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432

发布时间:2024-01-01 13:5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非黑即白是一种逻辑谬误,指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非黑即白式的思考,无视中间体存在,把选择范围仅限于黑白两个极端,不恰当地要求在二者中择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非黑即白的是:

A:大家都说张三很爱你,所以他一定是很爱你的

B:张三不是一个成年人,所以他一定是未成年人

C:张三不是一个工作狂,所以他一定是一个懒汉

D:张三是个黑皮肤的人,所以他一定不是黄种人

正确答案:C

解析:非黑即白的定义要点:仅在两个极端之间二者择一(否定一个就必然选择另一个),无视中间体存在(没考虑到否定一个也不一定选择另一个,可能还存在其他情况)的逻辑错误。
A项,根据大家都说张三很爱你,推出张三一定很爱你,并不涉及两个极端,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根据张三不是成年人,推出张三是未成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本来就是矛盾的,两者之间本就不存在中间体,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根据张三不是工作狂,推出张三是懒汉,在“工作狂”和“懒汉”两个极端之间二者择一,无视了正常工作的人等中间体的存在,符合定义,保留。
D项,根据张三是黑皮肤,推出张三不是黄种人,并不是对两个极端情况否定一个必然选择另一个,而是肯定一个必然否定另一个,且该项推理正确、不存在谬误,不符合定义,排除。补充:此处“黑皮肤的人”指黑种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4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43题

2、【言语理解】①“发思古之幽情”,不仅使人伤感于昔日的兴衰往事,还能使人们从中汲取教益,陶冶性情,抒发情怀
②多少诗人词家为之讴歌咏唱,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更增添了古迹的光彩
③古往今来,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发了多少人的沉思
④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十分巨大的魅力
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赤壁大战,孙、刘联盟以少胜多,击败曹操83万军马,体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赤壁古迹,被世代传下来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②④③

B:④⑤①②③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③④①

正确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以④或⑤作为首句。④指出历史文化古迹有巨大的魅力,⑤指出赤壁古迹世代传下来,④比⑤更适合放在段首引出话题,排除A、D。分析可知,③是对④中“巨大的魅力”的进一步说明,因此③应紧跟在④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3、【言语理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__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__,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衬 布局 配合 层次

B:配合 布局 层次 映衬

C:层次 布局 映衬 配合

D: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正确答案:D

解析:阅读可知,文段描述的是一幅园林景观图。
第三空,“花草树木”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色彩冲击,各种颜色相互衬托辉映,选“映衬”更恰当,排除A、B。
第四空,“近景远景”体现的是一种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层次感,选“层次”更符合文段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4、【言语理解】文艺的力量是无声无息的,它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       )着人们,如鲁迅所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定律。

A:鼓励

B:激发

C:鼓动

D:激励

正确答案:D

解析:“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他人有所行动。句中说的是文艺对人心灵的影响,“鼓动”不恰当,排除C。“激励”含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故D项填入句中表意更全面。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各人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西方学术界自18世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以后,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的重要作用,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类型和文化模式的重要影响。中国自20世纪初节译出版《论法的精神》(译名为《万法公理》)后,学术界中以梁启超为首,广泛讨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地理史观”也一时蔚然成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理史观”的出现有其内在原因

B:学者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深远

C:孟德斯鸠影响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D:应该重视自然地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列举了不同时代的中外学者关于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观点,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当代人也应对其重视。A项的“内在原因”文段未涉及;B项“学者普遍认为”无法得出;C项“孟德斯鸠的影响”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6、【言语理解】一个世界级的伟大作家当然先要有作品的________,这一点,莫言毋庸置疑:近30年出版了1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塑造出了________的人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度 形态各异

B:深度 栩栩如生

C:厚度 无与伦比

D:高度 千奇百怪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冒号后内容是对填入词语的解释。“近30年出版了1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塑造出了________的人物”说的是莫言作品之多,“广度”与此最相符。
第二空,“形态各异”也能表达出莫言文学造诣之高。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7、【言语理解】①战士们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奋勇杀敌,________,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②一辈子的________,终于让作为旅行家的他明白了自己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
③她本以为自己的谎言编得________,却还是被细心周密的探长找出了致命的破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 含辛茹苦 天花乱坠

B:无坚不摧 含辛茹苦 天衣无缝

C:锐不可当 风尘苦旅 天衣无缝

D:无坚不摧 风尘苦旅 天花乱坠

正确答案:C

解析:①,“锐不可当”形容气势威猛,不可抵挡。“无坚不摧”指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被摧毁。形容力量非常强大。与“奋勇杀敌”的语境相照应,“锐不可当”更符合题意,排除B、D。
②,“风尘苦旅”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辛苦。“含辛茹苦”形容忍受种种辛苦。
与后文的“旅行家”对应,填“风尘苦旅”更恰当,排除A。
将C项代入③验证,“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破绽。形容谎言,用“天衣无缝”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8、【言语理解】①候选人的条件上次已向大家征求过意见。这次开会,主持人________向大家宣读了人选名单。
②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______迫使他当机立断,停止生产。
③近日,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公安局民警马忠年勇斗歹徒、血染警服的感人事迹在后稷故里广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径自 巨变 传颂

B:径直 剧变 传诵

C:径自 巨变 传诵

D:径直 剧变 传颂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句,句子说的是“主持人没有再向大家征求意见,直接宣读了人选名单”,强调的是直接。“径自”侧重自主、没有考虑周围的环境。“径直”侧重直接进行某事,不在事前费尽周折。由此可知,“径直”用在此处更恰当,排除A、C。
③句,此处意思是“马忠年的感人事迹被传播歌颂”,而“传诵”是指传布诵读,多指文化。故此处用“传颂”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9、【言语理解】①为生态环境利益设置核心的法律原则,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制度体系
②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其核心的价值诉求
③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具有公共性的、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
④这决定了仅仅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
⑤这些法律规范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的保护
⑥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以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为核心诉求的法律体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⑤①③④

B:⑥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⑥②⑤①

D:③②⑤④①⑥

正确答案:C

解析:快速浏览题干句子,发现④和⑤都含有指代词“这”,考虑从指代词入手确定句子关系。先看④,④指出“这决定了……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按照行文逻辑,其前应论述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提供保护。选项中④前分别为③和⑤,③说的是“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保护”,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理论要求的法律与传统法律不一致,所以传统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③置于④之前,作为④的原因恰当,而⑤说这些法律规范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保护,与④句意相悖,两句相连不恰当,由此排除B、D。
再分析A、C两项,两个选项最明显的区别为③④与⑥的位置。由上文分析可知,③④说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⑥说的是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的法律体系,由此可知,⑥是作为③④的结果来做进一步说明的,故三句的顺序为③④⑥,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3题

10、【言语理解】房龙文笔生动,擅长讲故事。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确实高妙。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房龙开创了以文学方式讲述科学常识的先河

B:房龙能将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讲述得很生动

C:房龙文笔生动,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

D:房龙讲述的科学常识激发了读者对科学的兴趣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中“开创……先河”在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由“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无法推出“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排除。文段说的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对房龙讲述的科学常识很感兴趣,而并非D项所述“激发了读者对科学的兴趣”,排除。B项可由“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得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