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351

发布时间:2023-12-24 7:0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光滑的冰面上开车是不容易的,可是我在北极见到的芬兰司机,在冰道上开车的时速和在柏油马路上一样快。为保障安全,这里的汽车都备有两套轮子,一套是夏季用的普通轮子,一套是适用于冰面的带针的轮子。公路上的另一奇景是白天行驶的车辆都开着灯,据说这样事故发生率较低。

A:北极奇闻

B:北极见闻

C:冰上趣闻

D:冰上轶事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由第一句话可以判断所看到这些事情是发生在北极;其次,由“另一奇景”可判断出这些事情都是奇闻。因此用“北极奇闻”做标题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现代人对微信________不已,乃至几乎不能有一朝一夕的分离,与其说是微信的功能强大,不如将之理解成空虚寂寞冷的人们,需要某种精神层面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崇拜 皈依

B:痴狂 抚慰

C:眷恋 寄托

D:痴迷 慰藉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崇拜”指尊敬佩服,对象一般为人或团体;“眷恋”指思慕、爱恋,或依恋、怀念之情。此处形容“现代人对微信”的态度,“崇拜”“眷恋”均不恰当,排除A、C。“痴狂”的“狂”含有疯癫、病态的意思,用来形容人们对微信的依赖,程度过重,排除B。“痴迷”指深深地迷恋,符合题意。
将D项代入第二空验证,“慰藉”指安慰,代入也符合句意,且“精神慰藉”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3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3、【言语理解】普及历史知识,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的史学论著,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历史讲座,也可以是影视剧。但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中,有一点应是________的,即在处理历史题材、普及历史知识的时候需要尊重历史真实,需要对历史发展的大势抱有________之心,而不能________地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 畏忌 捕风捉影

B:普遍 敬重 自以为是

C:共同 畏惧 空穴来风

D:共通 敬畏 随心所欲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题意,较难排除,可从后面的空寻找突破点。第二空,由前一句的“需要尊重历史真实”可知,对“历史发展的大势”应抱有同样的态度,由此排除A项的“畏忌”和C项的“畏惧”。“敬重”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态度,不能用于对历史的态度,排除B。代入第三空验证,“随心所欲”与“凭自己的喜好”也对应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7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7题

4、【言语理解】旧中国“老京张”铁路的修建可谓________。由于八达岭段坡度较大,施工装备有限,投入经费不足,工人靠肩挑手凿才打通了长度仅一公里的八达岭隧道。而“新京张”铁路的修建配备最大台车、最智能盾构机、最快铺轨机,全周期智能建造、智能运维,12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内更建成了埋深102米的“世界最深高铁站”。施工装备与建造技术之变,正是中国________建造强国的生动缩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步履维艰 跻身

B:艰苦奋斗 变身

C:困难重重 侧身

D:举步艰难 置身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可知,“老京张”铁路的修建难度很大。“艰苦奋斗”指不怕艰难困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填入此处形容铁路建造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文意为施工装备和建造技术的提升,是中国上升到建造强国行列的缩影。A项“跻身”侧重上升到某个位置,符合文意。C项“侧身”指侧过身体,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置身”侧重于把自己放置在某个位置,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5、【言语理解】识才需要智慧,用人需要胆略,护才需要勇气。大规模选拔人才必须依照制度进行,但“制度选人”不能代替“伯乐相马”。现在通行的标准化选人方法,只能选出一般性的优秀人才,而那些特殊性的杰出人才则很难被选拔出来,甚至会被当作“不合格产品”加以淘汰。
承接上述文字最恰当的一句是:

A:因此,高明的领导者应当大胆地起用、加倍地呵护杰出人才

B:因此,领导者只有独具匠心和慧眼,才能将他们挑选出来

C:因此,标准化的选人方法已不合时宜,更为灵活、覆盖面更广、尊重特点、承认差别的选拔方法应运而生

D:因此,选人方法必须由一般性人才向特殊性人才转换,为特殊性人才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尾句阐述特殊人才的选拔,为保持话题一致性,承接叙述的句子也应与此相关,论述如何才能选拔出具有特殊性的杰出人才,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有此含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8题

6、【言语理解】我国的大禹治水传说和西方的诺亚方舟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中西文化的美丽景观,“娴静”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跃动”的西方文化相映,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相辅,________我们走向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启发我们________中西文化的特质和精髓,促使我们相互借鉴、彼此“扬弃”,绘写多彩的人类文明图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领 思考

B:指引 拷问

C:引导 思索

D:指示 追寻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带领我们走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指示”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D。
第二空,“特质和精髓”是指对中西方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拷问”指拷打审问,泛指用刑逼供,与文意无关,排除B。“思考”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索”指思考探求。对待中西方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我们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强化认识,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求,“思索”更符合文意,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

7、【言语理解】肤色是人体美的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以增添人的姿色,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中国人大多是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白里透红的颜面,往往被人们称道和羡慕。
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肤色最美丽

B: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中国人

C:面部皮肤是肤色美的集中体现

D:观察面部肤色就可以透视人的内心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中第一句话“肤色是人体美的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可知C是正确的。A、B很容易排除。D混淆概念。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1)作为一个企业既要________原有市场,也要不断________新市场。
(2)就像在杯子里只有________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有味一样,你只有________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辟 开拓 沉淀 积淀

B:开拓 开辟 积淀 沉淀

C:开辟 开拓 积淀 沉淀

D:开拓 开辟 沉淀 积淀

正确答案:D

解析:(1)句,“开拓”侧重于“拓”,即拓展;“开辟”侧重于“辟”,即创立。与“原有市场”搭配,应选“开拓”,与“新市场”搭配,应选“开辟”,排除A、C。
(2)句,与“茶叶”搭配,“沉淀”更恰当,“积淀经验”为习惯搭配,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笑,只是细节,本不是大事,但某些官员不合适的笑,能让人捕捉到他们的冷漠与失职

B:城管处在政府权力的边界,是老百姓最容易看到的政府人格形象,也是官民积怨最容易发泄的情绪出口

C: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公司高管因向政府官员、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而被立案侦查

D:有一次我去一个著名的“造假村”做调研,他们用面粉和糖来做一些板蓝根之类的假药,结果脱贫致富了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存在逻辑错误,“政府官员”“医生”是人,不能与“医院”并列。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2题

10、【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的雾霾天气持续了近一个月,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委员会副主任说,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于控制好那些尾气超标数十倍的车辆

B:今年仍是“民生改善年”,我市八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各区县、社区和居民家中,听取群众意见,充实、完善和修改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方案

C:面对每逢节日快递运力紧张的局面,我国快递业应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本地化比例,将采用加盟模式的民营快递企业转型为自营为主的模式

D: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面上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能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成分赘余,“就是”“在于”保留其一即可。B项“充实、完善和修改”语序不当,应改为“修改、充实和完善”。C项“将……企业转型为……模式”搭配不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