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320

发布时间:2023-12-21 2:31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等新事物正如潮水般涌现,对此,在交通运输部2017年第三次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这种互联网+交通出行的创新方式,政府部门要加强规范和指导,企业要承担管理责任,提升服务水平,公众也要文明出行,共同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而共享汽车实质是租赁范畴,鼓励各地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前提下,研究探索共享汽车在当地城市交通中的合理定位。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面临的问题

B:政府部门如何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这种出行的创新方式

C:共享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定位问题

D:交通运输部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态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发展迅速,接着介绍了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问题的表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这种互联网+交通出行的创新方式”“鼓励各地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前提下,研究探索共享汽车在当地城市交通中的合理定位”。故文段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部对于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看法,即D。
A项的“问题”文段未涉及,排除。B项只提到“共享单车”,C项只提到“共享汽车”,均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2、【言语理解】商家将儿童节视为赚钱的良机,乃是出于逐利的本能,瞅准了家长的弱点,清楚他们为了孩子甘于“血拼”,这符合商业的竞争法则,________。可是,家长却应擦亮眼睛,辨清节日消费陷阱,更不能将儿童节当做“血拼节”,为了所谓孩子的快乐就不惜千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理成章

B:问心无愧

C:无可厚非

D:勉为其难

正确答案:C

解析:“问心无愧”指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或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勉为其难”指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文段内容并无“愧疚”“勉强”之意,排除B、D。“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题干说的是商家的行为符合商业的竞争法则,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与“顺理成章”相比,“无可厚非”更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3、【言语理解】近些年,作为文化政策、资本扶植发展的重心,国产动画被寄予了极大期望。然而,动漫的土壤并不是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坐享其成

C:不劳而获

D:以逸待劳

正确答案:B

解析:“守株待兔”指坐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上来,比喻希冀不付出努力而得到收获;“不劳而获”指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二者都含自身毫无付出之意。横线前的“撒些空壳烂籽”表明自身也有所劳动,二者填入均不恰当,排除A、C。
D项“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为褒义色彩词语。空缺处是指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想收获的行为,显然含贬义,“以逸待劳”语义、情感色彩都不符。排除D。
“坐享其成”用在这里指,在动画行业随便做一些粗糙的付出,就希望能不再劳动而有收获,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

4、【言语理解】蜗牛参加了很多次动物运动会,成绩如下:跳高,零;跳远,不到一厘米;短跑,一小时一米;马拉松,到了下一届运动会开幕还没跑完,结果每次都没有得奖。今年,蜗牛参加了攀岩比赛,它速度不快,但却登上了顶峰,获得了冠军。
与这个故事寓意最相符的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列举了蜗牛参加跳高、跳远、短跑以及马拉松比赛均惨败的往事,接着爆出蜗牛今年参加攀岩比赛获得冠军的新闻。两种不同的结果表明蜗牛虽然在跳高、跳远、短跑以及长跑上处于劣势,但在攀岩这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由此可得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换言之即“天生我材必有用”,故本题选A。
B项说的是积累的作用、D项强调的是不完美很正常,两项明显不合文意,排除。C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强调的是一种坚持,而文段中没有体现坚持,故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5题

5、【言语理解】人与工具协同进化、互相改变的进程从未停止。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时期,人们为了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可能会________。而当技术瓶颈被突破,人类的丰富创意和巨大需求,又会把技术力量化作新的创新行动,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逆来顺受

B:退避三舍

C:因噎废食

D:削足适履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而”可知,空缺处前后文存在反义关系,后文表达的是技术瓶颈被突破后,人类可以尽情释放创意和需求。与之相对,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时期,人们会削减自己的需求去适应技术,以便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由此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具有迁就、适应之意。
“逆来顺受”表示人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因噎废食”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两词均不含迁就、适应之意,排除A、C。“退避三舍”泛指对人让步,不与相争。文段强调的是人适应技术,而非不与之相争,排除B。“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

6、【言语理解】一项涉及67个国家的调查材料显示:在19个国家里,每4个人就有1个以上的人在挨饿,而且情况至今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糟。21个国家的饥饿率在上升。饥饿人口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近2000万,但是如果不算中国,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南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饥饿人群最集中的地方。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

A:20世纪90年代中国饥饿人口数量减少了

B:20世纪90年代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增加了

C:很多国家的饥饿率仍在上升

D:全球饥饿问题至今仍未被解决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饥饿人口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近2000万,但是如果不算中国,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可推知。
B项,由“饥饿人口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近2000万”,可知“增加了”说法错误。
C项,由“21个国家的饥饿率在上升”可推知。
D项,由“而且情况至今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糟”可推知。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8题

7、【言语理解】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固然要顾及股东的利益,尽可能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企业在获得社会资源进行生产的同时,也就承担了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否充分考虑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日益成为评价企业绩效和企业伦理的重要尺度。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企业要兼顾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B:股东利益的重要性与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相当

C:评价企业绩效和企业伦理的尺度发生了变化

D:企业在获取利益时更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企业必须要顾及股东的利益。接着由“但是”一转,指出企业还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后进一步强调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
文段论述的对象是“企业”,可首先排除与此无关的B。C项,“成为……重要尺度”并不表明尺度发生了变化。D项中“更”在文中无法找到根据,且根据常识可知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和维护股东的利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8、【言语理解】群众工作不能________,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都必须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坚持不懈、不断完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

B:一帆风顺

C:一劳永逸

D:一击即中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坚持不懈、不断完善”可知,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下子就成功。“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一击即中”指一次击打就击中目标,不是规范成语。只有“一蹴而就”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4题

9、【言语理解】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的共同价值,才最有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
根据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求同”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

B:文化对“异”的包容程度要宽于文明

C:世界文明存在着不同价值取向

D:文化即使融合也难以消除差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可知,“求同存异”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求同”不全面。
B项,由“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可得出。
C项,由“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可得出。
D项,由“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可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10、【言语理解】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价值出口”;在地球村时代,每个人都是“国家名片”,更重要的是,大时代、大变迁,让中国人有着无比丰富的生命的可能,有着更为多彩的生活体验。梦想与奋斗、成功与挫折、欢笑与泪水,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学会发现故事、讲述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我们就能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人人都要学会讲故事

B:每个人都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

C:平凡的点滴重构了“中国故事”

D:世界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感兴趣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代表了国家形象;接着介绍时代的变迁让中国人的生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然后指出生命中的点滴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最后承接上文,指出我们要发现故事并讲述故事,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的真实面貌。尾句是文段的重点所在,意在说明每个人都要学会讲故事,为展示中国形象而努力。
A、B两项本身表述均无误,但B项没有涉及“讲故事”,故A项更贴近文段主旨,排除B。
C项,“平凡的点滴”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且把每个人的经历都用“平凡”来概括,过于绝对;同时,“重构”一词表述不当,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相关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