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规模效应在工业经济时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规模越大,均摊在单个产品上的成本就越低。而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比较特殊,生产第一份数字产品需要投入很大的研发和创造成本,但第一份产品出来后,复制的成本极低。软件开发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杀毒软件,一个部门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研发完成,这是初始成本,之后用户可以免费自行下载,下载一万份和下载一千万份都不会提高企业的边际成本。也就是说,数字产品具有很高的初始成本和极低的边际成本,数字产品达到一定的销量后,边际成本可以认为是零。这就是数字时代真正的免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数字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较低
B: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较特殊
C:数字时代规模效应达到极致
D:数字时代免费成为颠覆力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规模效应的含义,即经济时代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接着以“而”转折指出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比较特殊,即生产第一份数字产品需要投入很大的研发和创造成本,但第一份产品出来后,复制的成本极低;然后以软件开发为例证明数字产品成本结构较为特殊的观点;最后总结指出数字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使得真正的免费成为可能。文段意在说明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较特殊,B项与此相符。A项与文中观点相悖,排除。C、D两项均未体现主题词“数字产品”,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58题
2、【言语理解】①我国现存辽塔约有90座,其中辽宁省内就有约40座
②辽宁辽塔的“辽”字,既有空间上的地理分布,又有时间上的历史积淀
③辽代古塔简称辽塔,以独特的风格造型和精美的建造艺术在中华古塔中独树一帜
④一座座矗立在辽宁省内的辽塔,历经千年,记录着佛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流变,也成为我们窥探大辽王朝兴衰的一扇窗
⑤契丹民族兴起于辽河河畔,辽宁省名源于辽河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②③①④⑤
D:①③②⑤④
正确答案:A
解析:观察选项,首句在③、②、①之间选择。①介绍我国辽塔的数量,②介绍“辽塔”名字的渊源,③引出“辽塔”的话题,按照行文逻辑,引出话题的③作为首句最恰当,排除C、D。
①介绍我国辽塔的数量,③介绍辽塔的风格和建筑艺术,⑤未提及辽塔,故①③话题一致,二者应前后相连,排除B。
验证A,③①先介绍辽塔的数量和建筑艺术,接着⑤介绍了辽河是契丹民族和辽宁省的发源,最后②④介绍了辽塔记录着历史。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一带一路”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其中,我们的愿景和行动当中提到一系列的机制,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清迈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区、亚投行丝路基金,未来会有RCEP的机制,通过上述机制的建立,以便推进未来“一带一路”建设走向繁荣。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合作理念的开放包容
B:合作空间的开放包容
C:合作领域的开放包容
D:合作方式的开放包容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一带一路”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接着指出我们的愿景和行动当中提到一系列的机制,然后列举了一系列机制,并指出这些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繁荣发展的。由常识可知,这些机制的运行都是强调合作和开放的,即合作方式是开放包容的。
A项的“理念”、B项的“空间”、C项的“领域”都不能与“这些机制”相对应,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1题
4、【言语理解】在新媒体领域,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如此庞杂的信息发布主体深刻影响了舆论环境的产生,传统媒体不再拥有绝对发言权。“有些事件通过网络放大,会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当这些孤立的事件在网上此起彼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公众的判断趋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孤立事件如处理不当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B:新媒体时代要求人们具有更加客观的判断力
C:网络成为当今时代社会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渠道
D:传统媒体需变革以在新媒体时代获取话语主导权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第一句说的是新媒体领域,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传统媒体不再拥有绝对发言权。第二句和第三句说的是网络能放大事件的传播力,并影响公众的判断。由此可知,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和扩散已经发生变化,需要公众对信息加以判断,不要被影响。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是文段部分内容。C项没有体现网络对事件的发酵和对公众的影响。D项“传统媒体”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5、【言语理解】这部古代医学典籍对我来说有点“深”,但我还是________地读了一遍,竟然________。我想中国的医道,其实就是天道、人道,是________的。从医生的医案中,我们照样可以读出中国的哲学和中国人的智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神贯注 喜出望外 浑然天成
B:目不转睛 无师自通 不分你我
C:手不释卷 恍然大悟 一以贯之
D:饶有兴趣 爱不释手 一脉贯通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三空,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句子意在表达中国的医道与天道、人道是相互关联的意思。“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不能形容相关性,排除A。“不分你我”多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感情深厚。不能形容医道和天道、人道之间的关系,排除B。“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与题意无关,排除C。“一脉贯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符合语境。验证:第一空,“饶有兴趣”填入形容这书虽深奥但还能是吸引 “我”读下去,也恰当。第二空,“爱不释手”填入形容“我”对书的喜欢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0题
6、【言语理解】“朽木不可雕也。”生活中,常用这句话形容一个人不堪造就、无药可救。朽木当真毫无价值?朋友是一位根雕师,那些烧火做饭的树根、年代久远的枯木,经他一番精心加工,重放异彩,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看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
B:腐朽,也可化为神奇
C:枯株朽木也是宝
D:“朽木”未必不可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说“朽木不可雕也”,接着提出了“朽木当真毫无价值?”的疑问,后面举了一个根雕师将枯木变成艺术品的例子,回答了该问题。作者举根雕师的例子是为了告诉我们朽木并非不可雕。由“看来”可知,横线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D项填入符合句意。A项未体现“朽木”。文段强调的是朽木并非不可雕,未强调其神奇和是否为宝之意,排除B、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7题
7、【言语理解】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________。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________化发展的关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瓶颈 现代
B:障碍 规模
C:问题 市场
D:阻碍 产业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等一系列相关经济学术语的理解。“规模化”是指事物的规模大小达到一定的标准。“市场化”指的是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一种市场状态。“产业化”指的是通过集合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形成产业链,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句中可再生能源之所以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过高,因而降低成本便成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第一空,“障碍”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8、【言语理解】①今年全国两会实行矿泉水“实名制”,不再提供沏茶服务。这________不是一种创新?
②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_______出光彩。
③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_______了无尽的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难道 散发 凝结
B:何尝 散发 凝聚
C:何尝 焕发 凝聚
D:何曾 焕发 凝结
正确答案:C
解析:①题意为实行矿泉水“实名制”是一种创新。“难道”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问的语气。“何尝”是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何曾”是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据词义排除D。
②,“散发”指分散发出、释放,常用于味道等;“焕发”指光彩四射、振作,常用于精神面貌方面。与“光彩”搭配,用“焕发”更贴切,排除A、B。
将C项代入③验证,“凝聚”指聚集,积聚。与“力量”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9、【言语理解】①影响生物寿命最关键的因素是基因
②同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类似的
③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④环境可以决定相关基因是否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又会影响相应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由此控制生物的寿命
⑤在这个前提下,个体的寿命则由环境决定
⑥生物的寿命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物质是基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⑥③⑤
B:④⑤③②⑥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⑥①③②⑤④
正确答案:D
解析:⑥提出生物寿命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观点,其他句子均围绕“遗传物质”和“环境”两个方面具体展开,故⑥应为首句,只有D项符合。验证D项顺序,⑥提出决定生物寿命的两方面因素,①③②三句论述遗传物质即基因的影响,⑤④两句论述环境的影响,文段构成总分结构,逻辑通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9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9题
10、【言语理解】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以下最能证明这段文字观点的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宰相肚里能撑船
D: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让”展开,强调谦让宽容是种美德,并举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例子加以佐证。
A项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B项指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C项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D项意为绝不能容忍。均与文意不符,排除。只有C项体现了“让”,当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