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3221

发布时间:2023-12-11 17:51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建筑:水泥:粉刷

A:皮包:拉链:制作

B:大桥:钢铁:焊接

C:家具:木材:油漆

D:歌曲:音符:组合

正确答案:C

解析:水泥是建筑的原料之一,而粉刷是对建筑进行修饰。
A项,拉链是皮包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原料,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钢铁是大桥的原料之一,但焊接是大桥的建造工艺,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木材是家具的原料之一,油漆也是对家具的修饰,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歌曲是音符的组合,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

涟漪效应是指在突发事件中,身处不同地区民众所呈现的不同心理状态,越靠近危机事件中心区域,人们对事件的风险认知和负性情绪越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涟漪效应的是:


A:

台风外围空气旋转剧烈,而处于中心的风力流动反而相对微弱,因此,灾民负性情绪从“暴风眼”区域向外逐渐增强


B:

地震带上的重灾区民众在风险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行为上都显著高于非重灾区民众


C:

距离垃圾焚烧厂、核反应堆越近的民众,其风险认知程度越高,因而其忧虑感越强


D:

距离大规模传染疫情暴发的时间越短,民众的焦虑情绪及恐慌程度就越高


正确答案:B

解析:

涟漪效应的定义要点是:①在突发事件中;②身处不同地区的民众;③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越靠近危机事件中心区域,人们对事件的风险认知和负性情绪越高。

A项,台风外围空气旋转剧烈,而处于中心的风力流动反而相对微弱,因此,灾民负性情绪从“暴风眼”区域向外逐渐增强,说明越靠近危机事件中心区域,人们对事件的负面情绪越低,不符合要点③,排除。

B项,重灾区说明地震发生时该地区距离地震中心较近,非重灾区说明地震发生时该地区距离地震中心较远,地震带上的重灾区民众的风险认知高于非重灾区民众,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C项,距离垃圾焚烧厂、核反应堆越近的民众,其风险认知程度越高,并不涉及突发事件,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D项,距离大规模传染疫情暴发的时间越短,民众的焦虑情绪及恐慌程度就越高,民众并非因身处不同地区而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4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

3、【判断推理】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社会功能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次。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期望达到或能预料、认识到的。潜功能是没有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
下列选项不包含对潜功能描述的一项是:

A:电视剧《渴望》播放期间,万人空巷,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来自偏远山区的小刘为了摆脱贫困,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从小刻苦学习,做事认真,没几年工夫就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也使自己成为家乡父老教育孩子的榜样

C:张某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状况,贷款30万买了一套房子,由于利率上升,自己的生活变得捉襟见肘

D:为抵御外族入侵,秦始皇修筑了长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间建筑工艺的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定义,潜功能是一种社会功能,是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  
A项,电视剧播放期间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是没有被预料的客观后果,属于潜功能。  
B项,小刘经过刻苦努力成为了大型企业的负责人,也成为教育孩子的榜样,是没有被预料的客观后果,属于潜功能。  
C项,利率上升的过程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不是贷款所引起的社会功能,且是可以被预料到的,而捉襟见肘是利率上升对张某的影响,显然也不是社会功能,该项不包含对潜功能的描述。  
D项,长城促进了我国民间建筑工艺的发展,是没有被预料的客观后果,属于潜功能。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4、【判断推理】考试信度指考试的客观性,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对考试信度影响较小的是:

A:李老师押中了两道中考数学大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普遍较高

B:90%的女生没有答对“2013年世界足球先生是谁”的题目

C:考试前一周,政治经济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指定考试范围

D:同一篇作文,王老师给了50分,李老师却只给了40分

正确答案:B

解析:考试信度的定义要点:①考试的客观性;②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A项,押中两道中考数学大题,不符合要点②,不符合定义。
B项,虽然90%的女生没有答对题目,但确实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符合定义。
C项,指定考试范围,不符合要点①②,不符合定义。
D项,给分不同说明阅卷太主观,不符合要点①②,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5、【判断推理】编剧式观影者是指看影视剧不介意被剧透,甚至会提前查询剧情介绍、翻遍各种影评的人。这种观影者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不喜欢出乎意料。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编剧式观影者的是:

