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332

发布时间:2023-12-22 11:05     浏览量:30

1、【言语理解】公安执法权是典型的公权力。公权力旨在规范或恢复社会秩序,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公权力需要介入私权利或者说私权利需要救济的时候,要么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要么是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公权力机关必须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才可对私权利进行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干预。否则,极易构成对私权利的侵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有权必有责

C:禁止干预私权利

D:法无授权不可为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横线之后的内容对其进行了详细解释,即公权力介入私权利,必须基于当事人的申请或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D项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了公权力行使的边界,是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24题

2、【言语理解】当企业逐步完成原始积累后,企业家都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再________自己的信仰,其中就有人开始从名利场走向教堂。这种心灵________将如何改变企业的发展,现在尚不明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忌讳 皈依

B:避讳 回归

C:忌讳 回归

D:避讳 皈依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忌讳”指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避讳”指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回避。“忌讳”与“信仰”搭配不当。此处表达的是对信仰问题的回避、掩饰态度,应选“避讳”,排除A、C。
第二空,“回归”指回到原来的地方;“皈依”为宗教用语,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对应前文的“从名利场走向教堂”,“皈依”填入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3、【言语理解】随着学校消失,村庄的文化高地不在,村庄文化脉络的_________受到了影响;青少年长期“不在场”,对村庄的_________感逐渐增强。特别是以传统农业文明为特征的村庄文化正在大面积_________,农村文化呈现虚化、空洞化,无疑更进一步加剧了村庄文化的衰亡,对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纲维 疏远 消失

B:维系 疏离 式微

C:轴心 隔阂 衰亡

D:衔接 陌生 凋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此处表达的是随着学校的消失,村庄文化脉络的维持受到了影响,所填词语应与“村庄文化脉络”搭配,表维持之意。“纲维”指维系、护持。“维系”指维持并联系,使不涣散。两者填入恰当。“轴心”比喻事物的中心或关键的部分。文段未体现中心之意,排除C。“衔接”指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与“村庄文化脉络”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由“农村文化呈现虚化、空洞化,无疑更进一步加剧了村庄文化的衰亡”可知,农村文化是在不断衰落的,“消失”填入此处程度过重。“式微”指事物衰落,填入恰当。
验证第二空,“疏离”指疏远隔离,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

4、【言语理解】防控疫情,应该多一些“小题大做”的________意识。小题大做,不是无理取闹,更不是渲染紧张气氛,而是体现出对疫情的________,以及对防控疫情的重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惕 戒备

B:大局 防御

C:敏锐 监测

D:谨慎 预判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小题大做”可知,此处表达的是疫情防控必须重视小问题,所填词语应体现重视小问题之意。“大局”“敏锐”均不合文意,排除B、C。
第二空,“戒备”指警戒、防备。“预判”指预先判断。针对疫情,“小题大做”是对其格外地警惕、关注,“戒备”更符合语境,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5、【言语理解】39.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作为一种对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溴甲烷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禁止使用溴甲烷。
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

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

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可知A项正确;由“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可知,C项正确;由“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可知,D项正确。B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每年冬天,当向南迁徙的鸟儿飞过英国的大地时,许多爱鸟人都会在庭院里抛撒种子和燕麦,希望可以帮助鸟群获得足够的能量。但这种做法使10%的黑顶林莺改变了传统的迁徙路线,它们由从德国南部和奥地利飞往西南方向的西班牙转而飞向西北方的英国,在那里依赖爱鸟人的供养生存。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人的行为会影响动物的习性

B:爱护野生动物要注意方法

C:黑顶林莺的天性使它们改变了迁徙路线

D: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帮助鸟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介绍的是英国爱鸟人抛撒食物希望帮助鸟群迁徙的做法改变了部分黑顶林莺传统的迁徙路线,说明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的习性产生影响,A项符合题意。文段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描述,并非批判爱鸟人的行为失当,B项过度引申。C项表述有误,是人类抛撒食物的行为改变了黑顶林莺的迁徙路线,不是它们的天性,排除。D项是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其内部凝聚力就不会强大,那么即使产生人口增长,具有众多人口,也难以形成数量优势和国家可用的有利战略资源。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就很典型。在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控制权时,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已有3700万人口,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在19世纪下半叶败给了普鲁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口未必是国家的有利战略资源

B: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C:国民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至关重要

D:人口结构与国家凝聚力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如果人口没有形成对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即便数量庞大,国家的凝聚力也不会强大。然后以奥匈帝国的例子对此进一步论证。结合例子中的“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口结构对国家的影响。
A、B两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排除。文段除了提到“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以外,还有“相通的种族构成”,C项只体现了其中一点,D项“人口结构”涵盖了两个方面,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50题

8、【言语理解】投资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与以前主要靠地方政府利益驱动不同,现在的投资越来越受到企业利润和盈利能力的驱动,投资质量有明显提高。同时,盈利能力越强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也越高。
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投资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B:现在的投资越来越步入以市场为主导的良性循环轨道

C:以前的投资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利益驱动的

D:盈利能力越强的行业投资增长越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论述了现在的投资与以前主要靠地方政府利益的驱动投资不同,更加受到企业利润和盈利能力的驱动,说明现在的投资越来越步入以市场为主导的轨道。选项A、C、D虽然文中有所涉及,但不是文段的主要观点。故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夜色朦胧,飘动的白云轻纱般吹过来,带着露水,含着温情,________在你的身边。远处传来牧童________的歌声,时断时续,轻轻袅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弥漫 嘹亮

B:弥漫 悠扬

C:迷漫 嘹亮

D:迷漫 悠扬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结合句中的“飘动的白云”“在你的身边”,可知选“弥漫”更合适。
第二空,对应句中的“远处传来”“时断时续,轻轻袅袅”可知,选“悠扬”比“嘹亮”更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10、【言语理解】民族主义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民族主义的界定。现代民族观念和现代民族主义都发源于西方。在西方向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扩张中,东方国家整合与弘扬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民族文化并吸取西方现代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观念,将来自西方的思想意识和本土的精神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唤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发起了反对西方统治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从而缔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东方世界的全新的东方。
下列观点不能直接从以上文字中推出的是:

A:东西方的民族主义都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

B:东方民族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吸取西方现代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观念

C:东方民族主义建立在东方民族意识觉醒的基础上

D:东方民族主义是反对西方统治和掠夺的民族运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现代民族观念和现代民族主义都发源于西方”,并不能推出东西方的民族主义都有着悠久的传统。故本题选A。其他三项可以从文段第三句话中推出。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