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永不停歇的过程,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也并非________,而是互动互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壁垒森严 浑然天成
B:格格不入 相辅相成
C:非此即彼 水乳交融
D:泾渭分明 浑然一体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永不停歇的过程”“互动互补”可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之间存在互相转化的过程,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壁垒森严”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非此即彼”意为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据词义可排除B、C。
第二空,“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多指一个事物。“浑然一体”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多指多个事物。对应“互动互补”强调的多个事物,“浑然一体”填入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5题
2、【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我们进山以后,因为我们长期在城里走平坦的路,所以走山路十分不习惯。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挑起建设祖国、实现“四化”的伟大事业,战胜一切困难。
C: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D: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可改为“因为我们长期在城里走平坦的路,所以进山以后走山路十分不习惯”。B项,动词“挑起”后缺少宾语,可在“伟大事业”后加“重担”。D项,双重否定表达肯定,但“谁”又表达了疑问语气,使得整个句子的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C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 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立
B:确立
C:形成
D:达成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中“建立”、“确立”可以和“关系”搭配,所以排除CD项。确立是在建立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后面“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选“建立”更合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对人的本性有着透彻的分析,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孔子学说从汉代以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支柱,统治着广大学者以至普通人民的思想。后梁孔子学说中最重要的信条是,每个人必须知道他或她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所处的地位,必须固守而不能逾越。这就大大妨碍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就限制了人对自己周围事物的自由探讨。
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
B:孔子对人的本性等有着透彻的分析
C:孔子让每个人必须知道他或她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所处的地位
D: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有两部分,文段的前两句话为第一部分,说明孔子学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影响;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说明孔子学说的信条有其局限性,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消极的影响。综合来看,本题选D。其余三项只表达孔子学说的一个方面。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尽管无人驾驶的技术更新速度之快让大众目不暇接,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推出完整、成熟的产品,多数公司尚且困于无人驾驶的测试环节。对一项新技术来说,测试越接近真实的使用环境其结果就越准确。但汽车又不同于其他产品,一旦发生事故,必将危害公共安全。于是,无人驾驶小镇便基于这一需求而诞生。目前,上海、浙江、北京等多地争相开建无人驾驶小镇,各地方政府对此的热衷程度也极大地推动了无人驾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技术固然重要,但它显然不是未来无人驾驶领域中唯一的决定性环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无人驾驶产业”:
A:技术并非其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
B:面临诸多未解决的技术壁垒
C: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青睐
D:无法离开政府的介入与支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无人驾驶虽然技术更新快,却没有一家公司推出完整、成熟产品,多数困在无人驾驶的测试环节的现状。然后分析原因:汽车发生事故将危害公共安全,因此无人驾驶的测试环节很重要。最后提出对策,政府支持下的无人驾驶小镇应运而生,推动了无人驾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由此可知,文段对“无人驾驶小镇”这一新事物持赞成态度,认为其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有利,应该大力推广。D项的“政府的介入与支持”是解决当前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问题、建设无人驾驶小镇的必要条件,符合文段主旨。
A项未提到政府的支持,非解决之策,排除;B项,文段关注的是测试问题,面临的技术难题不是文段探讨重点,排除;C项,未体现出政府支持对无人驾驶发展的作用,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6、【言语理解】“中庸”之“中”不是简单的数理意义上的“中间”,更不是“调和”或“折中”,它绝非一眼就能看透和判断准确的。“中”的标准并不固定、绝不拘泥,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庸是一个不断纠偏的________。此时“中”,换个时间未必“中”,此地“中”,换个场合未必“中”,从辩证法和思维方法论而言,“中庸”其实是一种“度”的________,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结果 揣度
B:过程 把握
C:节点 区分
D:尺度 衡量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纠偏”可知,空缺处应体现中庸处于不断变化、动态发展中之意。“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其可表示变化、动态发展之意,填入恰当。“结果”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节点”指整体事物中的某个关键点。“尺度”指标准。三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C、D。
验证第二空,“把握”填入与“度”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现在,街上的小青年有江湖义气,喜欢把朋友的关系叫“铁哥们”,第一次听到这么说,以为是铁焊了那种牢不可破,但一想,磁石吸的就是关于铁的东西呀。这些东西,有的用力甩甩就掉了,有的怎么也甩不掉,可你没了磁性它们就全没有喽!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朋友交往源于“磁性”
B:朋友来自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C:具有“磁性”的朋友关系才能牢不可破
D: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句话主要讲了朋友是磁石吸来的,第二句话用现在青年间称“铁哥们”说明朋友间那种磁石吸引铁的关系,第三句话进一步说明没有磁性就没有朋友。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人类智力是无法获得完美认知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承认人类容易犯错的特征。而封闭社会则会否认这一点。封闭社会也在努力消除或者不想承认不确定性,它会为历史设定一个单线性的目标。与之相比,开放社会承认不确定性,也承认整个社会目的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承认未来是变化和不确定的,那么对此我们或者接受,或者否定。前者为人们带来批判性思维模式,并且能够带领我们走向开放社会;后者则会导致教条式思维模式以及封闭的社会。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如果我们能接受未来是变化的,那么就有可能获得批判性的思维模式
B: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批判和否定来确定社会的目的
C:封闭社会的教条式思想能消弭社会的不确定性,并使人们获得完美的认知
D:人类容易犯错的特性使我们不得不接受未来是变化、不确定的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如果我们承认未来是变化和不确定性的,那么对此我们或者接受,或者否定。前者为人们带来批判性思维模式”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人类的智力是无法获得完美认知的”可知,C项说法错误。B、D两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9、【言语理解】融合发展是________,传统的平台介质或许会________,但是新闻没有________,媒体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职业还有担当。我们相信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么变,原创依然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思想依然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理性仍然是时代最需要的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心所向 式微 消失
B:大势所趋 式微 消亡
C:大势所趋 减少 消失
D:人心所向 减少 消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人心所向”指为人们所向往、拥护的。此处阐述的是“融合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排除A、D。第二空,“式微”指衰落,衰微。“减少”指数量上的少。此处用于形容“传统的平台介质”的没落,“式微”更合适,排除C。验证第三空,“消亡”指消失,灭亡。填入也符合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10、【言语理解】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是书画鉴定中最复杂、最具难度的部分。近日的《功甫帖》真伪之争,最终演变为媒体论战。“全民收藏”的背景下,资讯发达快捷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了“双钩廓填”等学术术语,但绝大多数人面对针锋相对、繁杂的考证文章莫衷一是,冷僻的学术问题变成了热闹的娱乐焦点。
接下去作者要探讨的问题中最不可能涉及:
A: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B:中国古代书画鉴定该如何发展
C:网络时代学术该保持怎样的警醒
D:中国古代是如何鉴定书画真伪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探讨的是在当前“资讯发达快捷的网络时代”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问题,A、B、C三项均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容,D项“中国古代是如何鉴定书画真伪的?”非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内容,故下文最不可能涉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