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460

发布时间:2024-01-04 11:06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________,如果不遵守,再好的法律也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行 一纸空文

B:施行 一纸空文

C:实行 纸上谈兵

D:施行 纸上谈兵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实行”指实现,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理论、纲领、方针、主张、计划、规则等。“施行”指执行,使规章法令等发生效力,也指按照某方式或办法去做。本题中针对的是法律,故选“施行”更合适。
第二空,“纸上谈兵”的主语一般是人,而本题第二空的主语为“法律”,故第二空选“一纸空文”更合适。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2、【言语理解】现在,创新的重要性已无须________。这些年,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企业等微观层面,我国创新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不用________,创新孤岛化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少数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依然固守旧的观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 遮掩

B:苛求 藏匿

C:赘述 讳言

D:点明 噤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创新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去说明。“强调”“赘述”“点明”均有说之意,备选。“苛求”不符合文意,首先排除B。
第二空,句意为虽然我国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说出来,不能不说。“遮掩”指遮蔽、掩盖、掩饰,“噤声”指闭口不作声,“讳言”指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不用讳言”符合文段强调的应无所顾忌说出问题的语境。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无疑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

B: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吗?

C: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是不是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呢?

D: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恐怕不能不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了。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无疑应该”语气非常肯定;B项“难道不应该”反问加强了语气;D项“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较强。C项“是不是”有商量的意味,语气最委婉,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4、【言语理解】只要我们迈出的步伐足够坚实,前进的意志足够________,奋斗路上的困难终将被克服,前行路上的沟壑终将被跨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硬

B:奋勇

C:坚定

D:坚硬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用来形容意志坚韧、不动摇,“意志坚定”为习惯搭配,C项正确。“强硬”指强而有力,形容态度坚定,不肯退让,如强硬的对手。“奋勇”指鼓起勇气,如奋勇杀敌。“坚硬”形容又结实又硬,如坚硬的石头。三者都不能用来形容“意志”,排除A、B、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题

5、【言语理解】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C: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D: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商标不仅要有特定含义,还要具备简洁的形象,两者缺一不可,后文接着对此展开了具体论述。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商标应该是内涵和形象的完美统一。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C两项为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最基本要求”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0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6、【言语理解】从经济学角度看,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协调问题。归根到底,制度是用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解决就是好的制度。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标准的制度,当人们脱离这些基本问题,简单地套用某些概念的时候,就套出毛病来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解决激励机制与协调问题的重要性

B: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一种制度

C: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D: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与评价标准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协调问题。接着说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标准的制度,只要能解决以上两个基本问题就是好制度。故文段论述的核心是制度,A、C两项都偏离了这个核心,排除。B项仅概括了文段的一部分内容,不如D项概括全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中国的史学传统与古希腊________,在理论上却________。希腊专业的史学著述仅限当代史范畴,或至多补缀少许的能为“理解之同情”所穿透的过往史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双峰对峙 大异其趣

B:隔江相望 剑走偏锋

C:二水分流 剑走偏锋

D:遥相对峙 大异其趣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文段是将古希腊史学与中国史学进行对比。“剑走偏锋”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思维或行动;“大异其趣”指表现得大不相同、差异很大。“剑走偏锋”不含对比之义,填入语义不通,排除B、C。
第一空,由转折词“却”可知,此处是表达中国与古希腊史学传统地位相当。A项“双峰对峙”指两山相对耸立,不分高下;“遥相对峙”指距离很远,相对耸立。“遥相对峙”侧重距离远,体现不出中国与古希腊史学传统地位相当之义,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

8、【言语理解】虽有秋风秋霜,白菜却茂盛成长。深秋里的成片新绿并不多见。此时,田野百花凋零,白菜仍旧水灵。叶柄宽而肥厚,瓷勺状的叶瓣弯弯地往上翘,在阳光下欢喜地仰着脸,叫人生出希望。白菜的白和南瓜的黄、辣椒的红一样,都是美的极点。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话是:

A:霜降对植物是一种历练

B:家常白菜生成美的极点

C:霜打过的白菜有回味的甘甜

D:白菜溢出了生活本真的气息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描绘的是深秋里白菜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表面上看似在写白菜,其实是借白菜的生机盎然,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B、C两项都是就白菜写白菜,只有D项“生活本真的气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9、【言语理解】胡兰成和唐君毅二人在知己和论敌之间,见解多有抵牾,________视对方为畏友,并未因观点相异而伤了和气。________胡兰成偶有激烈之语,唐君毅也不以为意,尝言“人之好不在其同而在于其各有所异”,他认为胡兰成的某些观点发人所未发,________介绍他的学生与之通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且 虽然 但

B:但 尽管 仍

C:但 即使 还

D:且 如果 却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见解多有抵牾”与“________视对方为畏友”间为转折关系,首先排除A、D。
第二空,“________胡兰成偶有激烈之语”与“唐君毅也不以为意”间为假设关系,排除表转折关系的“尽管”,应选“即使”。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10、【言语理解】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们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B:诗歌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

C:古诗文默写大有必要

D: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去背高考中占比不多的古诗文入手,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作者的观点,即我们重视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A项的“汲取精神力量”对此概括准确。
C项停留于首句引出的内容;B、D两项均未明确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精神滋养和支撑意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