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过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棺定论 增添
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
D:无可厚非 篡改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史实’并不真实”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真实”之意,据此排除不表真实性的“无可厚非”“盖棺定论”。
第二空,由“而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文构成反应对应,即应与“全部”相对应,“加减”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2、【言语理解】
与数字应用相伴而生的是“数字鸿沟”难题。老龄群体在适应数字时代上的吃力,一方面是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或设备不足,另一方面许多数字产品在设计中忽视了老年人需求。我们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在线上线下日趋融合的当下,从立法规划、政府决策到产业发展都应该着眼长远,要充分保障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权利和尊严,而不光把目光停留在年轻人身上。这就需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兼顾消除老龄群体参与家庭、社区、社会生活的种种障碍,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多彩、温暖的社会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数字化生活应该重视老龄群体的需要
B:
部分老龄群体适应数字时代存在困难
C:
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现象如何产生
D:
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需要依靠数字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数字鸿沟”是与数字应用相伴而生的难题;然后说明老龄群体较难适应数字时代的原因;接着基于我国现状,指出从立法规划、政府决策到产业发展都应该保障老年人的需求、权利等;最后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消除老龄群体的种种障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面对“数字鸿沟”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即我们在发展科技时要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侧重老龄群体在适应数字时代上存在问题,未体现具体对策,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强调“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而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面对“数字鸿沟”应该如何做,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老年人友好型社会”无中生有,且该项侧重数字技术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未体现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难题,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5题
3、【言语理解】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曾经在1999年的时候拿出7500万美元做公益,但事后却花了1亿美元宣传这件事。对于公司来说,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广告而已。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问题在于,以广告为目的的慈善要的是出名,捐款的实际效益是没人关心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捐赠经常会适得其反,给社会带来伤害。
上文第三句“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在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造成转折,反驳前文的观点
B:提出假设,引出全新的问题
C:主动让步,提出反方观点后再进行解释和反驳
D:层层递进,帮助强化前文观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1999年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花费巨额广告费,宣传自己做慈善这一事件;接着对此事件进行评价,认为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的广告;然后通过“有人会说”引出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行为无可厚非。继而用“问题在于”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最后用“事实证明”加以强调。故“也许有人会说”是以退为进,主动进行让步之后,再加以反驳,批驳的效果更为强烈。A、B、D三项均未体现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
4、【言语理解】远古时代,人类一天平均要移动16~22公里,他们走路、奔跑、冲刺、攀爬、游泳,跳跃、举重……他们不得不如此,否则就难以生存。在50万年的进化中,现代人所拥有的思考型的大脑,正是从运动技能的磨炼中进化而来的,人类渐渐有了梦想、计划以及创造的能力,从而创造了现代文明。但讽刺的是,文明的前进速度如此之快,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就基因而言,我们仍然是50万年前的那些狩猎采集者,我们仍然渴望最高热量的食物,但却不再需要运动。最终,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热量对人体的重要意义
B: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
C: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D:运动量少对人类的危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远古时代,人类的运动量非常大;接着指出在50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文明的前进速度非常快,但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最后,尾句得出一个结论,即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根据行文逻辑,尾句得出一个结论,下文将继续围绕这一结论展开论述,即论述不运动或运动量少将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D。
A项的主语是“热量”,其与尾句的结论无关,排除。
B项的落脚点为“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本段开头已有介绍,属于本文内容,排除。
C项讨论的是“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而文段讨论的是“运动量少”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该项为无关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
