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014

发布时间:2024-03-01 2:30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不必回避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但世界遗产首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源,不能视同普通经济资源来开发利用;同时世界遗产是必须妥善保护的资源,脆弱、易损,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无疑应以保护为主。再者,世界遗产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资源,绝不仅仅属于遗产所在地,更不能作为利益集团的独占经济资源而被随意当成摇钱树。世界遗产还属于代际资源,在利用上要体现代际公平,我们负有将其完整地传给子孙后代的重大责任,要可持续利用。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世界遗产重在保护而非开发

B: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C: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D: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世界遗产不能视同普通经济资源来开发利用,对世界遗产无疑应以保护为主。然后指出世界遗产是全民所有,不能被随意当成摇钱树。最后指出世界遗产属于代际资源,要可持续利用。概括起来就是重在保护而非开发,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保护意识”在文中没有提及,C、D两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2、【言语理解】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曾数次面临来自微生物的致命威胁。天花、梅毒、黑死病、流感、霍乱等流行病曾________人类社会数千年。每一次大流行后,它们都会突然________,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荼毒 杳无音信

B:摧残 烟消云散

C:蹂躏 无影无踪

D:肆虐 销声匿迹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荼毒”指毒害,修饰“流行病”词义程度过重,排除A。“蹂躏”指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不能修饰“流行病”,排除C。
第二空,“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意为流行病经历过很多次,每次大流行后,都会突然消退。流行病不可能完全消失,“烟消云散”词义程度过重,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

3、【言语理解】16.本校按照确立的“素质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      ,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概念

B:方向

C:特点

D:理念

正确答案:D

解析:理念: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素质为本,多元发展”是对办学的理性观点、看法,属于一种办学理念,所以D项最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考试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1993年,学者研究指出:考试制度与各国的国家教育制度及社会情况密切相关,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具有高度持久性,而且不易改变;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则正在经历实质甚至快速的改制。此外,各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也不尽相同。
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A:对考试制度应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

B:高校招考制度各有千秋,很难区分优劣

C:应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改革高校招考制度

D:国外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值得借鉴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然后引用学者的研究说明,考试制度与各国的制度及情况密切相关,改革不能照搬。文段围绕“高校招考制度”展开,A、D两项均脱离这一话题,排除。由“不易改变”“改制”“改革方向”等表述可知,文段关注的重点是高校招考制度的改革问题,且“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改革”的表述也与专家的研究相一致。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5、【言语理解】一个社会有希望、有可以让人讴歌与向往的前景,关键就在于公民既有权利追求自由,又有义务承担责任。“只讲自由,不讲责任”和“只讲责任,不讲自由”一样,都因为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而使社会迷失于个人和集体两个极端,使社会最终失去前途,而身处其中的任何个人也因此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幸福。
这段话强调的是:

A:公民不能只讲自由或只讲责任

B:公民既要追求自由也要承担责任 

C:

公民权利与义务应该相应对等 

D:

公民权利和义务与自由和责任共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观点“一个社会有希望和前景,关键在于公民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述,说明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所造成的后果。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相应对等,即C项。A、D项未明确提出权利义务“对等”问题,B项的“要追求自由”表述有误,文中说的是“有权利追求自由”。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沙雾迷茫,把檐下的麻雀都害得不住咳嗽而搬了家。

B: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C:老师对我们十四个同学历来等量齐观,从不偏向谁。

D:全年内订阅本刊的读者,如对本刊不满意,本刊赔偿读者全年的征订费。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一面对两面,应把“能否”改为“能够”;C项用词不当,“等量齐观”意思是对有差别的事物平等对待,用在这里不恰当;D项表意不明,应去掉“内”。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中央机关新录公务员超过八成来自普通家庭”,正是公务员考试“阳光”之体现。当前,还须让公务员考试更加阳光,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努力和探索,为招录优秀人才进公务员队伍提供平等机会。我国从199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凡进必考”逐渐成为公务员人才招录的主要途径,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及社会人士踊跃报考。可以说,是这些制度的保障与支撑,让公务员考试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依据文意筛选信息,要让公务员考试更加阳光的关键在于:

A:提供平等机会

B:“凡进必考”

C:依法招录

D:加强制度建设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公务员考试要更加阳光,为考生提供平等机会。接着介绍了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最后一句介绍结果,这些制度的保障与支撑,让公务员考试赢得了公众的信任。由此可知,要让公务员考试更加阳关的关键,是加强制度支撑。A项是制度保障的结果,B、C两项是制度的体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8、【言语理解】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__之处,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遮蔽 精妙 若隐若现

B:隐藏 奇巧 跃然纸上

C:衬托 精彩 昭然若揭

D:叙述 可爱 露出马脚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史书中的细节记载很多,主线被淹没了而显得模糊不清,而非史书本身的主线“叙述”得不清楚,排除D。“衬托”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与文意不符,排除C。“遮蔽”“隐藏”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精妙”指精致巧妙;“奇巧”指奇特巧妙,新奇精巧。填入均无不妥,较难排除。
第三空,“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跃然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由“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可知,“跃然纸上”程度过重,与此处语境不符,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9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9题

9、【言语理解】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将是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基本而强烈的诉求,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政府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________。在教育公平价值理念的映射下,教育________成为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的 平等

B:目标 均衡

C:要求 均等

D:需求 平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将是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基本而强烈的诉求,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政府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可知,横线处的词语应该表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大众”“教育政策”“政府”之间的关系。按照逻辑关系,“教育公平”不是“政府”的需求,排除C、D。
第二空,“教育均衡”是习惯表述,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

10、【言语理解】一旦我们把某种东西认为是________的,对于那些熟悉的事物,我们就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正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B:平淡无奇

C:司空见惯

D:由来已久

正确答案:A

解析:“理所当然”指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司空见惯”指看得多了,不足为奇。“平淡无奇”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由来已久”指从发生到现在已经很久。句意说的是一旦把某个事物看成本就应当是这样、完全合理的,那么我们就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故应填“理所当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