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国际组织亦称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是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的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________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________机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缔结 常设性
B:制订 长期性
C:拟定 永久性
D:起草 轮值性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能与“条约”搭配。“条约”是已经签订的文书,且由后文“正式法律文件”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体现“正式”“确定”的意思。“缔结”指订立,填入符合句意,且与“条约”搭配恰当。“制订”指创制,拟定。“拟定”指草订。“起草”指打草稿。三者均侧重于条约的订立过程,不能体现“正式”“确定”的意思,排除B、C、D。
验证第二空,“常设性机构”为习惯表述。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4题
2、【言语理解】细小的火山灰中含有二氧化硅,这种化合物的熔点是1100摄氏度,而目前大部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为1400摄氏度,一旦火山灰被吸入引擎内部,二氧化硅熔化后就会吸附在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上,导致灾难性后果。1982年,两架飞机曾经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隆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穿过,两架飞机的8个引擎全部停转,在从11000米高空滑翔至4000米高度后才重新启动,得以紧急迫降。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火山灰对飞机飞行有严重影响
B:二氧化硅是火山灰的主要成分
C:降温能使飞机有效避免火山灰的危害
D:历史上火山喷发曾险些导致飞行事故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从理论上阐述火山灰中的二氧化硅对飞机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后又以1982年的具体事例加以辅证。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火山灰对飞机飞行的影响。B项非文段重点,C项无法从文段中得出,D项属于举例的内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8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3、【言语理解】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衡量 探讨
B:质疑 评判 考察
C:反思 评价 考量
D:猜疑 分析 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应填入表示不认可但程度比“否定”一词轻的词语,而“反思”并不具有不认可的意思,排除C。“猜疑”指猜测怀疑,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需要猜疑,排除D。
第三空,“探讨”指探索研讨,多用于抽象的命题。“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多用于具体的事件。在“两个100年”的历史背景中评价“30年”的事实,“考察”的客观性更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
4、【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专家介绍,占地17亩的成都博物馆将与天府广场区域周边建筑风格相融合,具有传统、时尚的成都特色。
B:《中共党建辞典》已经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这表明我党正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反腐,监察官员廉洁自律。
C:从第一声啼哭开始,眼泪便成为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点缀,心灵创伤、肉体疼痛等原因都可能使人落泪。
D:关于给乙肝病毒携带者颁发健康证的问题,国家相关文件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说明。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后一分句语序不当。可改为“从理论上做了详细的说明,从政策上做了明确的规定”。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5、【言语理解】拜偶像是大众心理的一个特征,社会学家韦伯说,“民众宗教为了取得期望的潜在影响,常常是直接依赖于拜偶像,因为它倾向于对民众的要求做出让步,而民众在任何地方都是希望魔术和偶像崇拜的。”拜偶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折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政治生活中,当人们对自己感到无力和无助时,他们就幻想非理性的奇迹。然而,这恰恰又会使他们陷入更深的无助与非理性期待之中。如果想要恢复失去的自信和理性,就必须拒绝这些陷阱和幻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良知的丧失
B: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
C:一个社会理性的缺失
D:一种群体的盲目表达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中“幻想非理性的奇迹”“他们陷入……非理性期待”“想要恢复失去的自信和理性”可知,横线处应与“理性”有关,四个选项中C项与此最契合。A、B、D三项均未体现“理性”这一话题,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6、【言语理解】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法盗版活动的打击力度,通过建立群众举报、定期检查等制度,有效________了非法盗版活动的势头。随着市场法律环境的日趋________,这种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终究会被根除。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止 完美
B:遏止 完备
C:扼制 完整
D:遏制 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制止”多与行为搭配,与“势头”搭配不当,排除A。“遏止”指阻止,“扼制”重在把守,“遏制”表示控制,文段中“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故应选“遏制”。
第二空,“完善”与“环境”也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3题
7、【言语理解】企业竞争在市场上直接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竞争,其中价格竞争只是较低显示的竞争,而成熟的产品和服务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标志”竞争。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产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越来越追求消费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感受,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够适应和提升消费者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形成这样的标志过程中,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企业文化是:
A:吸引客户的基础环节
B:部署市场的核心内容
C:战略发展的基本前提
D:形象设计的内在深蕴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多次提及 “‘标志’竞争”,由此可知,两词为文段的高频词。“标志”指的是企业的“形象”,选项中只有D项提到了“形象”。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8、【言语理解】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会转型的加剧使政府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事务,然后说明这一局面的出现要求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最后说明了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故“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为文段论述的主题,C项正确。
A、B两项均属于文段引出的内容,未提到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题,排除;D项的“首要方式”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2题
9、【言语理解】《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着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气的概念演变
B:解释《左传》中的“一鼓作气”
C:气是积极战斗的
D:“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由《左传》中的“一鼓作气”引出“气”的含义。接着介绍了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的含义。然后介绍了后来的“义气”的含义与“浩然之气”的关系。最后介绍了文天祥歌咏的“正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文段介绍了不同时期,“气”的概念,只有A项的“演变”表述最恰当。B、C、D三项均为文段的部分内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10、【言语理解】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观点“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然后从数量、种类、生活环境、代谢模式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述,最后更进一步通过与人类的对比,强调了细菌生命力的顽强。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为A。B项的“最适宜”、C项的“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均无法推出;D项脱离了细菌生命力强这一主题。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