A:小王看了一部好的影片后,觉得应该和女朋友一起分享,于是邀请女朋友到电影院观影,还向她介绍了电影的主要内容

B:小杜对任何事情都讲求理性思维,对于电影,他只有在了解了权威评价、剧情内容、画面特征等情况后,才有观赏的冲动

C:小李酷爱悬疑类影片,他喜欢陶醉在烧脑的剧情中,心情随着剧情而起伏,他经常假想自己就是一名侦探,对他人总是投出审视的目光

D:张大爷的老伴退休后整天在家看电视剧,对很多电视剧的剧情都了如指掌,还经常将剧情讲述给张大爷

正确答案:B

解析:编剧式观影者定义的关键信息:提前查询剧情介绍、翻影评,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不喜欢出乎意料。
A项,小王向女友介绍电影的主要内容,并非其女友主动提前了解剧情,不符合定义。
B项,小杜只有在了解权威评价、剧情内容、画面特征等情况后,才有观赏电影的冲动,体现了小杜喜欢提前查询电影的相关信息,掌控剧情的发展,符合定义。
C项,小李陶醉在剧情中,心情随着剧情起伏,没有体现小李喜欢提前了解剧情,不符合定义。
D项,张大爷的老伴看了电视剧后将剧情讲述给张大爷,并没有体现二人喜欢提前了解剧情,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94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85题

6、【判断推理】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共同奉行并占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的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主文化的是:

A:中国的茶文化

B:我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文化

C:某企业的组织文化

D: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摇滚乐文化

正确答案:B

解析:主文化的定义要点:①族群;②占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
A项,中国的茶文化在中国不占主导或统治地位,不符合要点②。
B项,封建社会的儒家文化,符合定义要点①和②,是主文化。
C项,某企业不是族群,不符合定义要点①。
D项,摇滚乐文化在西方不是占据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角色混淆的是:

A: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不会说委婉的礼貌语

B:为父母者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而导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

C:某科研所研究员常常在家中与家人谈论科研中的问题

D:下级在非工作场合,对上级毕恭毕敬

正确答案:B

解析:角色混淆定义的要点:①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②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
A项,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的行为,符合定义要点。
B项,父母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并不是他们混淆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C项,研究员没有认清作为家人和员工的不同角色,在家中谈论科研问题,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D项,下级在非工作场合也对上级毕恭毕敬,也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下列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的是:

A:一天,在浙江省某市的陈某正驾驶桑塔纳轿车行驶在返回老家路上,路况很好,车辆也不多,当车来到某酒店路口时,迎面撞上二轮摩托车,造成1死2伤

B:某日夜晚,曾某开着卡车往市区运送蔬菜,后返回郊区。途经一三岔路口时,由于喝了点白酒,加之连夜开车睡眠不足,不慎将路边一骑自行车的人撞成重伤

C:某汽车出租公司小丁驾驶一辆载有3名乘客的红色桑塔纳轿车超速行驶到一十字路口,不料一行人横穿马路,小丁紧急刹车,3名乘客前仰后翻,事后3乘客拒交乘车费

D:某日,丹东某分公司司机驾驶“金刚石”牌大客车载客31人由沈阳开往宽甸满族自治县,由于弯路超速行驶,致使车辆横向冲向公路左侧桥下,造成车内乘客18人死亡

正确答案:C

解析:交通肇事罪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发生重大事故。C项并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选择性曲解是指人们面对客观事物,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出现根据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恶来解释所接受信息的倾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选择性曲解的是:

A:爱屋及乌

B:指鹿为马

C:按图索骥

D:度日如年

正确答案:A

解析:选择性曲解的定义要点:①不自觉地把外界信息和头脑中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②根据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情感好恶来解释所接受的信息。
A项,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符合定义,属于选择性曲解。
B项,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符合要点①,不属于选择性曲解。
C项,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不符合要点①②,不属于选择性曲解。
D项,度日如年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不符合要点①②,不属于选择性曲解。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10、【判断推理】从1995年起,印度某地每年有数百名贫困儿童患上一种急性大脑疾病。患儿常在清晨出现癫痫症状,许多儿童很快死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每年5月—7月。该地区盛产荔枝,5月—7月恰好是荔枝成熟的时间,因此有人怀疑这种疾病可能与荔枝有关。研究发现,所有荔枝中都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没熟的荔枝中这两种物质含量更高。研究者认为,这些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疾病暴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结论?

A:所有患儿的尿样本中均检测出了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

B:居民根据官方建议限制了儿童每日吃荔枝数量,两年后患病人数大幅降低

C: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患病前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

D: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者腐烂的荔枝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为:患儿发生疾病的时间与该地区荔枝成熟时间相同,且荔枝中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结论为: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疾病暴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
A项,患儿尿样中检出了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并不能证明与荔枝有关,无法支持结论。
B项,限制了每日吃荔枝的数量后病人数量大幅下降,从反面说明了疾病的爆发确实和吃荔枝有关系,支持了题干结论。
C项,生病儿童患病前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属于不确定性的推测,无法支持结论。
D项,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腐烂的荔枝,属于不确定性的推测,无法支持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