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350

发布时间:2023-12-24 4:33     浏览量:28

1、【言语理解】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光滑的冰面上开车是不容易的,可是我在北极见到的芬兰司机,在冰道上开车的时速和在柏油马路上一样快。为保障安全,这里的汽车都备有两套轮子,一套是夏季用的普通轮子,一套是适用于冰面的带针的轮子。公路上的另一奇景是白天行驶的车辆都开着灯,据说这样事故发生率较低。

A:北极奇闻

B:北极见闻

C:冰上趣闻

D:冰上轶事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由第一句话可以判断所看到这些事情是发生在北极;其次,由“另一奇景”可判断出这些事情都是奇闻。因此用“北极奇闻”做标题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在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中,人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食物链上的成员,而是在制造甚至控制着食物链,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前所未有的影响。原子武器、转基因技术的滥用,足以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命系统毁灭;追求享乐的消费模式所制造的垃圾将覆盖这个星球,并透支了子孙后代的地下资源、空间资源甚至太空资源;日益升温的地球,已为人类引以为豪的技术文明敲响了警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球升温与人类活动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B:人类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C:人类对自然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必然深受其害

D: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告诉了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即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地位显著提升,人类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前所未有的影响,接着举例说明了人类技术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程度。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告诉我们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自然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B项与此表述一致。A项只是文段举例中的部分内容,C项概括不全面,D项“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概括不全面,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B: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有歧义,“背着”的对象不明,可能是总经理一个人,也可能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C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祁爱群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援藏干部很高兴。D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黄昆患病住院,也可以理解为黄昆和姚明都患病住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4、【言语理解】25.以今人之思维、生活、观念理解历史,总是一种_______的态度。然而要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就不能不贴近古代的人或当时人的心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绝对

B:旁观

C:随意

D:批判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然而”一词可知第二句与第一句为转折关系。第二句中“不能不贴近古代的人或当时人的心态”,指的是要设身处地地去思考、理解,侧重的是“身临其境”,与此意思相反的只有B“旁观”。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认为_________,于是常常过而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文创,首先需要激发起人们对文化的浓厚兴趣,然后同样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保留住它。如此,人们才会在文化探索的旅程中_________,走得更深、更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夏虫不可语冰 登高履危

B:百思不得其解 斗折蛇行

C:海水不可斗量 登堂入室

D:可望而不可即 拾级而上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横线前后的“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于是常常过而不入”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达“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很高深,人们只能仰望而无法靠近之意。“夏虫不可语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百思不得其解”形容对事情百般思索也没有结果。“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三者填入均不符合句意,排除A、B、C。“可望而不可即”形容只能远望而无法接近。其填入与“仰望的姿态”“常常过而不入”相呼应。
验证第二空,“拾级而上”指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填入此处与“走得更深、更远”相呼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

6、【言语理解】(1)因为滞后,后发优势至今仍有足够的________空间,帮助中国制造在和美国制造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2)我们将建立一个带给人民幸福的体系,这个信念我们________。
(3)另一个时代的尘埃在这里沉淀,仿佛是无形的,但当你伸手去摸的时候,它们又像是溅起了________泥浆的泥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展 深信不疑 混浊

B:释放 深信不疑 混浊

C:释放 坚定不移 浑浊

D:发展 坚定不移 浑浊

正确答案:C

解析:(1)句,“释放”意为把所含物质或能量放出来;“发展”意为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扩大(组织、规模等)。对应“仍有足够……的空间”,用“释放”更能体现后发优势的潜力大,排除A、D。
(2)句,“深信不疑”填入与“信念”语义重复,排除B。“坚定不移”填入恰当。
(3)句,“浑浊”填入亦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7、【言语理解】建于1756年的智珠寺,在中轴线上分布着三座建筑,旁边还有一些零散建筑。寺院在历史上经历过火烧和烟熏,这些痕迹在修复中都被完整保留。郭黛姮说:“文物不仅是具体的房子,还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包括它曾经受到过的破坏和灾难。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认识文化遗产,你就不会把它涂得面目一新。”
这一文段意在说明:

A: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B:智珠寺建筑的修复

C:火烧和烟熏的痕迹要完整保留

D:要真实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智珠寺修复中完整保留经历过的火烧和烟熏痕迹的做法,然后引用郭黛姮的话指出文物不仅是具体的房子,还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包括它曾经受到过的破坏和灾难。本着这一原则,文化遗产在修复中就不应该被涂得面目一新,而是应真实地保护其原貌。D项与此相符。A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非文段主旨,排除; B项“智珠寺”、C项“火烧和烟熏的痕迹”是文段举例内容,非文段主旨,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

8、【言语理解】在自然科学领域,那种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是清晰可见的,其进步发展史是一个旧理论不断被新理论扬弃取代、科学体系与科学思想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那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的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人文科学领域虽然也有知识体系与话语的新陈代谢与不断更新,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还有另外一种更突出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这使得人文科学的发展常常呈现为对于既有的知识与问题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气息的人类精神观念的演进过程。
下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的发展呈现为一个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过程

B: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是人文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C: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总是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

D:人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呈现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呈现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发展序列的是自然科学。而人文科学突出的特点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和永恒性。D项混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历程的特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但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并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只有适度的储蓄增长率才容易带来较大的经济增长率。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储蓄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同步

B:储蓄增长率与最优的经济增长率成反比

C:储蓄增长速度如果无限度地增长,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D:就是储蓄不增长,经济也会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可知B、D理解错误,由“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并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可知,A理解错误,由“只有适度的储蓄增长率才容易带来较大的经济增长率”可知,C理解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晨练是一种好习惯,但未必人人适合。从人的生理特点来看,早上6点钟左右,人体的血压开始升高,心率逐渐加快,上午10点左右达到峰值。如果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此时锻炼,尤其是进行剧烈运动就有可能发生意外。清晨6点到8点,人体血小板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血液相对黏稠,这段时间运动可能会使心脑血管梗塞率增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晨练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B:晨练不宜选在6至8点之间

C:晨练应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

D:晨练时间和强度要因人而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晨练未必人人适合,接着从人的生理特点角度解释了原因并说明不恰当的晨练易导致的后果。D项的“因人而异”是对首句“未必人人适合”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2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