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汉语西文字母词被汉语词典收录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收录字母词早已是汉语词典和工具书编纂的惯例和通行的做法。1903年出版的《新尔雅》在正文中收录了“X光线”一词,这是汉语词典首次收入字母词。在辞书史上,这部词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新语词词典,它虽然还不是纯粹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词典,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这段文字介绍《新尔雅》的目的是:
A:总结西文字母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收录规律
B:说明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早有先例
C:论述其对于近代以来辞书编纂的影响
D:探讨汉语词典收词规律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收录字母词早已是汉语词典和工具书编纂的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着以首次收入字母词的汉语词典——《新尔雅》为例对此进行说明。由此可知,文段介绍《新尔雅》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早有先例。B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3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3题
2、【言语理解】股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当时中国出现了一批官办与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最早的股票。1914年,中国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到抗日战争前,上市股票已达百余种。但后来几经挫折,股市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股票发源于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
B:股票的发源地是中国
C:股票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
D:股票在近代中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是讲了股票在中国的历史,但并不能说明股票发源于中国,排除B。“股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说明的是“中国股票”而非“股票”发源于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也说明了股票并不是在中国的各个时期都存在,排除A、C。虽然中国股市几经挫折,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回溯洋务运动至抗日战争前中国股票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股票在近代中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D项概括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目前,牙科医生治疗受损牙齿使用的修复物由人造材料制成,而固定修复物所用的商业用胶,在性能和化学组成方面与天然牙组织——牙质有很大不同。因此,修复物与真牙结合得不太好,有时甚至会脱落。天然羟基磷灰石存在牙齿、蛋壳等组织中,在其基础上制作的新黏合剂可模拟牙质的特性和结构。为检验新黏合剂的效果,科研人员将修复物放在真牙上,部分修复物用新黏合剂固定,另一部分以商业牙科用胶固定。结果显示,新型黏合剂由于与天然牙组织高度相似,可以更牢固地黏合人造修复材料。
下列说法与上述语段意思不符的是:
A:类似牙齿的天然材料可治疗牙齿受损部分
B:蛋壳中提取的羟基磷灰石可制成牙科黏合剂
C:新型黏合剂与天然牙组织的特性和结构相似
D:商业牙科用胶在固定牙科修复物时的黏性比不上新型黏合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文段未提及“类似牙齿的天然材料”,故A项与文段意思不符。
B项,由“天然羟基磷灰石存在牙齿、蛋壳等组织中,在其基础上制作的新黏合剂可模拟牙质的特性和结构”可知,蛋壳中提取的羟基磷灰石可制成牙科黏合剂,B项与文段意思相符。
C项,由“在其基础上制作的新黏合剂可模拟牙质的特性和结构”和“新型黏合剂由于与天然牙组织高度相似”可知,新型黏合剂与天然牙组织的特性和结构相似,C项与文段意思相符。
D项,由“科研人员将修复物放在真牙上,部分修复物用新黏合剂固定,另一部分以商业牙科用胶固定。结果显示,新型黏合剂由于与天然牙组织高度相似,可以更牢固地黏合人造修复材料”可知,商业牙科用胶在固定牙科修复物时的黏性比不上新型黏合剂,D项与文段意思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红色文化遗产与古代文化遗产一样,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________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同样需要积极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绝不能因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________”,而忽视其应有的价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足轻重 时代感
B:不可或缺 表现力
C:弥足珍贵 历史感
D:屈指可数 竞争力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红色文化遗产与古代文化遗产一样,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可知,此处强调红色文化遗产与古代文化遗产一样,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A项“举足轻重”、B项“不可或缺”、C项“弥足珍贵”都可以用来表达“重要”之意。 “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少,与句意不符,排除D。
第二空,由顿号可知,“缺乏‘__________’”应与“形成的时间短”构成并列关系,语义相近。因有否定词“缺乏”,故所填词语应与“时间短”表意相反,体现“时间长”,“历史感”填入恰当。“时代感”强调的是“新”,体现的是“时间短”,与文意相悖,排除A;“表现力”与时间长短无关,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能够感知味道的味细胞散布在舌头表面、喉咙、上颚深处名为软腭的部位等处。味细胞感知味道分子后,首先会通过味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延髓的孤束核。孤束核将接收到的味觉信息,传给大脑的初级味皮层,从而对味道的强度和性质进行分析。随后,味觉信息会与来自嗅觉、触觉、口感等信息相统合。至此,我们才形成对食物味的印象。在杏仁核(附着在海马体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会形成对食物的感情判断,下丘脑会分泌负责食欲的激素,海马体则形成我们对味道的记忆。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海马体是形成我们对味道记忆的关钥
