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021

发布时间:2024-03-01 20:39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玻璃幕墙大量在公共建筑中采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所决定的。如今,这种墙体形式正在向着低成本、高普及的方向转变。玻璃幕墙最初的现代感、国际化色彩与神秘光环正在渐渐褪去,能源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过程。对于大多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城市而言,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逐渐暴露出其光污染和高耗能的一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滥用玻璃幕墙会带来城市污染和能源浪费

B:阐述建筑之美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C:评价能源危机对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D:介绍目前建筑材料发展的低能耗导向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玻璃幕墙被建筑采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决定的,接着指出玻璃幕墙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光污染和高耗能。故文段意在说明现在玻璃幕墙带来的负面影响,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D三项均引申过度,脱离了“玻璃幕墙”这一论述对象,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2、【言语理解】“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
以上是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公众舆论》中的一段论述,请判断他论述的关键词是:

A:成见

B:舆论

C:文化

D:传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指出人们习惯于先定义后理解,倾向于按照我们自己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外部世界。故文段强调的是人们用先入为主的思维认识事物,即抱有成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前所未有地________出来,推动我国________地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迸发 日新月异

B:激发 气象万千

C:涌现 千变万化

D:呈现 一日千里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激发”指刺激使奋发。“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应是被激发出来,而非主动激发,排除B。“涌现”指人或事物大量出现;“呈现”指显出,露出。二者用来形容“创造精神”均不恰当,排除C、D。“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用在此处形容“创造精神”恰当,且与“前所未有”照应恰当。
第二空,“日新月异”形容进步、发展很快。填入句中形容我国的发展恰当,且能够与“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相对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4、【言语理解】假如一个人,从他的少年时代开始,就时刻地守住      ,用它来学习、劳动,决不容忍无聊的玩乐来剥夺任何一个早晨,也决不允许让缥缈的幻想来骗取任何一个夜晚,每迎接一个黎明都有      的斗志,每送走一个黄昏,都有前进一步的喜悦,那么,他的生命将成倍地延长,他将会做出许多别人看来是      的成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鸡起舞 一朝一夕 不可思议

B:一朝一夕 不可思议 闻鸡起舞

C:一朝一夕 闻鸡起舞 不可思议

D:每时每刻 闻鸡起舞 水到渠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早晨……夜晚”可知第一空应填“一朝一夕”,以前后呼应,故排除A、D。“闻鸡起舞”不能用来形容“成绩”,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越来越多的儿童图书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然后分别从读者年龄段和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列举了作家的不同定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儿童图书作家定位的细化问题,与之相符的为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6、【言语理解】南五台山腰清泉翠竹,苍松________,确有“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之感。据《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为探虚实,我们沿蹬道直登峰顶,南望终南群峰,宛若翠屏环列,芙蓉插云;北望秦川,________,壮丽河山,尽收眼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翳蔚 莽莽苍苍

B:蓊郁 莽莽榛榛

C:葱茏 莽莽榛榛

D:荫郁 莽莽苍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翳蔚”指障蔽,不能形容“苍松”,排除A。
第二空,“莽莽榛榛”指草木丛生的样子。“莽莽苍苍”形容草木茂盛,无边无际。对应后文的“壮丽河山”选“莽莽苍苍”更契合题意,排除B、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7、【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在语序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B: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D: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语序均为主语+谓语+补语,只有C项的语序为谓语+主语,这属于主谓倒置。改成主语+谓语的形式应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

8、【言语理解】如今,传统的社会就业观的坚冰在一层层融化,科学的事业发展观的阳光在一点点升温,学子们终于豁然开朗,体面和尊严不是外在的虚荣,而在于自己辛勤劳动的成就,事业腾挪的空间。如果乡村同样能够圆梦,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有事业发展的天地,为什么还要株守于城市的蜗居甘为“蚁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乡村也是学子们大展宏图的天地

B:学子们的社会就业观已经在发生改变

C: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于在城市发展

D:体面尊严并非只在城市才能获得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传统的社会就业观正在改变,然后说明学子们对体面和尊严有了更务实的认识,末句以反问句提出观点——乡村同样能帮助学子实现梦想,发展事业,没必要都株守于城市。选项中提到“学子”“乡村”这两个主题词的只有A项。 B项没有提及“乡村”,C、D两项脱离了“学子”和“乡村”两个关键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5题

9、【言语理解】中国文人在对远古神话进行整理改造时,严格遵守“合乎伦理规范”“具有教化功能”两个原则。原本流传于民间的一个个神祇经过这两个原则筛选之后,被加工成符合规范的明君圣主,进入文字相传的文化正统;而那些不符合伦常的,就游离于史册之外,________在民间口头流传或各种________之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活跃 道听途说

B:沉淀 逸闻琐事

C:散落 稗官野史

D:湮没 街谈巷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游离于史册之外”可知,那些不符合伦常的神话,只在民间口头流传或者在一些不正统的史册中有记载,强调的是没有系统的记录。“沉淀”指聚集、积淀,通常指有底蕴的“文化”“知识”,用来形容“不符合伦常的的神话”不恰当,排除B。“湮没”指埋没,没人知道。而文段中说的是还在民间流传,排除D。
第二空,“道听途说”属于“口头流传”的一种方式,填入不当,排除A。“稗官野史”泛指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与“游离于史册之外”恰好对应,且第一空填入“散落”也能恰当地形容游离于史册之外的神祇的故事状态。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10、【言语理解】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而学人不唤起国人对学术的自觉,“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为了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蔡元培提出了以大学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主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学是“文德”的中心

B:“民德”是“文德”的本源

C:“文德”与“民德”的双向关联

D:“文德”对“民德”有提升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文德”与“民德”的关系展开。由“‘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可知,“文德”会影响“民德”,“民德”也会影响“文德”,C项的“双向关联”概括恰当。
文段论述的是“文德”与“民德”之间的关系,A项只提到“文德”,未涉及“民德”,表述片面,排除。B、D两项均只涉及二者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8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