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382

发布时间:2023-12-27 22:00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刚刚开学一个多星期,一名正在参加军训的大学生就将一大包衣服和7双袜子打包寄回家,让家人帮着洗,然后再寄回来。这则消息毫无悬念地引发了舆论的一阵喧哗,与以往的类似的事情一样,痛心疾首者铺天盖地,上纲上线痛批中国教育的也不在少数,中国的校园总能不断地制造类似的奇闻逸事,高考和入学前后是集中爆发和展示期,年复一年,学校、孩子和家长似乎被符号化了:学校一定是僵化冷漠且糟蹋人的,学生一定是娇生惯养将来要“垮掉”的,而家长多半是无原则地一味溺爱的。这样的符号化思维大大简化了中国社会以及中国教育的复杂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符号化的批评无助于教育和社会的进步

B:中国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缺乏独立性

C:社会舆论易对校园个别事例夸大宣传报道

D:大学生的独立性并不像媒体说的那么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一则关于军训中大学生将脏衣服寄回家让家长帮着洗的新闻引发的舆论,引出类似新闻也经常出现的现象。接着指出学校、家长和孩子似乎都被符号化了。最后得出结论,社会舆论的符号化思维简化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的复杂性,这种思维有失偏颇,并不利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的进步。A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B项中国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缺乏独立性太过绝对,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文段未提及D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2、【言语理解】人们在评判手机拍照功能时,总是直观地认为手机像素越高,拍照效果越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成像原理来看,像素值的大小对生成的图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手机的图像传感面积一定的时候,像素值越高,单位像素面积就越小,而单位像素面积又直接影响到进光量,单位像素面积越小,图像传感器上进光量就越少,拍摄出的照片就会变得灰暗模糊;像素值越低,单位像素感光面积大,感光性能更好,因此在成像的高感光画质以及画面层次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

A:阐述像素的定义及其提升途径

B:介绍提高手机拍照效果的技巧

C:指出影响手机成像效果的因素

D:揭示进光量与像素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手机拍照是否像素越高效果越好的问题;然后从成像原理上回答这一问题,说明像素值的大小会对图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手机像素越高,拍照效果越好;接着说明图像面积一定时,像素值越高,照片会灰暗模糊,反之,图像的画质和层次会更好。文段主要说明了像素会对手机拍照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按照行文逻辑,下文应继续围绕影响手机成像效果的其他因素进行论述,对应C。
A项,“像素的定义”应在上文论述,属于前文信息,出现在下文不符合行文逻辑,排除。
B项,“提高手机拍照效果的技巧”应在论述完影响因素之后论述,与文段衔接不恰当,排除。
D项,“进光量与像素间的关系”文段已论述,属于本文信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54题

3、【言语理解】以下四个句子中,不存在歧义的是:

A:他对有个关心自己的孩子深感自豪。

B:深圳人真多。

C:就在那一年,我首次领教了令华人闻风色变的黑人区。

D: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以及外语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外语免考。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自己”可以指“他”,也可以指“孩子”。B项根据停顿的位置不同,可理解为“深圳/人真多”或“深圳人/真多”。前者意思是深圳这个城市的人真多,后者指在某处有很多深圳人。D项“免考”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前面所有的条件,还是只要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外语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的一个,存在歧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中国传统的言说方式是“以言去言”,《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非常清楚地表述了这一点。老子的论述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道”、“名”是可以道、可以名的;其次,可道、可名的“道”、“名”并非那恒常的“道”、“名”。可见,在老子看来,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与作为言说工具的道、名不一样的。真正的“道”、“名”虽然可以被言说,但被言说的并不是真正的“道”、“名”;然而,如果完全不用言说,则根本无法论述“道”、“名”。因此,老子提倡一种“以言去言”的言说方式,即通过使人认识、领悟所言之道,达到“无言”,撤去语言的迷障,直达“道”之本真。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道”、“名”是不可言说的

B:老子认为被言说的“道”、“名”与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同一的

C:老子言说 “道”、“名”最终是为了使人认识、领悟“道”的本真

D:老子认为不应用言说的方式论述“道”、“名”

正确答案:C

解析:老子认为“道”、“名”可以被言说,故A项错误;老子认为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与作为言说工具的道、名是不一样的,故B项错误;如果完全不用言说,则根本无法论述“道”、“名”,故D项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互联网海量的视听内容使观众的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很多观众不再自主选择节目,而是根据网络评论________。所以,节目要主动走到观众中去,了解观众所需,主动________自己,进而让观众变成自己的“推销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图索骥 推荐