B:味细胞散布广泛使我们有效认知味道
C:大脑初级味皮层是信息相统合的关钥
D:帮我们认识味道的并非舌头而是大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人感知味道的过程——味细胞感知味道分子,然后通过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孤束核,孤束核再将信息传给大脑的初级味皮层。随后,味觉信息与嗅觉、触觉、口感等信息相统合,形成对食物味的印象。末句进一步总结,杏仁核形成对食物的感情判断,下丘脑分泌负责食欲的激素,海马体形成对味道的记忆。由常识可知,文段中提到的“孤束核”“初级味皮层”“杏仁核”“下丘脑”“海马体”等均属于大脑的组成部分,故文段旨在说明帮我们认识味道的其实是“大脑”,D项正确。
A、B、C三项的“海马体”“味细胞”“大脑初级味皮层”均属于人们感知味道的一个环节,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53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6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6题
6、【言语理解】任何城市的演变都是城市的历史与新元素的________。城市的历史和历史建筑应当是我们的资源、城市的特色,而不应被看作城市建设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负担
B:兼收并蓄 阻力
C:此消彼长 包袱
D:相辅相成 障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意可知,城市的演变是历史与新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消彼长”指一方面失去了,另一方面会得到长进,与句意不符,排除C。“融会贯通”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多用在学习上,与句意不符,排除A。“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的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强调对不同东西的吸收,与句意不符,排除B。“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符合题意。将D项代入第二空验证,“障碍”指阻挡前进的东西。“城市的历史和历史建筑”是城市的资源和特色,不应被看作是城市建设的障碍,填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7、【言语理解】________,________。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百舸争流 勇立潮头
B: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C:树高叶茂 系于根深
D:天道酬勤 春华秋实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横线后的句子是对所填词语的具体解析。横线后的句子强调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攀上科技高峰的基础。因此所填句子应表达基础牢固之意。A项强调不怕困难,奋勇拼搏。B项强调有恒心、有毅力。C项意为树高叶茂是因为根系深厚,比喻基础牢固才会兴旺发展。D项强调只要勤奋就会有好结果。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8、【言语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星星、月亮,那么,不能发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里想着“只做一支蜡烛也好”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蜡烛竭尽全力奉献社会,值得赞扬
B:蜡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值得赞扬
C:只要对他人有利,对社会有利,再小的奉献也是伟大的
D: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心里装着他人、装着社会,就是伟大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论述的重点不是蜡烛,而是借物喻人,说的是奉献不分大小,只要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即使像蜡烛一样,只能照亮身边的角落,那也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A、B错把蜡烛本身当做文段论述重点,排除。以蜡烛为喻重在强调其奉献精神,D项未提到“奉献”,不如C项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从认识自我的角度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
A:人是发展变化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B:认识自我是很困难的,对自己难以形成正确评价
C: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D:人的优点和不足是天生的,无须后天努力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谚语表明了在一个领域出众未必在另一个领域就能做得很好,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无法由文段推出。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10、【言语理解】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待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中国人“逢年过节喜庆应该放鞭炮”的社会习俗是不一致的。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燃放烟花爆竹是“辞旧迎新”,是“热热闹闹过新年”的重要标志。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会有“如果不放鞭炮,怎么能算过年?”这样的意识。所以许多人看到别人违反法规放鞭炮、点烟花,不仅不鄙视他,而且还会觉得挺高兴,乐观其成,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 下列论断最符合上文观点的是:
A:在法律和社会习俗不一致时法律的实施效果不会太好
B:法律实施效果的好坏完全由法律本身所决定
C:凡是违反社会习惯的法律法规都应当被废除
D: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应当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由民众和执法者对待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后文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为例,说明因为这一规定与习俗不一致,所以人们看到违反法规燃放烟花爆竹者不鄙视,无形中减弱了法规的实施效果。
A项与文段例子一致,符合文段观点。
B项“完全由法律本身所决定”与首句观点相悖。
C项“凡是……都应当……”表述过于绝对。
D项“应当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文段未提及,属于过度推断。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