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3451

发布时间:2024-01-03 13:46     浏览量:9

1、【判断推理】洪涝:干旱:防洪抗旱

A:地震:海啸:抗震救灾

B:滑坡:雪崩:道路抢修

C:严寒:酷热:防冻消暑

D:风沙:雾霾:防沙除霾

正确答案:C

解析:洪涝和干旱是两种对立的自然灾害,二者是并列关系,且防洪主要是为了应对洪涝,抗旱主要是为了应对干旱。
A项,地震和海啸啸并非两种对立的自然灾害,且救灾是为了应对所有的灾害,并非主要为了应对海啸,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滑坡和雪崩都属于自然灾害,二者是并列关系,滑坡和雪崩后都需要进行道路抢修,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严寒和酷热是两种对立的自然灾害,二者是并列关系,且防冻主要是为了应对严寒,消暑主要是为了应对酷热,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风沙和雾霾并非两种对立的自然灾害,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7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

2、【判断推理】社会性处罚:指存在失信行为的人员所受到的与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下列属于社会性处罚的是:

A:以“站不起来”为理由强占他人座位的高铁“霸座男”,当场受到了乘警的严肃批评,下车后被移送公安机关接受治安处罚。这一事件曝光后,当事人的恶劣行为又遭到了全国网民的一致谴责

B:由于数据造假,某教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撤稿。在网民的谴责声中,该教授又被撤销了基于该论文所获得的绩效奖励、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誉称号、社会兼职

C:春节前夕,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部分包工头,被有关部门和各种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根据银行、保险、铁路等部门的规定,这些违规者申请信用卡、购买保险以及动车和高铁票时都将受到限制

D:长江沿岸的一家化工企业,多次不顾禁令向长江偷偷排污,最后被省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吊销了企业生产执照,它的上级主管部门及主要负责人也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性处罚定义的关键信息:与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A项,“霸座男”受到的批评和治安处罚都是与他强占他人座位的失信行为有直接关联的处罚,不符合定义。
B项,某教授被撤稿、被撤销基于该论文获得的各种奖励都是与他数据造假的失信行为有直接关联的处罚,不符合定义。
C项,部分包工头被限制申请信用卡、购买保险以及动车和高铁票与其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符合定义。
D项,不顾禁令向长江偷偷排污不属于失信行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2题

3、【判断推理】脑袋:心脏

A:头颅:人体

B:方向盘:发动机

C:司令:军队

D:神经:血清

正确答案:B

解析:脑袋和心脏都是人体的一部分。
A项,头颅是人体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方向盘与发动机是汽车的一部分,且所起的作用与脑袋、心脏相似。
C项,司令指挥军队,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神经和血清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但逻辑关系不如B项接近。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4、【判断推理】如果科研和宣传由同一人分管,那么下列哪项是可能的?

A:人事由卫分管

B:科研由王分管

C:教育由丁分管

D:宣传由卫分管

正确答案:A

解析:如果科研和宣传由同一人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宣传、后勤、科研由同一人分管。根据条件(3)可知,此人不可能是卫。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财务由王分管。进而根据条件(3)可知,宣传、后勤、科研只能由丁分管。根据题干条件,人事可由三人中任意一人分管。A项是可能的,B、C、D三项均是不可能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5、【判断推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商业秘密的是:

A:某外语培训机构的专利教材

B:某碳酸饮料公司招牌产品的配方

C:某房屋中介机构的客户资料

D:某软件公司的核心数据库信息

正确答案:A

解析:商业秘密的定义要点:①不为公众所知悉;②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
A项,专利教材会被学员所知悉,不符合要点①。
B项,招牌产品的配方不为公众所知悉,且能为该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符合定义。
C项,客户资料不为公众所知悉,且能为该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符合定义。
D项,核心数据库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且能为该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7题

6、【判断推理】挤出效应:是指在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下列不属于挤出效应的是:

