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扶持,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以安置大龄就业困难群体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类岗位。以“4050”人员为主的“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群体,他们在下岗中经历了自我同一性的解构,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然而,在文明乘车监督员这个公益性岗位中,他们逐渐地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在新的社会角色扮演中获得了新的群体归属、新的自我价值,在自我意义的追寻中,重新建构了自我,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公益性岗位的定义
B: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自我重塑
C: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D: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解释了公益性岗位的概念,接着以“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的例子说明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和焦虑,重新获得自我和社会认同。“然而”表转折,后文是文段重点,即作者主要强调的是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对应D。A项是文段的背景性信息,非文段重点。B项是文段例子,非文段重点。C项是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欲望膨胀,人们往往得陇望蜀,迷失在幸福价值的追求中。(贪得无厌)
B:一国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讲:“学习传统文化,没有下课的时候”。(苦口婆心)
C:从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实践来看,对个人和情感的诉求的确是吸引观众的金科玉律。(清规戒律)
D:我们铭记的是那段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提醒的是不要忘记二战的惨痛教训,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语重心长”侧重于话有分量,情意深长;“苦口婆心”侧重反复劝导,不厌其烦。两词侧重不同,不能替换。C项“金科玉律”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清规戒律”泛指束缚人思想行为的规章制度。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不可替换。D项“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聚集起来;“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前者为贬义词,后者为褒义词,不可替换。A项两词都表贪心之意,可以替换。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在高山相夹的谷底,有时能直观地看到地形对云的________:气流翻山越岭被抬升形成波动气流,在气流的波峰与波谷之前,云也随之上下扭曲。在一些情况下,大气温度和高度呈反比,处于波谷处的温度更高,达不到云________的温度,而波峰处的温度可以形成云,这样就形成了有云和无云条带反复交错的波状云天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塑造 凝结
B:制造 凝集
C:打造 凝聚
D:创造 凝固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其后内容是对横线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由“云也随之上下扭曲”可知,文意是说地形对云的形状产生影响,横线处所填词语应含有影响的意思。“塑造”指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填入能形容地形对云的形状的影响。“制造”“创造”“打造”均强调使某事物从无到有,而云是本来就存在的,只是地形会影响云的形状,排除B、C、D。
验证第二空,“凝结”是物理学、气象学中指水汽凝为云的专用语,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
4、【言语理解】他 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中,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溺
B:沉沦
C:沉陷
D:沉浸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含有贬义的“沉溺”、“沉沦”不符合语境,故可排除A、B两项;“沉陷”指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向下陷,显然词义不符合语境,可排除C项;“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符合“他……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的语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为了________敌人的追捕,他特意从小路出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逃避
B:回避
C:躲避
D:避免
正确答案:C
解析:“逃避”指逃走避开;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偏贬义。此处用于形容躲开“敌人”的追捕不合适,排除A。“避免”指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对于敌人的追捕我们无法阻止或防止,排除D。“回避”①让开;躲开。②侦破人员或审判人员由于同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破或审判。“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或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由句中的“特意从小路出发”可看出他正是为了躲开敌人的追捕这一对自己不利的情形,“躲避”比“回避”更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①《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________,构成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潜藏着重大的学术价值。
②这个老头大冷的天还在早晨打着赤膊跑步,让人________。
③一个时期以来,歌剧《图兰朵》的上演,成了许多人________的话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珠联璧合 匪夷所思 津津乐道
B:交相辉映 不可思议 津津乐道
C:交相辉映 匪夷所思 口口相传
D:珠联璧合 不可思议 口口相传
正确答案:A
解析:①,“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珠联璧合”的“联”“合”与后文的“构成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更对应,故应选“珠联璧合”,排除B、C。
②,“不可思议”指对事物、言行、情况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匪夷所思”指事情、思想、行为等非常离奇,超乎常情。从词义上较难排除。
③题意为歌剧《图兰朵》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口口相传”指不著文字,口头相传,多用于形容文化的传承。根据句意,应选“津津乐道”,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7、【言语理解】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大众审美取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多元文化样态的冲击下,传统戏曲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被无限放大,致使观众群不断减少,演出市场逐渐萎缩,演员流失,新剧目创作减少,剧团也逐渐消失,传统戏曲受到极大冲击,一度生存十分艰难。尽管自本世纪初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扶持下,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存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旧比较弱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戏曲面临的生存困境
B:传统戏曲发展的制约因素
C:传承传统戏曲的现实意义
D:传统戏曲生存状况的好转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传统戏曲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然后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戏曲所面临的问题,即传统戏曲一度生存十分艰难;最后指出自本世纪初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传统戏曲生存状况有所好转,但依旧比较弱势。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传统戏曲所面临的困境,A项概括恰当。
B项,“制约因素”是传统戏曲走向衰落的原因,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现实意义”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生存状况的好转”属于尾句转折之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山有山的雄峻,水有水的柔婉,云有云的缥缈,而表现出的美丽各不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成为一道________的风景,生活就是绚丽多姿的世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熠熠生辉
B:引人入胜
C:与众不同
D:美轮美奂
正确答案:C
解析:“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引人入胜”形容吸引人;“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或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对应前文“山有山的雄峻,水有水的柔婉,云有云的缥缈,而表现出的美丽各不相同”,只有强调差异化的“与众不同”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6题
9、【言语理解】
戏曲之舞追求气韵生动、兴味蕴藉,独立成章的舞段虽不多,却有极为完善的审美规范,体现为众多程式技巧,有相应的评判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矩”。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这种舞蹈于戏曲是否合适。曾有人用舞剧《丝路花雨》的舞姿造型改造京剧《天女散花》,好像很贴近主题,不想天女的轻盈飘逸之态尽失,反显笨拙。从石窟壁画复原的“敦煌舞”在身形、力量、技巧方面的要求,均与戏曲之舞不同,当后者的“拧、倾、圆、曲”被替换为“双手平托、出胯冲身成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时,戏曲的味道也就荡然无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是所有舞蹈类型都适合戏曲
B:过多的舞蹈会破坏戏曲的韵味
C:引入戏曲的舞蹈应该符合戏曲的审美特质
D:“规矩”是戏曲之舞与其他舞蹈融合的鸿沟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句对戏曲之舞独有的特点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说明;接着指出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其是否适合戏曲,紧接着列举了两个不适合引入戏曲的舞蹈作为例子对此进行论证。由此可知,文段主旨为引入戏曲的舞蹈应该符合戏曲的审美特质,C项当选。
A项,文段强调的是“引入戏曲的舞蹈”,该项表述不明确,不如C项与文段主旨更契合。
B项,文段说的是舞蹈如果不适合戏曲会破坏戏曲的韵味而不是舞蹈过多,排除。
D项,“规矩是……鸿沟” 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
10、【言语理解】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能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
A: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
B: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
C: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D: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首先说明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影响,接着话锋一转,从全球的高度总结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这一结论,C项与此表述一致。选项B是干扰项,但材料强调的是“弊”而非“利”,故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