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010

发布时间:2024-02-29 16:2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不管哪种鸟,营巢都是一项十分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在城楼,寺庙等建筑物上营巢的楼燕,需要到远处的河泥滩上衔取泥土、草棍等,然后一点一点地堆砌成碗状的巢,足足需一周时间。而金丝燕,能用纯粹唾液建巢,但同样要付出含辛茹苦的劳动。这种巢窝加工之后,就是我国自古闻名于世的珍贵补品——燕窝。
这段文字表述的主要内容是:

A:我国自古闻名于世的珍贵补品——燕窝的来历

B:燕子有在城楼、寺庙等建筑物上筑巢的习性

C:楼燕与金丝燕在生理特征及筑巢方式上的不同

D:鸟类艰辛的筑巢过程如同人类实施一项浩大的工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就提出营巢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后面分别列举了楼燕和金丝燕筑巢时需付出辛苦劳动的例子,都强调筑巢过程的艰辛,因此D项最符合题意。本题的干扰项为A。“燕窝”只是金丝燕的巢窝加工而成的,而金丝燕与楼燕都只是文段为说明鸟类筑巢的艰辛而举的例子,排除。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先进性 创新性

C:实践性 理论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但是”及文意可知,空缺处所填的两个词语应构成反义关系。B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意思相近,填入不当,排除。
由第二空前的“……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具有普适性。C项的“理论性”强调具有系统论点的特性,未体现出中国经验具有普适性,排除。
第一空,由“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可知,中国经验是中国道路所独有的。“地域性”指某类事物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的情况。其填入与后文的“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不符,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24题

3、【言语理解】“一带一路”是一个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要求必须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这是首要方面。但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的国情和具体特点,如果没有政府的示范、引导和服务,受经济地理学规律影响,经济社会资源很难自动向这些地区配置。
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A:“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作用

B: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是实现“一带一路”的重点

C:政府的示范、引导和服务能够消除经济地理学规律的影响

D: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一带一路”工程面临的难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市场和各类企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然后以“但”转折,指出政府的示范、引导和服务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作用。A项为文段重点的同义转述。
B项,文段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市场调节机制”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C项“能够消除经济地理学规律的影响”表述过于绝对,且未提及“一带一路”工程,排除。D项的“难题”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4、【言语理解】我们现在说到“官吏”,一般都笼而统之,一概叫“官吏”。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就其来源来说,“官”是指朝廷命官,是需要经过科举、军功或世袭得来的,而“吏”却是官雇佣的人员,也叫作幕僚。对于现代社会,“官”应该是需要选举的人员,“吏”就是公务员。“官”的来源非常清楚:通过科举考试政府任命——所谓“朝廷命官”是也。而“吏”的来源却很复杂:很多科举失利的人开始从幕,并形成了固定的群体,最著名的就是绍兴的师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现在所使用的“官吏”是对“官”“吏”的误读

B:在古代,“官”与“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C:“官”“吏”来源不同造成职位高低差距显著

D:古代“官”“吏”与现代职位的对应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我们现在所说的“官吏”引出“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然后从词的来源具体说明。故文段说的是在古代“官”与“吏”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B项表述与此相符的,当选。
A项“误读”无法从文段得出,文段只是论述古今这个概念的不同。C、D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5、【言语理解】在充满变量的世界,我们是眼花缭乱的观望者,也是置身其间的推动者。曾经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不见了,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即可享受送货上门的电商火了起来;全家人乃至几家人守着一台电视机等待每天一集电视剧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屏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早已多样化,而且信息芜杂难辨。“________”,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容不得视而不见,也容不得退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难

B:变

C:乱

D:散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在充满变量的世界”“……不见了,……火了起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当下世界变化很快,“变”是生活的主题词。A、C、D三项均含贬义,而电商的火爆、多屏时代均代表的是时代的进步,填入不合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1题

6、【言语理解】房龙文笔生动,擅长讲故事。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确实高妙。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房龙开创了以文学方式讲述科学常识的先河

B:房龙能将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讲述得很生动

C:房龙文笔生动,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

D:房龙讲述的科学常识激发了读者对科学的兴趣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中“开创……先河”在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由“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无法推出“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排除。文段说的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对房龙讲述的科学常识很感兴趣,而并非D项所述“激发了读者对科学的兴趣”,排除。B项可由“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得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7、【言语理解】我国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可是科普读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有着数量级的差距。在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上,科学家更应该主动站出来讲话。要把科学语言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实事求是讲真话。如果连科学家都不愿意、不敢讲话,任由真相缺失、谣言扩散,那么势必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困惑。
上述文字,作者意在强调:

A:科普工作应该通俗化,接地气

B:我国科普读物数量少,质量差

C:科学家负有做科普工作的义务

D:科学家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我国科普工作虽有很大进步,但是科普读物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接着引出文段观点,即在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上,科学家应主动站出来,承担科普工作;最后以“如果”假设,从反面论述了科学家不愿意做科普工作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科学家应积极参与科普工作。C项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未提到“科学家”,D项未提到“科普”,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8、【言语理解】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在于弄清每一件具体史实的原貌,更在于揭示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忽视微观研究的宏观研究,只能是________,无法真正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忽视宏观研究的微观研究,又成了________,同样难以揭示历史演进的奥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夸夸其谈 缘木求鱼

B:纸上谈兵 舍本逐末

C:空中楼阁 盲人摸象

D:坐而论道 断章取义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此处是对忽视宏观研究的微观研究的评价,忽视宏观研究,即缺乏全局意识,那么微观研究则是片面的、狭隘的。“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舍本逐末”意为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两词与文意强调的片面、狭隘之意无关,排除A、B。“断章取义”指引用他人的文章或谈话,只截取其中一段的意思,而不顾全文或原意。其用来形容历史研究不恰当,排除D。“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乱加揣测,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幻想,填入此处用来表示对忽视微观研究的宏观研究的评价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

9、【言语理解】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B: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C:作为记者,我们必须尽快深入灾区,第一时间报道真实灾情,在这点上我们责无旁贷……

D:把不同读者的不同要求烂熟于心,在“配菜”时分门别类,对编辑来说并不难。

正确答案:A

解析:解析:竭泽而渔: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它表示一种资源利用方式,不能用来形容表示状态的“地步”,故用在A项句中不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不是“达成共识”的目标,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才是目标,排除A。由后文的“经济手段”可知此处填入“手段”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由“良性发展状态”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表示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关系和谐的词语,“制约”明显不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