A:张某换了新工作,上班地点离家太远,于是他从准备的购房款中抽出部分先买了车

B:路某父母从外地搬来和他一起居住,住房太拥挤,他把原来准备买车的钱拿出了一些租了一套更大的房子

C:金某弟弟意外受伤,需要大笔医药费,他把自己准备度蜜月的旅游费拿出一半付了弟弟的医药费

D:林某预计用十万元装修新房,结果少花了一万元,于是他买了一台手提电脑

正确答案:D

解析:挤出效应的定义要点是: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而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D项是资金有剩余,并不是因为有新的需要而减少预支,不符合定义要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婴儿期的记忆缺失现象,是指婴儿不能记住生命中最初的两年或三年里发生的事件,以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婴儿这一时期不能形成持久的关于自身经验的表征,即没有相关的记忆的存在,因此无法利用早期记忆。但近来的研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婴儿能够回忆较早的经验,并且在婴儿期内相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回忆。因此,研究者认为并不是所有婴儿都存在记忆缺失的现象。
上述推论中隐含的假设是:

A:婴儿的短期记忆优于长期记忆

B:自身经验的表征和记忆密切相关

C:能够回忆相关经验意味着一定存在记忆

D:记忆缺失常常是由于难以提取记忆线索引起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婴儿能够回忆较早的经验,并且在婴儿期内相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回忆”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婴儿都存在记忆缺失的现象”。要使题干论证成立,需要在“回忆较早经验”和“存在记忆”之间建立联系,C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推论隐含的假设。其他三项都没有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能确保题干结论必然成立。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某企业家说:“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建立用户思维,才能发展壮大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如果该企业家所述为真,则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有用户思维,没有成为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B: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没有用户思维,成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C: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没有用户思维,没有成为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D: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有用户思维,成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为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关系为: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建立用户思维←发展壮大成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其前件为假、后件为真的情况。
A项,是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并不是与题干相矛盾的命题,排除。
B项,是前件为假、后件为真的情况,是与题干相矛盾的命题,即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C项,是前件为假、后件为假的情况,是与题干等价的命题,排除。
D项,是前件为真、后件为真的情况,并不是与题干相矛盾的命题,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9、【判断推理】甲早于乙:乙早于丙:甲早于丙

A:甲战胜乙:乙战胜丙:甲战胜丙

B:甲属于乙:乙属于丙:甲属于丙

C:甲信任乙:乙信任丙:甲信任丙

D:甲帮助乙:乙帮助丙:甲帮助丙

正确答案:B

解析:“甲早于乙且乙早于丙”可推出“甲早于丙”,二者是“甲早于丙”的充分条件。
A项,“甲战胜乙且乙战胜丙”不能推出“甲战胜丙”,二者不是“甲战胜丙”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甲属于乙且乙属于丙” 可推出“甲属于丙”,二者是“甲属于丙”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甲信任乙且乙信任丙” 不能推出“甲信任丙”,二者不是“甲信任丙”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甲帮助乙且乙帮助丙” 不能推出“甲帮助丙”,二者不是“甲帮助丙”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

10、【判断推理】一旦消费者认识到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他们普遍都会增加消费。这种增加很容易通过消费者希望不再推迟购买那些肯定会涨价的商品这一现象得到解释。尽管消费者预料到价格持续上涨,工资也会随之上涨,但是在长期通货膨胀期间,消费者最终还是会推迟那些甚至是日常生活品的购买。
下列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有助于解释上述描述的消费者行为的明显不一致?

A:消费者在通货膨胀期间存的钱比非通货膨胀期间存的钱多

B:通常经济指标发出通货膨胀已经开始的信号和消费者意识到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之间有一个滞后

C:如果很大数量的消费者不能购买商品,那么价格最终会降下来,但是工资不会受到影响

D:因为工资的增长跟不上物价的上涨,所以消费者的购买力在长期通货膨胀阶段有所下降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矛盾在于消费者一旦认识到通货膨胀就不再推迟购买肯定会涨价的商品,而在长期通货膨胀期间,消费者最终却推迟购买消费品。分析上述两种行为可知,其消费者行为的前提是不同的,前者是认识到通货膨胀开始而后者是长期通货膨胀期间,D项说明了长期通货膨胀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是消费者推迟购买消费品的原因,很好地解释了题干矛盾。A、B、C三项均不涉及长期通货膨胀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无法解释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推迟购买消费品的原因,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