B:人云亦云 介绍

C:披沙拣金 包装

D:短中取长 评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很多观众根据网络评论选择视听节目。“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这里用来形容按照网上评论去选择节目,恰当。“人云亦云”意思是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此处强调的是网络评论对观众的影响,而非批判观众没有主见,排除B。“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短中取长”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文意并未说明从网络评论中选择的节目是好的或是精华之意,排除C、D。验证第二空,“推荐”与“推销员”相呼应。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6、【言语理解】中国人在室内焚香,始自战国时代,此时期也开始出现铜制香炉。秦、汉之后,随着制香、用香日益普及,各种式样的炉具________,其材质涵盖陶器、瓷器、铜器、鎏金银器、掐丝珐琅、竹木器及玉石等。这些不同材质、工艺的香炉,除了用于宗教祭仪,也成为文人墨客案头________的赏玩之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 稀松平常

B:独具匠心 信手拈来

C:应运而生 不可或缺

D:与日俱增 不可多得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制香、用香普及后炉具也随之产生。“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常与“令人”搭配,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A。“独具匠心”指具有独特的想法,形容在技术或艺术构思方面有创造性,与句意不符,排除B。“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多用于形容感情,与句意不符,排除D。“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填入符合句意。验证第二空,“不可或缺”表示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形容香炉在文人墨客案头的重要程度,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

7、【言语理解】最早对莫高窟进行保护的前辈们,大都是从事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家,而非文物保护专家。面对破败凋敝的石窟、岌岌可危的壁画,他们意识到保护文物是________的任务。当时国内还没有形成________的保护理念,而常书鸿等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原状保护的原则,这与西方的文物保护理念________,之后的修缮工作都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迫在眉睫 明晰 别无二致

B:刻不容缓 先进 殊途同归

C:举足轻重 系统 如出一辙

D:首当其冲 成熟 不谋而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面对破败凋敝的石窟、岌岌可危的壁画”可知,句子是在强调保护文物的紧迫性,此处所填词语应形容“任务”的紧急。“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二者均不能表达任务的紧迫性,排除C、D。“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刻不容缓”指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二者填入恰当。第二空,由“常书鸿等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原状保护的原则”可知,文意为当时国内对于文物没有一个明确清楚的保护理念。“先进”强调水平高,与文意不符,排除B。“明晰”指清楚,不模糊,填入符合文意。验证第三空,分析可知,句意为常书鸿等艺术家们确立的原状保护原则与西方的文物保护理念一样。“别无二致”指没有两样,没有区别,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

8、【言语理解】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其开发程度的规模直接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量廉价石油的供应改写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经济学研究的能源战略也主要是如何以不断增长的能源供给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任何提高能源消费水平的研究和开发都被认为是不合算和不经济的。这种能源战略对鼓励人们开发利用能源,保证工业化国家基础建设和工业的高速增长起了积极作用,但对开发能源不作限制,造成了能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形成了到现在还无法根治的环境污染和公害。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源战略的经济意义远远不能抵消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B:18世纪后的能源开发战略追求对能源的无限制开发和利用

C:煤炭和石油的开发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志

D:能源开发缺乏合理的规划使产业革命后的能源开发陷入无序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将能源战略的经济意义与其对环境的危害进行比较。
B项,由“经济学研究的能源战略也主要是如何以不断增长的能源供给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开发能源不作限制”,可推知。
C项无法从文中得出,属于无中生有。
D项“使产业革命后的能源开发陷入无序”在文中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0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9、【言语理解】牺牲在抗灾前线的年轻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  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  的那束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重 明亮

B:阴森 耀眼

C:黑色 最亮

D:慌乱 绚丽

正确答案:C

解析:阴森:阴沉,可怕,常用来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灾难的背景不能用“阴森”来形容,排除B。慌乱:慌张忙乱,通常只能用来形容人,与“背景”不能搭配,排除D。由“那束光”中的“那”可知,“他的青春”是很多束光中特别的一束,与“明亮”相比,“最亮”更能体现出这种特别,且“黑色的背景下最亮的那束光”的表述形象生动,震撼人心,与句子的整体基调相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10、【言语理解】

除了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学不会发声,没有模仿所听到声音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说话而言必不可少。但近日,研究者表示,灵长类动物能以近乎交谈的方式互相呼喊,因为它们会等待对方呼喊结束再发声。如果这种技能是后天习得的,那么它更接近人类的类似技能,因为婴儿是在咿呀学语的过程中学会这种技能的。这一发现或可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更好地分析人类交往的方式

B:

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

C:

更好地解决人类交流的障碍

D:

更好地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除了人类之外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备说话必备的能力,然后以“但”引出研究者的最新发现——灵长类动物具备能以近乎交谈的方式互相呼喊的技能,而人类的类似技能是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学会的。空缺处所填句子是对这一发现意义的阐述。对应文段中出现的“发声”“说话”“学语”等词汇可知,科学家的发现应与“语言”相关,即通过对灵长类动物呼喊、发声技能的研究,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B项正确。
A项“人类交往的方式”、C项“人类交流的障碍”文段均未涉及,排除;D项“人类文明的起源”范围过大,脱离了发声、语言这一范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