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206

发布时间:2023-12-10 7:33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杭州勇敢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引发了无数人的钦佩与感动。这种钦佩与感动,其实是当代人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的________,是对真善美、对人性的美丽与高贵的一种________,是对社会更美好、更人性的一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渴望 追求 希冀

B:追求 渴望 希冀

C:希冀 追求 渴望

D:希冀 渴望 追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追求”常常与“真善美”“美丽与高贵”相搭配,由此排除B、D。
第一空,“希冀”指希望得到,“渴望”指迫切地盼望就像很渴的时候没水喝盼望得到水一样。相比之下,“渴望”的程度更深。对应句意可知,“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是一种深层次的、迫切的盼望,故填“渴望”。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5题

2、【言语理解】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如果说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那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她的________。而文化作为承载文明的基石,特别是当跨越时空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被重新________,转化为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养成时,那她________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也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立足世界的文化底气和骨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佩饰 演绎 赋予

B:神采 弘扬 荡涤

C:灵魂 唤起 涵育

D:冠冕 阐释 秉承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子将城市拟人化,把建筑和环境比喻为人外在的“脊梁”“容貌”,则市民的文明素质应是人内在的特质,“佩饰”“冠冕”均属于外在的装饰,与精神范畴的文明素质不相符,排除A、D。第三空,“荡涤”指清除,除去,其对象多为不好的东西,如“浮躁之气”,不能是“城市的文明”,排除B。“涵育”指涵养化育。用来描述优秀传统文化对城市文明的涵养作用恰当。验证第二空,传统文化被重新唤起,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1题

3、【言语理解】研究表明,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前后腕足动物组合的生态分布变化不大,大灭绝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确实有限。通过分析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前后腕足动物丰度及多样性资料在高级分类阶元上的表现,________了具志留纪特色的腕足动物于大灭绝前就已开始大量出现甚至在局部趋于________,奥陶纪末大灭绝只是短暂点断了它们取代奥陶纪特色腕足动物的进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印证 繁茂

B:验证 兴隆

C:证实 繁盛

D:证明 兴盛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修饰的主语是动物。“繁茂”一般用于形容植物;“兴隆”多用于形容生意等;“兴盛”指兴旺发达,繁荣,欣欣向荣。三个词语均不能修饰“动物”,排除A、B、D。“繁盛”可用于形容动物种类、数量的繁多,且第一空填入“证实”也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的关系是一个________的问题。强调二者的同一,认为统治意识即学术真理,无疑是简单化和幼稚病。但强调二者的对立,认为学术思想为科学,意识形态为________,二者渺不相干,也同样是简单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包罗万象 迷信

B:死而不僵 虚无

C:一成不变 无意义

D:老而常新 纯虚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包罗万象”指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死而不僵”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永不改变。“老而常新”指虽然是老问题却又不断有新的理解。描述“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的关系”这一问题,首先排除含贬义的B、C。句中并非强调“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的关系”这一问题内容丰富,而是说明这一问题的经典。“老而常新”填入更恰当,排除A。验证D项第二空,“纯虚构”与“科学”对立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5、【言语理解】螳螂看到蜈蚣走路,艳羡地说:“你走路真帅呀,这么多脚还可以走得这么整齐!你是怎么走的啊?”蜈蚣就告诉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先迈左边的50只脚,然后再迈右边的50只脚。”螳螂说:“那你再走一个让我瞧瞧。”这时,蜈蚣却待在那儿动弹不得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纸上谈兵害人不浅

B:好为人师后患无穷

C:作茧自缚反受其累

D:邯郸学步遗失自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中的寓言说的是,蜈蚣本来凭借本能走路走得很好,但是一旦有意识地按照自己总结的步骤走路,反而不会走了。“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作茧自缚”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文段中蜈蚣给自己设置规范却无法操作的行为用“作茧自缚”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6、【言语理解】事实上,任何一个不可避免的灾害原本就是社会人口因素与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破坏性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就舟曲泥石流而言,人类活动的________和社会管理的________显然是灾害的要素之一。但在地质专家们看来,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将舟曲之灾________为人祸之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加速 疏忽 断言

B:破坏 漏洞 归咎

C:频繁 忽略 断定

D:加剧 疏漏 妄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作为灾害的要素,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应是机制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态度层面的“疏忽”或是“忽略”,排除A、C。
第三空,“妄定”所含有的轻率地下结论的意思,与“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所表达的谨慎态度相对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5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5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7、【言语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________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________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________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博大精深 历久弥新

B:汹涌澎湃 经天纬地 意气风发

C:气势磅礴 博学多才 容光焕发

D:浩浩荡荡 学富五车 英姿飒爽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经天纬地”指谋划天下之事,多用来形容人才能极大。与“中华文明”搭配不当,排除B。“博学多才”指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两者均只能适用于人,与“中华文明”搭配不当,排除C、D。验证第一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搭配恰当。第三空,“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形容中华民族精神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8、【言语理解】现实是一种难以捉摸而又与你形影不离的时光,如果你完全        于其中,就可以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

B:沉浸

C:沉迷

D:隐身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活”后面接的宾语一般为某种具体的环境,而题干中的“现实”却是虚拟的、概念性的,所以排除A项。“沉迷”多指着迷于不好的、不健康的事物,用在句中不合适。“隐身”一般指隐居,或不暴露身份,用在句中不恰当。从“可以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可知所选词语应有陶醉之意。沉浸,指浸没在水中,多比喻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所以B项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在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判断上,心知肚明是________的,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消化道微生物和肠道神经元会立即启动________机制而使人上吐下泻,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用 免疫

B:准确 保护

C:科学 防御

D:普遍 平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可知,“心知肚明”是有生物学意义的,所以它的形容是“准确”或“科学”的,排除A、D。
第二空,“保护”和“防御”词义相近,都有保全、使不受伤害的意思,但“保护”范围较大,“防御”侧重不让进入的防守方式,范围较小。由“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可知,这里说的是已经进入,故用“保护”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26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4题

10、【言语理解】①首先,文学在强大历史传统中形成了价值和审美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展现出对新技术相适应的一面,最终使得文学借助技术平台进入网络
②其次,网络通过设立新通道和新机制将文学纳入共同发展的轨道
③文学与网络的结合,经历了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引的矛盾运动
④这样的融合不仅改变了网络本身的内容构成,也让网络世界成为一个有审美情感的、有价值温度的、要素更加完备的生态场
⑤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学倡导的权威性、崇高性和严肃性的美学逐渐被大众审美加以消解,逐渐形成了强代入感、重消遣性、易于读者接受的语言和叙事方法
⑥其中包括建立交互性的反馈机制、嵌入超文本的编排方式、收费阅读和打赏制度等,对文学展开技术驯服和资本诱导,促使文学发展趋向符合大众审美和传播标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⑥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③④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②⑤

正确答案:A

解析:①以“首先”开头,属于分说的内容,不应作为首句;③总说文学与网络结合的过程,作为首句恰当,排除B、D。⑥中的“其中包括……机制、……方式、……制度等”,是对②中的“新通道和新机制”的具体说明,⑥应紧接在②之后,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