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并非所有的新兴产业都具有战略性,某些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成为战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具备战略产业部分条件且将来可能成长为战略产业的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扩散作用,既能提升其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能支撑和拉动国民财富的长期增长,其发展主要由重大科技创新推动。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成为战略产业
B: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其他产业不具有渗透、扩散作用
C:战略产业是由新兴产业发展起来的
D: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说的是“某些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就可以”的表述过于绝对。
B项,由“与其他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扩散作用”,得不出“其他产业不具有渗透、扩散作用”的结论。
C项,原文说的是“某些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成为战略产业”,由此不能推出战略产业都是由新兴产业发展起来的。
D项可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扩散作用,既能提升其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可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2、【言语理解】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________。同时,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国学研究应有一个________的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尽其妙 去伪存真
B:一应俱全 披沙拣金
C:兼容并包 大浪淘沙
D:博古通今 千锤百炼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国学内容的浩瀚与广博,再怎么苦心钻研也不可能完全穷尽。“兼容并包”指对各种不同的人或事物都包容在内。“博古通今”形容知识渊博。二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曲尽其妙”指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该有的都齐备了。“曲尽其妙”与句意更相符,排除B。将A项代入验证第二空,由“精华与糟粕并存”可知,国学研究应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去伪存真”中的“伪”对应“糟粕”,“真”对应“精华”,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3、【言语理解】暗影是新精神分析家荣格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类精神中最隐蔽最深奥的部分,其中包括了人性中最糟的方面也包含了人性中最有生命力的方面。暗影包含着积极面和消极面,积极面是指巨大的创造力,消极面则表现为现实生活中大到战争、侵略、动乱以及贪污腐败,小到人与人之间的欺骗、谎言、仇恨、嫉妒、伤害、怀疑、抱怨等。
这段文字主要是:
A:解释暗影的概念和内涵
B:分析暗影存在的根源
C:介绍暗影这一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D:说明暗影对人性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结合“指的是……”“包括了……”“包含着……”可推断,文段是在解释暗影的概念和内涵。A项是主旨的准确概括。B项“暗影存在的根源”、C项“暗影这一理论是如何提出的”、D项“暗影对人性的影响”文段均未提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4、【言语理解】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眼光、境界、格局、胸怀。读书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跳出此时此地的________、穿透一时一地的迷雾,从更大的格局和更长远的眼光来把握眼前的各种________,从而把不解和不安化成豁然开朗和淡定从容,最后养成战略上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奴役 骚乱 毅力
B:束缚 骚动 耐力
C:局限 扰乱 致力
D:限制 扰动 定力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三空,由“化成豁然开朗和淡定从容”可知,所填词语形容的是战略上的一种沉着、镇定。“毅力”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耐力”指耐久的能力;“致力”指把力量用在某个方面;“定力”泛指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行为的能力。四个词语中,只有“定力”能与“豁然开明和淡定从容”呼应,体现战略上的沉着。
验证前两空:“限制”填入能与“穿透一时一地的迷雾”呼应,体现出跳出束缚的含义;“扰动”填入能与“从而把不解和不安化成豁然开朗和淡定从容”呼应,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________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________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________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碰触 好奇 变迁
B:感受 疑问 悠久
C:捕捉 敬意 沧桑
D:深入 憧憬 沉寂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拍摄”可知,句中“我”的身份是摄影师,摄影师的工作特质就是以照片的形式把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定格,“捕捉镜头”是摄影过程中常用的词语。锁定优势选项C。将C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由后句的“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历史”可知,面对如此宏大的背景,摄影者的态度应该是充满“敬意”,填入无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6、【言语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从研究目的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特点——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然后从研究方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注重从整体把握事物,而不是细致讨论具体对象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因为上述原因,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C项是对这一结果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历史背景”文段没有涉及。B项仅局限于研究目的,D项仅局限于研究方法,均是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7、【言语理解】虽然“发展”和“增长”在有些场合被替换使用,但其确切含义是有区别的。“增长”通常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发展”则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包括投入产出、产业形态、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改善。
对于上面语段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A: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
B:“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政治、社会的“质”的提高
C:“增长”注重“有多少”,“发展”注重“有多好”
D:“发展”以“增长”为核心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增长’通常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可知,“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即注重“有多少”;由文段中“‘发展’则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包括投入产出、产业形态、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改善” 可知,“发展”以“增长”为核心,强调“质”的提高,注重“有多好”。由此可知,B、C、D三项均表述正确。A项“不可能”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8、【言语理解】虽然我国农村一对夫妇大多生育二胎以上,但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一拨一拨到城市打工。因此,年轻的高素质移民将不断对冲大城市老龄人口,使人口年龄相对下降或持平,大城市的活力就会保持下去。而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撑农村,已显端倪,甚至可能成为常态。日本的偏僻农村就是前车之鉴。
这段文字说明:
A: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日本同样严重
B:农村可能比大都市更早进入老龄化时代
C:人口状况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
D:人口流动将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说农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不断对冲大城市老龄人口,使大城市的活力保持下去。再由“而”作转折,指出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撑农村。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年轻人往大城市转移导致了“农村可能比大城市更早进入老龄化时代”的结果。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同样严重”说法有误。C项无法从文段得出。D项“发展的不均衡性”不是文段的论述重点,文段说的是农村会更早进入老龄化时代。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6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
9、【言语理解】在位于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汉考克公园里,有一连串的沥青坑,被叫作“拉布雷亚沥青坑”。几万年来,天然沥青不断地从地下裂缝中汩汩而出,在公园里形成池塘。这种沥青池塘的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水,动物走进去饮水,被陷在里面,最终溺死。其他食肉动物看到被陷动物,企图捕食,结果也被陷在里面无力自拔。最终,它们都变成一堆化石保存下来,由此形成了动物墓地。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动物墓地形成于几万年前
B:动物墓地的化石是食肉动物形成的
C:汉考克公园的池塘是由沥青构成的
D:动物墓地的形成缘于沥青池塘的构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只提到汉考克公园的天然沥青几万年来不断涌出,并没有提及动物墓地是何时形成,A项说法有误。由“动物走进去饮水,被陷在里面,最终溺死”无法推知这些溺死的动物一定都是食肉动物,B项说法有误。由“这种沥青池塘的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水”可知汉考克公园的池塘不仅仅由沥青构成,C项说法有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10、【言语理解】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很早就点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差别,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并不认为“阳春白雪”有资格鄙薄“下里巴人”。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并不对抗,白居易作诗追求通俗浅白,“每作诗,令老妪解之”,只有老太婆能听懂的才是好诗;柳永用俚词俗语,“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更遑论勾栏瓦肆里的宋元戏曲与明清小说……而这些流传甚广的传说都烙印进了我们的文化心灵,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意识。
这段文字最能支持以下哪一论题?
A:古代文化审美之现代启示
B:“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对立
C:精英阶层对平民文化的影响
D: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平民传统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关系的话题;然后以“然而”转折,提出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并不对抗,并以白居易、柳永以及宋元戏曲和明清小说作为例证,说明这种平民文化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意识。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围绕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平民文化”展开,D项与此相符。A项“现代启示”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对立”与“并不对抗”意思相悖,排除。C项,精英阶层对平民文化的影响在文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