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240

发布时间:2023-12-13 13:17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过多信息摄入或过度信息________让我的人生不自由。十五年来,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许多与我的人生并无关系的________上。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________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A:爆炸 名人逸事 美滋滋

B:爆炸 奇闻异事 懒洋洋

C:依赖 奇闻异事 懒洋洋

D:依赖 名人逸事 美滋滋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空应与“摄入”构成并列关系,表示“我”和信息的关系,再结合“不自由”可知,选“依赖”更符合语境,首先排除A、B。第二空,“名人逸事”指世人不知道的名人的史事。多指名人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文段中并未涉及“名人”,对应“互联网”的特点,不如“奇闻异事”恰当,排除D。第三空,“懒洋洋”填入也符合语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2、【言语理解】语言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故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在适应吸收新成分的同时,不自觉地变异和改造其原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词汇逐渐本土化。日久天长,源流模糊,体用隔断,变异逃生,一旦借词身上的“异域特征” 诸如音素、音节的构成等 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它们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外来词汇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B:本民族语言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

C: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本土化过程

D:外来词汇在母语中淡化与消失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很常见,指出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然后指出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在适应吸收新成分的同时,变异和改造其原貌,使得外来词汇逐渐本土化。最后说一旦借词的“异域特征”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它们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即论证了外来词汇本土化的过程。通过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其本土化过程,对应C。
A项,文段说明了外来词汇本土化的过程,但并未说明外来词汇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排除。
B项,文段只提到当地民族会适应吸收新成分和变异改造外来词汇,并未具体介绍“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排除。
D项说法错误,文段尾句说的是借词的“异域特征”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而不是“外来词汇在母语中淡化和消失”,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

3、【言语理解】传播学中有个名词“议程设置”,认为大众媒介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却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左右人们的意见,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议程。不过,媒体却极少反思,他们自身的选择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会关注某些问题,而忽视另外一些问题?这样的反思媒体应该时常进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慎之又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众媒体不能决定人们对事件的具体看法

B:公众应客观冷静地对待某些热点话题

C:大众媒体应对自身影响舆论的方式进行反思

D:大众媒体应在议程设置上持慎重态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议程设置”的含义,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媒体应该多反思,在自身选择上慎之又慎。根据“议程设置”的含义可知,媒体自身的选择即议程。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大众媒体应在议程设置上持慎重态度,D项当选。
A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且与文意相悖。B项脱离了论述对象“大众媒体”。C项“自身影响舆论的方式”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论述的是“议程设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4、【言语理解】“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________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________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________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溯 实现 植入

B:顺应 承载 赋予

C:遵循 明晰 提出

D:适应 承接 蕴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常指对过去探索,修饰“潮流”不恰当,排除A。“遵循”指遵照,依照,通常与“规律”搭配,与“潮流”搭配不当,排除C。“顺应”指顺从,适应。“适应”指适合。B、D两项均可与“时代潮流”搭配。
第二空,“承接”意为承担,接受,接续,常见搭配为“承接广告”“承接上下文”等,与“梦想”不搭配,排除D。“承载”有托着,承重之意,用来表达“一带一路”作为寄托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梦想载体的作用恰当,且“承载梦想”为习惯搭配。
验证第三空,“赋予”有给予之意,用来表达新丝绸之路给古老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语境恰当,且“赋予……内涵”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32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

5、【言语理解】一个劳模,朴素的事迹本来是很让人感动的,平凡________能触动和抵达人心,________一旦拔高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________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让人觉得很假,________会连累到劳模和典型受到批评和抵制,实际上是“黑”了好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能 然而 反而 因为

B:必然 甚至 无论是 还是

C:本就 然而 就会 甚至

D:当然 进而 可能 也可能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恰当,较难排除,选择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分析可知,“能触动和抵达人心”与“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意思相反,构成转折关系。“甚至”“进而”表示递进,排除B、D。
第三空,“反而”“就会”填入均符合句意,不易排除。
第四空,“连累劳模和典型受到批评和抵制”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甚至”填入恰当,排除表因果关系的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8题

6、【言语理解】刚从事遥感考古工作的同志,________希望能验证一下自己的成果,________希望在验证过程中获取经验与教训,________有误,________可以弄清失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也 不但 更

B:也 更 即使 不但

C:不但 更 即使 也

D:更 也 不但 即使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和第二空,分析可知,“在验证过程中获取经验与教训”“在验证过程中获取经验与教训”之间为递进关系,可排除表假设的A。“更……也……”不能搭配,排除D。
第三空和第四空,“即使……也……”为习惯搭配,“即使……不但……”搭配不当,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7、【言语理解】马克思曾说,文明如果是________地发展,而不是________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 自觉

B:自发 自觉

C:自由 自发

D:自发 自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是……不是……”可知,两空所填的词语构成反义对应关系。“自由”指不受约束,“自觉”指自己有所觉察醒悟,“自发”指不自觉地,“自然”指天然而非人工的。只有“自觉”与“自发”能构成反义对应关系。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坚持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失去对不适度摄取自然行为的控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整体破坏,最终自食其果,人类命运也会受到威胁。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8、【言语理解】经济学中“搭便车”的概念,大致是指有人未支付成本却获得了由他人支付成本所带来的收益,或者支付较少成本就获得了与自己支付成本不对称的更多收益,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这种“搭便车”的现象可简单地理解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坐享其成

B:坐收渔利

C:守株待兔

D:以一奉百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这种……理解为……”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是对前文所述“搭便车”这种行为的概括。分析可知,“搭便车”指的是不支付成本或少支付成本便获得更多的收益,所填词语应体现这种支出与获利之间的不对称。“坐收渔利”指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轻易地从中获利,文段并未表现“别人之间的矛盾”,排除B。“以一奉百”指一人供养百人,比喻劳动生产的人少,而享受、消费的人却很多,与文段内容无关,排除D。“守株待兔”比喻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坐享其成”指不出劳力,而享受现成的福利。对应文段中强调的支出与获利之间的不对称,“坐享其成”填入更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9、【言语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从研究目的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特点——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然后从研究方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注重从整体把握事物,而不是细致讨论具体对象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因为上述原因,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C项是对这一结果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历史背景”文段没有涉及。B项仅局限于研究目的,D项仅局限于研究方法,均是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10、【言语理解】自从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要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珍贵文物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国人关注,香港民众也对拍卖国宝表示抗议,但是这两家拍卖行却对此置若罔闻,如期举行拍卖。眼看国宝将遭噩运,保利集团毅然赴港出击,分别以818.5万港元和774.5万港元的天价将当天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和青铜牛头两件国宝买下。与保利集团竞投的神秘人物一直用电话报投,自始至终没敢露面。据悉,此次从香港购回的这两件国宝不久将在保利博物馆内展出。
根据以上消息所拟的一句话新闻,恰当的一句是:

A:保利集团赴港出击,以1593万港元夺回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和青铜牛头

B:香港两拍卖行拍卖圆明园珍贵文物,引起国人关注

C:保利集团和神秘人物竞投,夺回国宝

D:保利集团夺回国宝,青铜猴头和青铜牛头不久将在馆内展出

正确答案:A

解析:拟一句话新闻要求语言简洁,并且涵盖主要内容,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表述最全面,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