人声鼎沸”形容的是声音,排除;“摩肩接踵”的主语为人,不能用来形容“候车大棚”,排除;“人潮汹涌”多指不停地涌进涌出一群又一群人的场面。候车大棚是用来等候休息的,相比“人潮汹涌”,“人满为患”更适合形容候车大棚里的场景,且与后文的“一下子空了”也更对应。
验证:分析可知,第一空与第二空意思相反,由四个选项可知,第一空表示静的意思,那么第二空对应的应为吵闹的意思。四个选项中只有“嘈杂”是形容声音上的杂乱扰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3题

8、【言语理解】蓝田玉是近期人们比较追捧的玉种,但资源非常有限。我们理应百倍地珍惜节约使用,不能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滥采滥挖,粗率加工。和田玉经过数千年的采用已近绝迹,而中国人世世代代重玉爱玉的文化情结,还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蓝田玉身负的使命,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们应合理开发利用蓝田玉资源

B:和田玉的地位将被蓝田玉所取代

C:现在蓝田玉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D:蓝田玉承载着传承中国玉文化的重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阐述蓝田玉资源有限、身负传承中国玉文化使命等内容,呼吁人们珍惜蓝田玉资源,应对其合理开发利用。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B、C两项文段未涉及。文段说蓝田玉承载着传承玉文化的使命,是为了呼吁人们珍惜使用蓝田玉,D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9、【言语理解】中国要想在21世纪里有较大的作为,就绝不应该仅仅在国际竞争和互动的一般技巧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及时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敏锐洞察未来世界可能的走势,及时消除自身存在的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换言之,国际战略的使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为世界设计某种自以为是的结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

B: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消除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

C:中国的国际战略应当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谋求全面发展

D: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适应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

正确答案:D

解析:首先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由“更重要的是”引出中国想要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及时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第二句用“换言之”再次说明采用上述国际战略的必要性,即国际战略不能为世界设计解决,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根据世界的发展大势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D项表述正确。
A项未涉及认清形势后如何做的问题,排除。B、C两项未体现对大势的顺应,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8题

10、【言语理解】就在“古典音乐注定是一种小众艺术”成为一种基本共识时,这个艺术门类的门槛却被新技术撬动了。之前,古典音乐使尽浑身解数,试图吸引新受众而不得,技术却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如果有适当的机会,人们其实渴望了解古典音乐。
以这段文字作为开头,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论述什么?

A:古典音乐的新魅力

B:古典音乐的受众群体

C:新技术促进古典音乐传播的方式

D:新技术在古典音乐传播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提到古典艺术的门槛被新技术撬动了,技术展现了吸引新受众的另一种可能性。由此可知,“新技术”对古典艺术的影响应为文章的论述主题,下文内容应与此相关,据此排除未提到“新技术”的A、B。D项为文段已有内容,排除。C项的“方式”是对末句“另一种可能性”的具体说明,故C项承接上文话题最贴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