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416

发布时间:2023-12-31 6:48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凤,作为百鸟之王,自古便与龙纹相合成为华夏文明鲜明的文化符号。传说百鸟取下身上最漂亮的一支羽毛插于凤身,凤便成了世上最美丽的鸟。凤戏牡丹、鸾凤和鸣、游龙戏凤,这些耳熟能详的凤纹题材无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彰显着某些吉祥寓意,这在我们的丝织文明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
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中国丝织文明中的凤纹题材

B:古代凤纹题材的种类及图样

C:中国丝织文明如何向西流传

D:凤纹题材象征意义的演变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作为华夏文明鲜明文化符号的“凤”引出“凤纹题材”在日常生活中彰显着吉祥寓意,末句进一步说明凤纹题材在丝织文明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的话题,具体介绍我国丝织文明中涉及凤纹题材的作品。即A项的内容。
B、D两项未提到“丝织文明”,C项未提到“凤纹题材”,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7题

2、【言语理解】近年来,荒唐滑稽的文化闹剧时有所闻。有的地方,在举行某种群众性的活动时,全体着所谓的“汉服”,就让人哭笑不得。在今天复活古代的服饰,就算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把弘扬传统文化理解成像古代人那样穿衣戴帽,就太浅薄了。有的地方,让一群少儿穿上他们想象出来的古代服装,一齐行跪拜礼,这就________让人哭笑不得,________令人欲哭无泪了。凡此种种,都是________的典型表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非但 反而 生搬硬套

B:不仅 而且 囫囵吞枣

C:不是 而是 食古不化

D:不是 就是 生吞活剥

正确答案:C

解析:前两空,由前文“全体着所谓的‘汉服’,就让人哭笑不得”可知,后文的“有的地方,让一群少儿穿上他们想象出来的古代服装,一齐行跪拜礼”就不是让人“哭笑不得”而是令人“欲哭无泪”的事情了。A项表转折,B项表递进,D项表选择,填入与句意不符,均可排除。
验证第三空,“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此处用来形容把复活古代服饰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闹剧也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9题,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9题

3、【言语理解】每年一度被称为中国“经济奥斯卡”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________。每年颁奖晚会都________,平时难得聚首的各大商贾名流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商界最风光的大聚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晴雨表 星罗棋布 粉墨登场 俨然

B:指南针 星光熠熠 粉墨登场 已然

C:指南针 星罗棋布 竞相登场 已然

D:晴雨表 星光熠熠 竞相登场 俨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星罗棋布”指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星光熠熠”指星的光辉闪闪发亮,多形容明星。此处描述颁奖晚会上的名流很多,应选“星光熠熠”,排除A、C。
第三空,“粉墨登场”指化妆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义),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排除B。
验证第一空,“晴雨表”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用来描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作用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4、【言语理解】牛年末虎年初,世人已经开始思考: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对于海南楼市究竟会有多大的利好带动?这一轮房价暴涨,海南岛是否会有________1993年房产泡沫覆辙的危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延续

B:开启  

C:重蹈  

D:出现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句意可知,所填的词与“覆辙”搭配,“重蹈覆辙”是习惯性搭配,A、B、D三项词语填入句中都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的车轮上国家,中国仅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实现了欧美几代人的梦想。更多人能开上汽车,这是________;更多车主会遵守规则,这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趋势 前提

B:必然 进步

C:发展 文明

D:目标 基础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的车轮上国家,中国仅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实现了欧美几代人的梦想”可知,中国已经实现了梦想,所以更多人开上汽车,不是“趋势”“目标”,排除A、D。“必然”指事理上确定不移;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而中国汽车的发展是中国人民努力的结果,所以不是“必然”,排除B。
第二空,“更多车主会遵守规则”体现的是社会精神生活文明,“文明”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题

6、【言语理解】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建设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
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宫殿和都城两种

B: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比不上欧洲等地

C:成就最高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当时的政治伦理观

D:中国古代的宗教神庙建筑水平不是很高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建设的成就最高”可知,A项“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宫殿和都城两种”说法有误。
文段只是提到中国建筑突显出的观念和思想与欧洲等地不同,并未对二者的建筑成就进行对比,B项“比不上欧洲等地”说法有误。
由“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建设的成就最高……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可知,C项正确。
D项的说法在文段中未体现,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题

7、【言语理解】34.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_____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_____,看了一肚子气;可是_____,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模大样 血气方刚 人微言轻

B:威风凛凛 血气方刚 人穷志短

C:像模像样 年轻气盛 人微言轻

D:昂首阔步 年轻气盛 人穷志短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说扬州》。作者在形容大乡绅的仆人的丑态,所以在没有用反语的情况下,此空应该用一个贬义词“大模大样”。“血气方刚”在此处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年轻气盛”强调的是年轻人易冲动。但是作者让那口气憋着不是因为“人穷志短”,而是因为“人微言轻”,说了也不管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公车改革的漏洞是一面镜子,它寓示着只有让所有公共治理的漏洞都充分聚焦民意,社会才能进步。现在,公车改革新政遭遇质疑,让那些可能被权力钻空子的漏洞被及时曝光,尽管会让人看到改革滞重难行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感受到民意洪流无法阻挡。每一项制度改革的漏洞,如果都能有民意与权力进行深度博弈,社会就一定能够渐渐步入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一路畅行。
对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提炼准确的是:

A:公车改革 民意 权力 博弈

B:制度改革 轨道 权力 畅行

C:漏洞 民意 权力 博弈

D:公共治理 轨道 权力 畅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公车改革的漏洞引出公共治理制度改革的漏洞问题,指出通过让民意与权力进行博弈,社会才会渐渐步入民主与法治的轨道。由此可知文段关键词应是“漏洞”“民意”“权力”“博弈”,C项概括正确。B、D两项未提到“民意”“博弈”,排除。A项中的“公车改革”是为了引出“漏洞”,其本身并不是关键所在,亦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8题

9、【言语理解】雪山草地,      下前辈铿锵的足迹;战火硝烟,      起先烈英勇的雕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留 树

B:写 刻

C:印 铸

D:刻 铸

正确答案:D

解析:“留”、“写”、“印”、“刻”是程度逐渐加重的动词,和“铿锵的足迹”搭配显然要用程度最重的“刻”。同理,后一个空应选“铸”。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汪曾祺认为语言与内在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接着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语文课学的不仅是语言,还有如何为人处世;最后由“从这个意义来讲”作总结,指出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这个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可见,文段最后落脚在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诗歌,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语文教育”,B、D两项脱离了“诗歌”,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6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58题,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8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53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3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