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231

发布时间:2023-12-12 18:59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过去有人认为,犯罪是因为罪犯心理不健全或对社会感到疏离等原因而从事犯罪行为,因此不能凭借惩罚来阻止。不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多数罪犯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理性选择。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司法审判都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现在,如果法官和立法者对犯罪采取宽松的态度,就会引起民众强烈不满。由此可见,很多人也开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诠释犯罪行为了。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大多数罪犯都是理性的

B:心理性或社会性因素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C:微观经济学改变了很多人对犯罪的看法

D:用微观经济学诠释犯罪行为更为科学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仅仅是对犯罪原因的分析,没有提及微观经济学这一关键信息,排除。D项中的“更为科学”在文段中没有体现,属无中生有,排除。故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曾经在1999年的时候拿出7500万美元做公益,但事后却花了1亿美元宣传这件事。对于公司来说,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广告而已。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问题在于,以广告为目的的慈善要的是出名,捐款的实际效益是没人关心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捐赠经常会适得其反,给社会带来伤害。
上文第三句“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在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造成转折,反驳前文的观点

B:提出假设,引出全新的问题

C:主动让步,提出反方观点后再进行解释和反驳

D:层层递进,帮助强化前文观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1999年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花费巨额广告费,宣传自己做慈善这一事件;接着对此事件进行评价,认为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的广告;然后通过“有人会说”引出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行为无可厚非。继而用“问题在于”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最后用“事实证明”加以强调。故“也许有人会说”是以退为进,主动进行让步之后,再加以反驳,批驳的效果更为强烈。A、B、D三项均未体现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

3、【言语理解】近来,随着一批高替代性的“情感机器人”面世,做出简单的情感互动已经不再是制造情感机器人的最大挑战。空巢老人、自闭症儿童和病患等社会问题的呈现使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好“互动型”“陪伴型”机器人的未来市场。但是,独居老人无人陪伴,孩子在家无人照料,用机器人陪伴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增加对人的关怀和陪伴,就像科学家为保护医生而研制“防砍制服”,从短期来看似乎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方法,但由此可能引发人们的情感错位、社会问题被加倍漠视以及机器人进一步类人而导致的伦理问题都需要提前考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

A:很理解客户对情感机器人的需求

B:关注情感机器人的“陪伴”功能

C:赞赏不断突破难题的机器人技术

D:质疑靠情感机器人解决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情感机器人”的发展以及商家对其未来市场的看好,然后以“但是”转折,强调用情感机器人解决陪伴问题“可能引发人们的情感错位、社会问题被加倍漠视以及机器人进一步类人而导致的伦理问题”。由此可知,作者对于靠情感机器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是质疑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7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7题

4、【言语理解】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来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以下与文意不符的是:

A:走智能快递之路,符合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

B: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能更便捷地为消费者服务

C:智能快递能有效满足“三高”状态的现代快递工作

D:智能快递柜的出现预示着快递服务费用更加低廉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可推出。
B项,由“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为消费者服务”可推出。
C项,由“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可推出。
D项的“快递服务费用更加低廉”在原文中并未提及,且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

5、【言语理解】造成城市白领们“亚营养”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长期在外就餐且通常凑合应付。这样容易导致某种营养素的________,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多油、高糖、高盐等________膳食习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乏 不良

B:失衡 不当

C:流失 不良

D:失调 不当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不良习惯”为固定搭配,排除B、D。第一空,由“在外就餐……凑合应付”可知,白领们的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营养素的不全面,并非“流失”,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7题

6、【言语理解】作为阅读者,当我们跟着文字的力量去体会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循着这个人的思想痕迹________,我们都是历史流动中的角色,我们看到的每一片天空,每一片云,或是每一次斗转星移的月食,都是一次生命________的体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散 如梦如幻

B:游走 独一无二

C:漫步 难能可贵

D:舞动 浮光掠影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空缺处所填词语形容的是我们循着作者的思想痕迹阅读的状态。“流散”指流转散失,流落分散;“舞动”指挥舞,摇摆。两词均不能用于形容循着作者思想痕迹阅读的状态,排除A、D。“漫步”指悠闲地随意走。根据文意,我们是循着作者的思想痕迹去体会思想内容,那就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方向的,“漫步”不符合文意,排除C。
验证第二空,“独一无二”代入可表示我们是历史流动中的角色,看到的每一片天空,每一片云,或是每一次斗转星移的月食,都是不同的体验,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日趋进步之时,管理软件厂商如何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已经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迫不及待

B:迫不得已

C:迫在眉睫

D:时不我待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说的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日趋进步之时”,管理软件厂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迫不得已”侧重被动改变;“时不我待”意为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因此,“迫在眉睫”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8、【言语理解】

在老少冲突中,一类观点被年轻人所欢迎:年轻人早出晚归不容易,老人应该给他们腾出空间。这种说法所对应的逻辑是:一般认为年轻人利用资源是投入社会生产的,例如在公交车享有座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老人利用资源更多用于满足个人生活和享受性需求,是纯粹的消耗,而年轻人占有资源后最终会创造新的社会资源。这种功利化的伦理逻辑不乏市场,甚至为部分老年人所赞同。但是,正如那句“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所说的,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配资源,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功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应尊重老年人享受社会资源的权利

B:舆论在公共资源分配问题上反映强烈

C:不同的社会资源分配方案对应着不同的逻辑

D:功利的算计不应成为当代社会崇尚的价值理念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老少冲突中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类观点;接着说明了这类观点所对应的逻辑,即年轻人利用资源是为了投入社会生产,老年人利用社会资源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和享受性需求,是纯粹的消耗,并不会创造新的社会资源;最后以转折词“但是”引出文段的观点,指出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配资源不能只顾眼前的功利,进而说明老年人也应具有享用社会资源的权利,对应A。

B项,“舆论”并非文段意在说明的主体,排除。

C项,文段只讲了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的逻辑,“不同的逻辑”文段未提及,且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

D项,“当代社会崇尚的价值理念”文段未提及,且脱离了“老少冲突”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

9、【言语理解】雾霾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但再棘手也得解决,而且难题破解还得摁下“快进键”。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________,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________”,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劳永逸 釜底抽薪

B:一马当先 根治病灶

C:一蹴而就 只争朝夕

D:一步登天 刻不容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段意为从客观规律看,雾霾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含有讽刺意味)。两词用在此处均不恰当,排除B、D。
第二空,与“紧迫性而言”相对应,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只争朝夕”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釜底抽薪”更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10、【言语理解】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旅游点,如何让游客真正“留下来”“再回来”?必须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让绿色产业和特色农家乐融合,增强游客体验感、参与感,走出一条“红色基因+绿色产业+特色旅游”的振兴之路。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推动形成基层党建、红色资源、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这段文字主要分析了:


A:

发展红色旅游的路径


B: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C:

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内涵


D:

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的目标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句提出问题——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旅游点,如何让游客真正“留下来”“再回来”?后文围绕首句问题进行回答,指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一系列举措。后文回答中的举措是文段重点,文段主要分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路径,即A。

B项,文段并未阐述“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排除。

C、D两项,文段并未阐述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内涵”和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的“目标”,且未提及主题词“红色旅游”,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