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广告所推销的不仅仅是商品,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商品所被赋予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商品在这些象征意义上,成为了“有意义的形象”。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A:广告和商品都无意义
B:广告并不赋予商品以意义
C:商品本身就具有物质和意义的双重性
D: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广告既推销“商品”,又推销“商品所被赋予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又因为“商品在这些象征意义上,成为了‘有意义的形象’”,由此可以推出“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所以B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指明“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所以A项错误。C项从题干中推导不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人们穿行于城市中,不仅是空间的行走,也是时间的穿越。时序的完整就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谱牒,“它”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气质所系。资金和技术可以使城市迅速变得高大,却无法使城市变得悠久。一件用许多金银珠宝堆砌而成的现代工艺品,其价值也许根本无法与一件朴素甚至有些残损的宋代瓷瓶相比,它们之间价值的体现仅仅在于时间。
这段话中的“它”是指:
A:空间
B:
时间
C:
城市的文脉和谱牒
D:
时序的完整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代词指代的就近原则,“它”指前半句的主语“时序的完整”。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我国民间一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本草纲目》也有“大蒜久食损眼伤肝”的记载。从临床经验上看,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确实是有害的。蒜味辛辣,而且它是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损伤。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眼黏膜、眼结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医理论还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可以养目,肝血虚则目无所养,表现为视物不清、双目干涩。大蒜性味辛温,吃多了不仅易导致肝血亏虚,目无所养,还会助火伤目,加重眼疾。不仅如此,蒜属发物,而且刺激性强,食用不当还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比如若患有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
A:日常生活中吃蒜一定要适度
B: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于食用大蒜利弊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C:长期、大量食用大蒜对眼睛是有害的
D:中医上关于大蒜危害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和支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引用民间说法、中医理论、现代医学观点,论述了长期、大量食蒜对眼睛、肝以及已发疾病的危害。由此可推出,日常吃蒜要适度,A项正确。B项的“差异”文段未涉及;C项仅涉及对眼睛的危害,概括不全面;D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孕育万物的地位……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B:欲成事者必须严以律己
C: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D:解释的多余和尴尬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中多次提到“不解释”,解题的关键是对“不解释”的理解。山、海、地本身根基坚固,即便它们不向别人张扬这一点,也丝毫无损它们的价值。同理,如果一个人根基坚固,他不用向别人说明这一点,他的价值也自会显现;而相反的情况是,倘若根基浅薄,则越解释,反而越显出自己的苍白无力。故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便是要低调做人,即C项。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5、【言语理解】
中国人对春天有着________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________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________地表达出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郁 遐想 酣畅淋漓
B:浓厚 追求 一览无余
C:非凡 寄语 毫无保留
D:深厚 畅想 淋漓尽致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前句的“希望”相呼应,表达人们对人生的憧憬。“遐想”“畅想”填入恰当。“追求”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寄语”指传话,转告话语。据词义排除B、C。第三空,“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宣泄得酣畅,“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表达得充分透彻。对应“表达出来”,“淋漓尽致”填入更恰当,排除A。验证第一空,“深厚的感情”搭配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6、【言语理解】关于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最近提出的“新工科”教育非常重要。“新工科”最新公布的指标是“十、百、万”,即“十个专业方向,百种教材,一万名教师”。这是一次创新之举,不但要带来更多知识,更要搭建一个知识拓展的________,要培养造就一批多样化、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间 人才队伍
B:舞台 智力保障
C:天地 人才保障
D:平台 智力支持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搭建平台”“搭建舞台”为常见搭配,“空间”“天地”与“搭建”搭配不当,排除A、C。同时,第一空所填词语还应与“知识拓展”相搭配。而“舞台”通常是用来展示的,与“知识拓展”不搭配,排除B。验证第二空,“智力支持”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3题
7、【言语理解】目前,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是先有抑郁症,还是先有沉溺网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虽然网络世界热闹非凡,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内心却异常孤独。
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研究人员对抑郁症和沉溺网络的关系还没有搞清楚
B:沉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
C: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奖励对青少年吸引力很大
D: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后句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阐释。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D。
A项“关系还没有搞清楚”说法有误,文段说的是不能确定是先有抑郁症还是先有沉溺网络。B、C两项为具体论述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8、【言语理解】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大展能产生踏破门槛、万人空巷的盛况。这是现代人与艺术品发生关系最便捷的方式。而如果今天还有人延续流觞曲水、观画赋诗并广而告之以此为炫耀,难免被时人斥为“太装”,最终落下附庸风雅的笑谈。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审美方式需要与时俱进
B:历史越往后发展,艺术品越具有公共性
C:强装古雅欣赏艺术不是现代人应该表现的行为
D:中国人艺术修为在不断进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当下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公共资源,现代人可以便捷地与艺术品发生关系;然后以“而”转折,说明今人若再延续古人的审美方式,难免沦为笑谈。故文段主要针对转折后的内容,说明今人的审美方式应该与时俱进,A项正确。
B项的主题是艺术品的公共性,而文段的论述重点在于如何欣赏艺术品,排除。C项“应该表现的行为”表述不清,未明确说明现代人应该怎样表现。D项,文段未涉及“中国人的艺术修为”的话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5题
9、【言语理解】通过寄生方式繁衍后代的黄蜂,能在适合自己后代寄生的各种昆虫的大小不同的虫卵中,注入恰好数量的卵。如果它在宿主的卵中注入的卵过多,它的幼虫就会在互相竞争中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空间和营养而死亡;其幼虫中注入的卵过少,宿主卵中多余的营养就会腐败,这又会导致其幼虫死亡。
根据上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断出:
A:在黄蜂的寄生繁衍机制中,黄蜂应具备准确区分宿主虫卵大小的能力
B:黄蜂在虫卵较大的昆虫区出现的数量多,在虫卵较小的昆虫区出现的数量少
C:黄蜂在昆虫中注入过多的虫卵要比注入过少的虫卵更易引起寄生幼虫死亡
D:黄蜂的虫卵大小决定黄蜂幼虫的存活率的高低
正确答案:A
解析:如果黄蜂的寄生繁衍机制中,黄蜂不具备准确区分宿主虫卵大小的能力,那么,它就不能在适合自己后代寄生的各种昆虫的大小不同的虫卵中,注入恰好数量的自己的卵。所以A项是可以从文段中推出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即不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既有发展程度的差异,也有价值观念和习惯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方面。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以精神和观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妄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A: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也有一定的主观标准
B: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C:不同区域间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D:虽然先秦时少数民族不认同其发展水平落后于华夏诸族,但中原的儒家却通过强调“华夷之辨”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首句“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既有发展程度的差异,也有价值观念和习惯方面的差异”可知,A项正确。
由“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可知,B项正确。
由“不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既有发展程度的差异,也有价值观念和习惯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方面”可知,C项正确。
由文段末句“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妄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可知,少数民族不认同的是“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而非“其发展水平落后于华夏诸族”,D项偷换概念。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