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道路:红绿灯:畅通
A:教室:教师:秩序
B:运动员:拼搏:荣誉
C:游泳池:救生员:健康
D:国家:法律:稳定
正确答案:D
解析:遵守红绿灯道路才能通畅。
A项,教师在教室中维持秩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运动员为了荣誉拼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救生员要确保游泳池中的人员安全,与健康无关,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遵守法律国家才能稳定,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纠纷的是:
A:因为不满装修质量,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
B:两家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因为工资存在差别而发生纠纷
C:工人因反对不发放加班工资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执
D:工人因不满经理的领导方式而与之发生争执
正确答案:C
解析:劳动纠纷的定义要点: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②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
A项,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不符合要点①。
B项,两家企业发生纠纷,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符合要点①。
C项,工人与用人单位因为加班工资而发生的争执,符合定义要点。
D项,工人和经理也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相符行为是指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志相符合、一致或相似的现象。相符行为通常包括三种情况:第一,人们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而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产生相似行为,以便使社会生活能正常进行;第二,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相似的行为;第三,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也导致相符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相符行为的是:
A:某高校毕业生大多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
B:双胞胎失散多年,但见面时仍可以一眼认出
C:两辆汽车在闹市区刮擦,路上行人驻足围观
D:某设计院建筑师设计的作品都有相似的风格
正确答案:B
解析:相符行为包括三种情况:①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②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相似的行为;③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
A项,某高校毕业生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大多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属于相似行为,属于②,符合定义。
B项,失散的双胞胎见面时仍可以一眼认出对方,并非出于适应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影响而产生的相似行为,不符合定义。
C项,路上行人驻足围观是出于从众心理,体现了心理相互影响导致的相似行为,属于③,符合定义。
D项,某设计院建筑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作品都有相似的风格属于相似行为,属于②,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2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4、【判断推理】
当事人适格是指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或被告的成年人或法人,因而成为受本案例判决拘束的当事人。当事人非适格是指有缺陷的诉讼当事人,这种缺陷是指当事人因与特定诉讼标的没有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关系,既不是该诉讼标的的权利或法律关系主体,也没有诉讼担当人的资格(比如失去财产管理与处分权等),对该诉讼根本没有诉讼实施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甲”为当事人适格的是:
A:
甲13岁,在放学路上被该校高年级学生乙殴打致伤,甲起诉乙
B:
甲与乙婚后育有一女丙,离婚后丙由乙抚养,甲一直未支付抚养费,于是乙起诉甲
C:
甲公司进行一项公共工程,路人乙因甲公司施工不当而摔倒,造成右臂骨折,后乙起诉甲公司要求国家赔偿
D:
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万,后向丙公司购买300万汽车一辆,甲将100万借款作为支付丙的分期付款的头期款,后甲公司破产,乙将甲列为被告
正确答案:B
解析:
当事人适格定义的关键信息: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或被告的成年人或法人。
A项,甲13岁属于未成年人,同时也不是法人,不符合定义。
B项,甲一直未支付抚养费被起诉,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被告,符合定义。
C项,乙起诉甲公司要求国家赔偿,甲公司不是国家赔偿的法律主体,不符合定义。
D项,甲公司破产后已经没有担任法人的资格,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04题
5、【判断推理】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互动的现象是:
A:在2008年的元旦晚会上,北大校长许智宏为学生们演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歌声响起,北大学子们掌声相和,歌声相和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C:张三和他的邻居经常互相赠送自己做的小点心
D:在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中外学者互相交流学术观点
正确答案:B
解析:社会互动的定义要点:①通过信息传播;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A项校长和学子掌声、歌声相和、C项张三和邻居互相赠送点心、D项中外学者互相交流学术观点都符合社会互动的定义要点。