5、【言语理解】司法实践中,类型化审判是一种防止自由裁量权恣意行使的机制。这种审判方式是一种对先前案例或者判决的参考,这不是一种个案之间个别化、点到点之类的参考,而是对此前相类似的一组或者一批案件的参考,是和已经总结出来的相应特征的对照、参考和调试。因此,类型化审判的裁判结论是以较多的案件结论为基础,以概括性更强、视野更广的先例特征为参考作出的,更为准确,也更易被社会认同。同时,这种审判方式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具有更强的约束力,没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办案法官很难抛开类型化先例特征和结论的限制而给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类型化审判:
A:有利于社会认同与司法公平
B:应广泛应用于司法实践领域
C: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力监督机制
D:对判决的理论和依据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类型化审判的定义;接着具体说明了类型化审判的特点;最后以总结词“因此”阐述了类型化审判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可以让裁判结论更为准确,也更易被社会认同,另一方面可以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关键词“因此”后的内容是文段的重点,即类型化审判的积极影响,A项“社会认同”对应“也更易被社会认同”,“司法公平”对应“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具有更强的约束力”,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转述,当选。
B项“应广泛应用于”过度推断,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力监督机制”、D项“对判决的理论和依据提出了更高要求”仅对应“同时”后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后来,他把木工手艺传给了女婿。女婿不负岳父的________,通过几年________的努力,技艺日益精进,终于成为________的能工巧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 卧薪尝胆 大名鼎鼎
B:厚望 锲而不舍 名扬一方
C:愿望 不离不弃 闻名遐迩
D:期望 日夜兼程 名噪一时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日夜兼程”指白天黑夜不停地走或不停地赶路。与句意不符,排除D。“不离不弃的努力”不搭配,排除C。“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文意没有体现“雪耻”的含义,排除A。
第一空,“不负厚望”是常见搭配。
第三空,此处填入“名扬一方”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9题
7、【言语理解】信息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愈加强烈。而满足这一需求,只在介质上做文章________,还需在书的品质上下功夫。如今纸书市场回暖,可尚是“浅草才能没马蹄”,打造更多的精品好书,提升阅读品质,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徒劳无功 迫在眉睫
B:无济于事 任重道远
C:鞭长莫及 势在必行
D:于事无补 大有可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只在介质上做文章作用不大。“鞭长莫及”侧重距离远,力量达不到。此处不涉及力量达不到,排除C。第二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大有可为”指前途极有希望,值得去做。“打造更多的精品好书,提升阅读品质”是一项长期工程,此处强调的是未来有很多工作要做,而非当下迫切需要完成,也不是强调它有发展的希望,排除A、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早在商汤时代,浴盘上就镌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铭词,旨在激励自己澡身而浴德,澡雪而精神,既要盥洗身体,更要涤荡心灵,保持向新求新的精神,产生________的进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日俱进
B:日新月异
C:竿头日上
D:突飞猛进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保持向新求新的精神,产生______的进步”平行并列的句式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向新求新”构成并举关系,语义相近。“与日俱进”形容不断进步或提高。“竿头日上”形容学问、事业不断进步。“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三者均强调进步快,未体现“新”,且“与日俱进”“突飞猛进”与“进步”语义重复,排除A、C、D。“日新月异”指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与“向新求新”照应恰当,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8题
9、【言语理解】盯着名利干事,难免________,欲速则不达;盯着责任干事,“不闻掌声”而________,才能最终赢得掌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急功近利 心无旁骛
B:急公好义 心怀大局
C:患得患失 心胸开阔
D:斤斤计较 心无二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欲速则不达”强调的追求速度而不得相对应,填入词语应与速度有关。“急功近利”形容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利益,符合文意,当选。“急公好义”意为热心公益,见义勇为。通过词义,可直接排除。“患得患失”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两词均侧重关注得失,也不符合文意。
第二空,“心无旁骛”侧重于专心,也能与“不闻掌声”表达的不受外界干扰、一心一意干事的状态相吻合。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1题
10、【言语理解】按照马歇尔的定义,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通过商品交换取得的净收益。具体来讲就是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意愿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额。这就是说,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我们知道,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单个买家或卖家均无法左右市价,它要由市场决定。如果成交价是市价,则消费者剩余大小就要看买方的意愿价格。买方意愿价格越高,消费者剩余则会越大。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消费者剩余受卖家定价行为影响
B:消费者剩余会根据市价的变化而增减
C: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买方的意愿价格
D: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小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可知,A项说法错误。C项忽略了“实际成交价”,排除。由“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可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受市场变动的影响很大,D项错误。
由“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意愿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可知,B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