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255

发布时间:2023-12-14 22:50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展示最具有独特性、生命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文化________,人们在游览体验中感受文化、领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提升文化认同感,在心意相通里让文脉________流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文化公园实现了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的统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 永远

B:地标 持续

C:景物 长远

D:景观 永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能与“文化”搭配,且形容的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风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其与“文化”搭配不恰当,排除A。“地标”指地面上的显著标志。“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展示的是文化资源,并非要展示各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B。“景物”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其多指具体事物,与“文化”搭配不恰当,排除C。“景观”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文化景观”为常见搭配,恰当。
验证第二空,“永续”指长久持续地,长期不间断地。其填入符合让文脉一直传承之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方言,指各地用语。周秦之时,政府派遣“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地方用语,并加以记录整理。两千多年前,西汉扬雄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东汉应劭将此书名简称为《方言》,此后“方言”开始作为特定词语使用。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60年后,普通话推广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却面临着式微、需要保护的局面。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说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B:

说明方言与普通话都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C:

作者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了方言式微的局面

D:

应该思考如何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相得益彰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排除。
B项,文段只说“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普通话是否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无从得知,排除。
C项强加因果,方言的式微与普通话的推广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
D项可由文段末句得出,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

3、【言语理解】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作pork,牛肉叫作beef,或者叫培根什么的。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指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何为肉食悖论,由此引出研究者的发现——人们通过“语言伪装”来消除肉食悖论造成的认知失调。后文以英语和日本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文段阐述的是“语言伪装”对消除“肉食悖论”带来的认知失调的作用,A项的“自欺欺人”文段未涉及。
B项中的“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从文段中无法得出。
C项“文化因素是……关键”无法推出,文段说的是“语言伪装”。
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准确论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18题

4、【言语理解】一个人离开你的视线,只消失几秒钟,你便会给他一个评语,正视的时候却不行。聪明的人,一定把后背比前脸看得更加重要。这后背就是自己的一个雕像。雕塑是由别人操作的,材料和尺度则完全由自己提供……我们不奢望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完人,但至少自己“走过去”别让别人戳脊梁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看好你的背影

B:背影比前脸更重要

C: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D:背影是一个人的德性和名声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背影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塑造好自己的背影。B、C、D三项均未提及背影的塑造问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5、【言语理解】历代仁人志士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但都以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这样的诠释:“忠”就是________,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忠”就是________,在是非曲直面前旗帜鲜明,刚直不阿;“忠”就是________,在各种诱惑面前心有定力,不为所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担当 正直 坚持

B:勇敢 刚正 坚守

C:担当 刚正 坚守

D:勇敢 正直 坚持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的三个词语应分别与后文内容构成解释关系对应。
第一空,“勇敢”侧重于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担当”侧重于勇于承担责任。与“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对应,“担当”填入更恰当,排除B、D。
第二空,“正直”指公正坦率,“刚正”指刚强正直。与“在是非曲直面前旗帜鲜明,刚直不阿”对应,“刚正”填入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6、【言语理解】我有很多书想读,却读不进去,以致很多想了解的学问,都难以了解。牟宗三先生回忆年轻时在北大读书,有一天得到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这怎么可能呢?这部书一直放在书架上,我曾多次打开它,但都读不进去。有一次,我在美国作家迪拉德的《听溪者的朝圣》上,看到这个说法:《道德经》写的是“生活的艺术”。对于只有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我从来没有读通过,因此无法得出一个贯通的看法。于是,我以“如何生活”的角度去读,结果第一次读通老子,并且得出中心思想,感觉非常不错。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找到合适的角度读书则更易读通

B:书读不通便不能了解更多的学问

C: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更易读通

D:某些理论性较强的书应多读几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叙述了作者对读书的感受:有很多书想读,却读不进去,以致很多想了解的学问,都难以了解;接着以两个例子来说明无法读通一本书,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即“找到合适的角度读书则更易读通”。B项非文段重点;C项,文段说的是找到恰当的角度读书才能读通,而与“兴趣”无关;D项,由“我曾多次打开它,但都读不进去”可知,“多读几遍”也不一定能读通。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8题,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7、【言语理解】在蜡像馆出口处和网站上往往有调查问卷,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下一次来蜡像馆,你最想看到谁?”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再根据候选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大众口碑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馆内的名人蜡像能________不同年龄、背景的游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契合

B:迎合

C:符合

D: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由前句“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进行综合评估”可知,蜡像馆制作名人蜡像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契合”指符合。“迎合”指逢迎,猜测或揣度别人的心意以便顺从或投合。“符合”指(数量、情节、形状等)相合。“吻合”指完全符合。显然,“迎合”最能表达出根据游客意愿制作蜡像之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8、【言语理解】法律并不只是解决纠纷的手段,它也是传达意义的符号。换言之,法律是安排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也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归根到底,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法律的根本精神

B:法律的最高价值 

C:

法律的基本功能 

D:

法律的绝对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提到“法律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并未提到法律的最高价值,故排除B。文段提到“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并不是指法律的基本功能,故排除C。D项,“法律的绝对作用”文段也未提及。从文中“也是”、“归根到底”等词可以看出其后的语句是文段要强调的内容,“传达意义的符号”,“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这两句话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法律,是法律的精神所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抱怨电视是一种单向的发射,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②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制造了巨大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③因此,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度震动了人们
④历史证明,媒介的垄断时常导致符号的垄断;反之,符号的解放必然吁求媒介的解放
⑤相对于报纸,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
⑥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④⑤①③

B:④⑥②⑤①③

C:⑥③④⑤②①

D:④⑥②⑤③①

正确答案:A

解析:由①中的“尽管如此”可推知,①前的句子谈论的应是电视的优点。因此①前应是⑤,排除C、D。④是对②中后一分句“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的具体解释。④应紧跟②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10、【言语理解】“质疑”其实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也就是对于以前的结果、结论,甚至广泛得到证实和接受的理论体系都需要以怀疑的眼光进行________。但是“质疑”并不完全等同于“怀疑”,更不是全面否定。“质疑”实际上是批评地学习和接受,其目的是________以前工作的漏洞、缺陷、不完善的地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审察 发掘

B:检视 洞悉

C:审视 发现

D:核查 揭露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都含有仔细检查、观察的意思,不易辨析,可先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底下的东西;常与“宝藏”“潜力”“人才”等搭配使用。“揭露”指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常与“矛盾”“本质”“阴谋”等搭配使用。二者与“漏洞、缺陷”搭配均不恰当,排除A、D。
再看第一空,“检视”指检验查看,对象多为“现场”“物品”等;“审视”指仔细看。此处强调的是对广泛得到证实和接受的理论体系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保持怀疑精神,“审视”体现的审慎态度更契合句意,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