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042

发布时间:2024-03-04 1:32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北京有大量历史文化保护区,它们是古都北京的文化________,而位于北京历史城区中轴线西侧的什刹海区域,更是以宁静而优雅的环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色 举世闻名

B:特征 远近闻名

C:标志 著称于世

D:指标 为人称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什刹海)是北京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其作为北京的文化“特色”和“特征”均不恰当,排除A、B。“指标”指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一般用数据表示,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不搭配,排除D。
第二空,“以……著称于世”为常用表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8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2题

2、【言语理解】在说服他人时,如果你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

B:在说服他人时,应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

C:说服他人时,要学会争取同情,以弱克强

D:以刚治刚的方法在说服他人时不可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通过正反对比提出观点——说服他人时保持友好而和谐的气氛,避免盛气凌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第二句分析原因。故文段意在强调说服他人时,谈话的气氛很重要。B项是对文段观点的同义转述。A项强调需要说服的对象多,文段未涉及;C项的“争取同情,以弱胜强”无中生有;D项,为反面论证的例子,为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46题

3、【言语理解】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成像意大利、法国、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欧洲分裂成许多小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字母文字

B:中国汉字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只有艺术性没有实用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意为虽然语言不同,但统一的文字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项为文段强调内容的准确表述。A项,由文段知,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分裂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不能推出。B项“艺术性”文段未涉及。D项字母文字的艺术性文段未涉及,且文段论述主语是中国的统一文字,而非字母文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4、【言语理解】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黄岩岛拥有________的主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B:毋庸置疑

C:天经地义

D:无可争辩

正确答案:D

解析:“主权”通常不能用“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来修饰,故排除A、C。“毋庸置疑”指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无可争辩”指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定无疑。“无可争辩”比“毋庸置疑”语气更重,更能确定我国是黄岩岛主权的拥有者,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正确答案:B

解析:此句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选项中只有B项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体现了不能浪费的含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6、【言语理解】辛亥革命后,紫禁城旧藏和宫中传世品大量流失。这时,这些以前在中国本土以外几乎不为人知、甚至普通中国人自己都不很了解的官窑瓷器才不断展现于世。因此,当今有些旅游者参观了几家外国博物馆,见到馆藏的一些官窑瓷器,就想当然张冠李戴地误以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

A:中国瓷器出口西方的历史

B: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评价

C: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

D:这个历史误会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尾句中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指的是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按照论述顺序,有了“误会”,当然需要澄清。纵观四个选项,文段第一句已说明了该误会产生的原因,排除D。C项“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与“西方对中国瓷器的评价是针对官窑的”不相关,排除。前文已说明中国瓷器已得到西方历史的崇高评价,后文不会再进行介绍,排除B。A项可作为澄清误会的有力证明。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按照《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被要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从总量上看,我国碳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到2025年前后,这一数字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目前仍然不受绝对排放量的限制。是因为中国的人均排放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可能会很快赶上世界平均水平。在最近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遭遇了严峻的气候压力。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这段文字意思的是:

A: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严重影响和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B: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没有被要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目前的碳排放协议为中国经济发展争取了短暂而宝贵的“排放空间”

D: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并没有提及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无法推出“严重影响和阻碍”。
B项,由“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被要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推出。
C项,与A项相同,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挂钩,无中生有。
D项“必然结果”表述绝对,与文段中的两个“可能”不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8、【言语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转化,表现为供给和需求两侧的结构都逐步发生变化。其实,几年前中央提出我国进入发展新常态,随后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表明已经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变化,但并没有超越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总框架。而且应当认识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讲了主要矛盾的转化,而转化前后的主要矛盾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原有主要矛盾内涵的拓展与提高:“落后的生产”提升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内涵转化的:

A:原因

B:动力

C:表现

D:机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明了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转化及其关系,转化前后的主要矛盾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转化后的主要矛盾是原有主要矛盾内涵的拓展与提高,其后进行具体说明。按照论述的一般逻辑,在论述关系和变化之后,应进行原因分析和说明。A项与上文衔接最紧密。B项“动力”侧重于论述推动社会主要矛盾内涵转化的因素,而文段关注的是为什么要在转化前后主要矛盾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有主要矛盾内涵进行拓展和提高,排除;C、D两项在文段中已有论述,是本文信息,不会在下文继续论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9、【言语理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近年来,世界诸强对海洋的开发、争夺和控制的特点已初现端倪,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向深海进军。这一轮看不见的“深海暗战”虽似风平浪静,却暗藏杀机,并将对未来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控制深海对打赢陆战、空战甚至太空战,也将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段文字重点介绍:

A:“深海暗战”的紧张程度

B:控制深海对未来局势的影响

C:“深海暗战”的重点与未来的走势

D:世界诸强为控制深海展开的较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近些年世界诸强对海洋的争夺引出“深海暗战”,然后具体分析了这一“暗战”的结果对未来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涉及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国际关系、战争的胜败等。由此可见,文段重点介绍的是“深海暗战”对未来局势的影响,即B。
A、C、D三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发呆是跟思绪相对应的。人发呆的时候,脑子里没有思绪,是一种活在当下、沉浸在现实中的感受。而思绪关注的则是过去和未来。思绪太多,人就会逐渐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陷入各种情绪中。这时候,需要适时地断一断电,关掉思绪,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重新和这个真实世界建立联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思绪是胡思乱想,发呆才是关注当下

B:思绪太多有风险,必须时不时发发呆

C:发呆能有效对抗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D:发呆即活在当下,它具有现实的意义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提出发呆是跟思绪相对应的,并具体说明了二者的不同;接着指出思绪太多,人会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最后以“需要”引出文段观点,即思绪太多时,需要适时关掉思绪,通过“发呆”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B项是对此观点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文段介绍发呆和思绪的不同是为了引出下文,非文段主旨,排除。C项,文段没有提及“能有效对抗……”,排除。D项只提到了发呆,未提到“思绪”,且“现实的意义”表述模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