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星星、月亮,那么,不能发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里想着“只做一支蜡烛也好”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蜡烛竭尽全力奉献社会,值得赞扬
B:蜡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值得赞扬
C:只要对他人有利,对社会有利,再小的奉献也是伟大的
D: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心里装着他人、装着社会,就是伟大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论述的重点不是蜡烛,而是借物喻人,说的是奉献不分大小,只要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即使像蜡烛一样,只能照亮身边的角落,那也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A、B错把蜡烛本身当做文段论述重点,排除。以蜡烛为喻重在强调其奉献精神,D项未提到“奉献”,不如C项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真实宠物将成为稀缺的“奢侈品”,机器人宠物则会进入普通家庭。那些对宠物敏感、缺少饲养空间或者对真实动物具有恐惧感的人群将受益,但是人类与机器人宠物产生的情感关系却会导致伦理质疑。如果虚拟宠物能够产生人们从真实宠物获得的效应,是否意味着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关系能够真实映射在机器人宠物上?人们特别想知道未来人类随意丢弃机器人宠物的行为是否会由人类虐待动物的行为转变而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未来机器人宠物和虚拟宠物将被广泛接受
B:机器人宠物的出现对人类有利有弊
C:人类与机器人宠物产生的情感关系将产生伦理问题
D:机器人宠物或将改变人们对待真实宠物的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未来机器人宠物进入普通家庭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然后以“但是”转折,说明人类与机器人宠物产生的情感关系会导致伦理质疑,后文用两个“是否”具体论述这种质疑。由此可知,转折后的“伦理问题”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与此相符。
A项非文段重点;B项表述正确,但未突出转折后的重点;D项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3、【言语理解】过多信息摄入或过度信息________让我的人生不自由。十五年来,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许多与我的人生并无关系的________上。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________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A:爆炸 名人逸事 美滋滋
B:爆炸 奇闻异事 懒洋洋
C:依赖 奇闻异事 懒洋洋
D:依赖 名人逸事 美滋滋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空应与“摄入”构成并列关系,表示“我”和信息的关系,再结合“不自由”可知,选“依赖”更符合语境,首先排除A、B。第二空,“名人逸事”指世人不知道的名人的史事。多指名人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文段中并未涉及“名人”,对应“互联网”的特点,不如“奇闻异事”恰当,排除D。第三空,“懒洋洋”填入也符合语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4、【言语理解】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____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极 无功而返
B:盲目 知错就改
C:反面 偃旗息鼓
D:偏颇 改弦易辙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由“人生允许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意思相近。“无功而返”“偃旗息鼓”均未体现“敢于放弃”,排除A、C。且句意并未体现“对错”问题,排除B。
第一空,“偏颇”与“错误”构成递进关系,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5、【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文化可谓繁花似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
B:为了让人们关注、探讨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特意采访了一些艺术专家,请他们畅谈了看法。
C: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指出,中央戏剧学院从建院以来,为我们国家的戏剧、电影、艺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D:2015年,实体书店渐渐回暖,亚马孙这家曾经给予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第一个书店已经开业。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偷换主语,应在“享受到”前加上“民众”;C项逻辑错误,“戏剧”“电影”均属于“艺术”的范畴,不能并列;D项,“首家”与“第一个”语义重复,择其一使用。B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6、【言语理解】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入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元凶巨恶 首当其冲
B:罪魁祸首 无懈可击
C:元凶巨恶 钻头觅缝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个空为解题的切入点。通读题干并根据常理分析,网络本身是存在着一定弊病的事物,所以“无懈可击”用在此处不适合,排除B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用在此处,词不达意,排除A项;“钻头觅缝”比喻到处寻找门路,显然也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较为形象地表现出了网络的特性、癖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万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测出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的原因是:
A:碘化银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
B:
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形成碘化银粒子
C:
冷云催化使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
D:
微粒在冷云中会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万亿个冰晶
正确答案:A
解析:飞机的作用是用来将催化降雨的物质带入到云层中再撒落,与此对应,碘化银受热后形成的碘化银微粒可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故可不用飞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中国男子游泳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得主孙杨,对于青少年游泳爱好者是一点也不陌生。
B:希腊人当时如能团结,他们不仅可以保存而且可以推广希腊的文化,敌人虽强亦无可如何,但团结这一点希腊人独不能做到。
C:工厂多个部门都参加了上周六举行的义务植树活动,其中包括管理部、营业部、生产部和生产线员工等。
D:不仅“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还能促进身心健康。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为主客倒置,应为青少年游泳爱好者对孙杨一点也不陌生。C项为逻辑错误,“生产线员工”与其他几项不能构成并列关系。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绿色出行’不仅……而且……”。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9、【言语理解】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可以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衣服的颜色。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测试当人们只能穿一种颜色的衣服时情绪会有什么变化。事实证明穿特定颜色的衣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通常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我们会穿颜色灰暗的衣服。相反,当我们心情愉快时,我们常常会选择颜色鲜亮的衣服。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颜色是我们心情的外在反映。
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治疗作用:如果我们穿的是红色的衣服,我们会觉得自己更有活力;穿黄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聪明;穿蓝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有想法;穿橙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快乐;穿绿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平和;穿白色的衣服,会觉得自己更乐于助人;穿褐色衣服,会觉得自己学习更好;穿粉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浪漫;穿紫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易坠入爱河;穿黑色的衣服,会觉得自己更安全。
所以记住,如果你的情绪没有达到最高点,你始终可以尝试穿一些不同颜色的衣服。即使某个颜色无法改变你的情绪,另一个也会的。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衣服可以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好,因为衣服的颜色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B:衣服的颜色不但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也可以作为我们心情的外在反映
C:虽然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治疗作用,但总的来看,穿深色衣服不如浅色衣服时候情绪好
D:如果你的情绪没有达到最高点,总会有一个颜色可以改变你的情绪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第一段“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可以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衣服的颜色……穿特定颜色的衣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可知,A项正确。
由第一段“事实证明穿特定颜色的衣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第二段“我们选择的颜色是我们心情的外在反映”可知,B项正确。
文段只是在说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穿颜色灰暗的衣服,心情愉快的时候会穿鲜亮的衣服,而并没有对穿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时的情绪好坏做出对比。C项不正确。
由第四段“如果你的情绪没有达到最高点,你始终可以尝试穿一些不同颜色的衣服。即使某个颜色无法改变你的情绪,另一个也会的”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目前,各种新的技术还在测试中,填埋也不是废物处理的唯一方式。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而且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仍然发挥较大作用。但是,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垃圾堆肥。
从这段文字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垃圾焚烧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
B:填埋、焚烧、循环利用是常用的废物处理方式
C:传统的循环利用方式包括可再生物资的回收
D:垃圾堆肥不久将取代其他废物循环利用方式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第二句“垃圾的焚烧……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可知A项正确。由第一句和第二句可知,B项正确。由“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可知,C项正确。文段最后一句提到“垃圾堆肥”是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并不能推出D项内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