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给红十字会抹黑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失去了公众信任,还有何公益可言?对爱心的亵渎,是对公信最大的贬损。完善中国公益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透明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质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很快就会生根,看来中国红十字会要重塑公信力,不是走个过场的调查审计所能办到的。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指出红十字会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B:呼吁人们重新树立对红十字会的信心
C:解释红十字会出现信任危机的原因
D:呼吁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机构规范管理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给红十字会抹黑的是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公益组织失去了公信力,就无公益可言。接着强调,完善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才能重塑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D项表述正确。A、C两项均是对红十字会出现问题的表述,非重点。B项未指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①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
②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
③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
④这一点不会改变
⑤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
⑥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④②③⑤①
B:③④①⑥②⑤
C:②④⑥③①⑤
D:①③⑥④⑤②
正确答案:C
解析:③提出“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①的拒绝多数项目而专注少数项目是对此的进一步阐述,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③①,只有C项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35题
3、【言语理解】音乐剧是欧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鹰》的创作是对这种艺术形式的________。但作者又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在________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良 本土化
B:创新 国际化
C:发展 市场化
D:借鉴 民族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音乐剧是欧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又不是简单地拿来”可知,我国的音乐剧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国外音乐剧,只能是借鉴而非改良、创新、发展,排除A、B、C。
第二空,“民族化”恰与其他国家相对,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衡量 探讨
B:质疑 评判 考察
C:反思 评价 考量
D:猜疑 分析 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应填入表示不认可但程度比“否定”一词轻的词语,而“反思”并不具有不认可的意思,排除C。“猜疑”指猜测怀疑,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需要猜疑,排除D。
第三空,“探讨”指探索研讨,多用于抽象的命题。“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多用于具体的事件。在“两个100年”的历史背景中评价“30年”的事实,“考察”的客观性更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
5、【言语理解】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其以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________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在中国音乐史中具有________的特殊地位,极具历史、文化、学术研究价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贯通 独一无二
B:承载 举足轻重
C:延续 不可替代
D:沿袭 出类拔萃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此处是说南音在中国音乐史的独特地位,所填词语搭配“地位”。“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其填入语义程度过重,且与“特殊”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A。“出类拔萃”形容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与“地位”搭配不恰当,排除D。“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全局。其强调的是重要,不能体现“特殊”之意,排除B。“不可替代”指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搭配恰当,且与“特殊”呼应。
验证第一空,“延续……血脉”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
6、【言语理解】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观点,学习西方,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然后具体论证,解释必须有主体意识的原因及强调没有主体意识造成的危害。由此可知,“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为文段强调的重点,A项当选。
B项是文段部分内容,C、D两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7、【言语理解】中国地理学研究在指向当前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的研究却出现了被________的趋势。对地理学整体发展方向的关注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还________了整个科学发展的大趋势,高新观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仍然不够普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弱 阻碍
B:减弱 隔断
C:消减 延缓
D:减少 延宕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消减”“减少”一般用来表示数量的减少,文段说的是学科基础的研究变得薄弱,不是在说具体数量,排除C、D。
第二空,“隔断”指把一个结构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开,与“大趋势”不搭配,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互联网+”,是一种科学地驾驭技术、利用技术基础上的提速、提质、提效。作为先进技术、先进工具的互联网,用于建设和发展是积极正面的,用于攻击和损毁是消极负面的。既要积极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这一先进工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建立良好秩序,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范由于破坏性运用所带来的被动和伤害。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互联网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就是对互联网辩证地趋利避害
C:“互联网+”的出现就是为了消除互联网的消极负面作用
D:互联网使得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耽误了学业,是弊大于利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指出,互联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运用。A、D两项分别由其一面得出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的结论,推断失当,排除。C项“消除”的说法有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9、【言语理解】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斯在《档案中的虚构》一书中,以16世纪法国赦罪书中的案情编造为例,凸显所谓原始档案的虚构性,引发历史研究者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但是换一个角度,在档案的记录、归档与筛选、保存等制作环节中所掺杂的主观意识,恰好也是档案的一种真实性,更可以反映某种特定的时代风尚。因此,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的否定与摒弃,而是更应进一步地发掘其中深藏的多元化的历史真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主观意识可能会影响档案的可信性
B:档案多少都会反映特定的时代风尚
C:学者对档案的虚构性持有不同见解
D:存在虚构成分的档案也应善加利用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句指出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斯在其著作中对原始档案虚构性的凸显引发了历史研究者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接着用“但是”转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档案制作环节所掺杂的主观意识恰好也是档案的一种真实性,其可以反映某种特定的时代风尚;最后以“因此”得出结论,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的否定与摒弃,而是更应进一步地发掘其中深藏的多元化的历史真貌。由此可知,最后的结论是文段重点,D项是对结论的同义转述。
A项,对应文段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档案反映特定的时代风尚”是为了引出结论,即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的否定与摒弃,而是应对其进一步挖掘利用,本身非文段重点,且文段论述主体是“虚构性的档案”,“档案”概念变化,排除。
C项,对应文段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10、【言语理解】我曾经有一个坏习惯:不是在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看手机,就是睡觉前躺在床上看手机——打开微信,将当天的朋友圈从头看到尾,一直刷到没有新动态为止;打开微博,看看谁因为什么又上了热搜榜;打开头条,看看它推送给我的星座分析……结果可想而知,时间轻松被刷没,除了一堆无用的信息,我什么也没得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做没有意义的事无异于慢性自杀
B:不应沉迷于那些没有价值的信息
C:玩物丧志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D:智能手机使打发时间变得很容易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描述了“我”曾经沉迷手机的坏习惯,末句引出这一习惯导致的结果——时间轻松被刷没,除了一堆无用的信息,什么也没有得到。由此可知,文段是想告诫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信息上,对应B项的内容。
A项,“做没有意义的事”表述过于笼统,且“慢性自杀”文段未提及;C项,“丧志”文段未体现;D项未体现出沉迷智能手机的弊端。三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54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5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