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3270

发布时间:2023-12-16 10:05     浏览量:8

1、【判断推理】甲、乙和丙三人在某中学分别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已知:每门课程只由甲、乙、丙三人中的一人负责;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是邻居;甲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语文老师比政治老师年龄要大;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块打球。
由此可知,三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是:

A:甲教物理和化学,乙教英语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B:甲教数学和化学,乙教政治和语文,丙教物理和英语

C:甲教物理和英语,乙教化学和数学,丙教语文和政治

D:甲教英语和化学,乙教物理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语文老师比政治老师年龄要大”可知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不是同一个人,可排除B、C;由“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起打球”可知甲既不教英语也不教政治,排除D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正确答案:C

解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是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了老年只能是白白地悲伤。“少壮不努力”是“老大徒伤悲”的原因。
A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不进入虎穴,就不能捉到老虎的幼崽。“不入虎穴”是“焉得虎子”的原因,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己所不欲”不是“勿施于人”的原因,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意思是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标,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才能得到成功。“不忘初心”是“方得始终”的原因,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D项,“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意思是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若要人不知”是“除非己莫为”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比较A、C两项,题干两个词项体现了从“少”到“老”这一顺序,C项两个词项体现了从“初”到“终”这一顺序,而A项并未体现出类似的顺序,因此C项与题干关系更为相似。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

3、【判断推理】一项对某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社交软件的基层工作人员罹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概率均显著低于不使用社交软件的。据此,该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社交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管理人员的结论?

A: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者手机会引发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

B: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锻炼身体

C: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大,身心健康的人才在工作之余使用社交软件

D: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在四十岁以上,相当一部分人不使用社交软件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据:使用社交软件的基层工作人员罹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概率均显著低于不使用社交软件的。管理人员的结论:社交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
A项,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者手机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并未涉及使用社交软件是否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B项,该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锻炼身体,并未涉及使用社交软件是否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C项,指出身心健康的人才在工作之余使用社交软件,说明身心健康是使用社交软件的原因,而非使用社交软件使人健康,则题干结论属于因果倒置,可以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D项,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在四十岁以上,相当一部分人不使用社交软件,并未涉及使用社交软件是否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96题

4、【判断推理】太祖:杯酒释兵权

A:萧何:暗渡陈仓

B:班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赵括:纸上谈兵

D:

曹丕:才高八斗

正确答案:C

解析: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宋太祖;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韩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主人公是班超;才高八斗说的是曹植。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知觉防御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表现了一种道德取向,不涉及具体的感官,所以不属于知觉防御。B项的“不闻”,C项的“聊为”,D项的“犹唱”都表现了对客观世界感知的选择性,符合知觉防御的定义。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下列哪项是不可能的?

A:科研和宣传由丁分管

B:教育和宣传由王分管

C:人事和宣传由王分管

D:人事和宣传由丁分管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如果科研和宣传由丁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后勤也由丁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和财务由王分管。人事可由三人中任意一人分管。符合题干所有条件,排除。
代入B项,如果教育和宣传由王分管,根据条件(1)(2)可知,财务、后勤也由王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3)可知,科研和人事由丁分管。符合题干所有条件,排除。
代入C项,如果人事和宣传由王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后勤也由王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和财务也由王分管,此时丁只能分管科研一个部门,与条件(3)矛盾,当选。
代入D项,如果人事和宣传由丁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后勤也由丁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和财务由王分管。科研可由三人中任意一人分管。符合题干所有条件,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108题

7、【判断推理】析词:指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临时把某个词语拆开使用的修辞手法。 下列属于析词的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C:教学要避免疏而不导,启而不发

D:不爱家何以爱国,不孝父母何以爱人

正确答案:C

解析:析词的定义要点是: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临时把某个词语拆开使用。A、D两项未把词语拆开使用,B项是解释宇和宙的本来含义,并非临时拆开使用,均不符合定义;C项将疏导和启发拆开使用,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5题

8、【判断推理】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中,医疗改革成为“两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热议的焦点问题。有的代表认为,要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必须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只有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才能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如果没有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就不能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
根据以上表述,可得出的结论是:
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一定要有完善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Ⅱ.没有推行爱民惠民措施就不能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Ⅲ.没有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

A:Ⅰ、Ⅱ和Ⅲ

B:Ⅰ和Ⅱ

C:只有Ⅰ

D:只有Ⅱ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包含三个假言命题,其推理关系分别为:①解决看病难→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②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③没有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能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
①②③可组成连锁推理如下:解决看病难→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Ⅰ,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该项正确。
Ⅱ,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该项正确。
Ⅲ,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是无效推理,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8题

9、【判断推理】麦芽:啤酒

A:白菜:酸菜

B:毛线:羊毛

C:煤炭:植物

D:酶:催化剂

正确答案:A

解析:麦芽可以用来酿制啤酒,其间存在发酵过程。
A项,白菜可以用来制作酸菜,其间存在发酵过程,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线,但词项间顺序颠倒,与题干不一致。
C项,植物可以转化成煤炭,但词项间顺序颠倒,与题干不一致。
D项,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表扬:恭维

A:肯定:认可

B:相信:迷信

C:请教:求教

D:激动:生气

正确答案:B

解析:恭维比表扬程度深,且为贬义词。
A项,肯定和认可含义相近,并无程度的加深,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迷信比相信程度深,且为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请教和求教含义相近,但求教并非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激动和生气并无程度的加深,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