B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信息的传播是单方面的,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6、【判断推理】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侯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侯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观点: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A项,衰退的玛雅城市的地理位置与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无关,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B项,玛雅人的社会对农作物的依赖程度很深,气候变化又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因此气候变化很可能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有力地支持了题干专家的观点,保留。
C项,城市衰落的时间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重合,也不能说明干旱就是城市衰落的原因,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D项,干旱的同时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与气候变化是否为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无关,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同类群体影响力是指人们对他人(尤其是类似群体)的行为总会做出某种反应;类似程度越高,影响力就越大。比如对某种良好行为规范大力宣传,往往会成为所谓的“磁心”,吸引人们效仿。
下列做法中不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的是:
A:老师在墙报上贴小红花,表扬那些完成作业好、守纪律的小学生
B:酒店在房间内放置标语,提醒客人大多数客人都不是每天要更换手巾
C:某森林公园设置告示牌,告知偷盗林木者将受到高出林木价钱10倍的罚款
D:某地节水办告知那些用水量高的用户,他们的用水量明显高出了周围的邻居
正确答案:C
解析:同类群体影响力定义的关键信息:人们对类似群体的行为进行效仿。
A项,表扬那些完成作业好、守纪律的小学生,即对某种良好行为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效仿,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
B项,提醒客人大多数客人都不是每天要更换毛巾,即对某种行为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效仿,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
C项,设置告示牌是为了警告人们不要偷盗林木,并未体现人们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不符合定义。
D项,告知那些用水量高的用户,他们的用水量明显高出周围邻居,即对某种良好行为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效仿,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8、【判断推理】亲情经济指商家利用人们对亲情关系的重视,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商业让利促销活动。
下列属于亲情经济的是:
A:某影楼在店庆3周年之际推出户外全家福拍摄优惠活动
B:某食品企业中秋节期间适当调高了礼盒装月饼的销售价格
C:某商场在儿童节前夕推出少儿服装、玩具对折优惠活动
D:重阳节期间许多商场的按摩椅、保健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正确答案:D
解析:亲情经济的定义要点:①传统节日期间;②让利促销活动。
A项,影楼在店庆3周年推出优惠,并不确定是否处于传统节日期间,不符合要点①。
B项,食品企业提高了销售价格,不符合要点②。
C项,商场在儿童节推出了打折优惠活动,儿童节不属于传统节日,不符合要点①。
D项,商家在重阳节推出不同程度的优惠,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3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3题
9、【判断推理】某县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刚组建完成,一心想为群众做一些实事。面对有限的财力,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表示,今年只能完成两件大事。对于众多排进公共政策议程的大事,他们认为:如果建一条乡村公路,则不能建污水处理厂;如果建污水处理厂,则要建排污管道;如果建排污管道,则不能建垃圾处理厂。
按照这届领导班子的想法,以下哪项不可能是他们今年同时要建设的?
A:乡村公路、排污管道
B:乡村公路、垃圾处理厂
C:污水处理厂、排污管道
D: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推理关系:①建乡村公路→不能建污水处理厂;②建污水处理厂→建排污管道→不建垃圾处理厂。
A项,根据①,建乡村公路,则不能建污水处理厂,否定了②的前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不能确定是否可以修建排污管道,则乡村公路和排污管道有可能同时建设,排除。
B项,根据①,建乡村公路,则不能建污水处理厂,否定了②的前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建垃圾处理厂,则乡村公路和垃圾处理厂有可能同时建设,排除。
C项,根据②,建污水处理厂,则要建排污管道,两者可以同时建设,排除。
D项,根据②,建污水处理厂,则不建垃圾处理场,两者不可能同时建设,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7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7题
10、【判断推理】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
下列不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王老大培植特色猕猴桃
B:李老二培育玉米新品种
C:张老三多年种植向日葵
D:刘老四带头种植中药材
正确答案:B
解析:经济作物的定义要点:①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②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A项,特色猕猴桃属于瓜果,符合要点②。
B项,玉米是粮食作物,并非园艺作物,且没有特定经济用途,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向日葵属于园艺作物,符合要点②。
D项,中药材是具有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