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987

发布时间:2024-02-27 10:3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布什、奥布默特和阿巴斯以为,在创造一个巴勒斯坦的同时,哈马斯可以被密封在不为人重视的加沙。实际上哈马斯不断重申它有能力打断和平进程,通过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引发军事冲突吸引世界注意。美国舆论认为,只要哈马斯还能够使用火箭进攻以色列,和平进程就会停滞。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是巴以和谈停滞的原因

B: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证明布什中东战略的致命缺陷

C:哈马斯被密封在加沙是不现实的

D:哈马斯是决定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人物

正确答案:B

解析:巴以和谈停滞的原因很多,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只是其众多原因中的一个,或者说是导火索,故A项说法有误,排除。原文并没有对哈马斯被密封在加沙下定论,C项“不现实”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D项“关键人物”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史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凡事能证实即可。但实证的基础是史料,而实际遗留下来的史料,可能不过是原初材料的千百万分之一。古代史不用说,研究近现代史的人,常觉史料汗牛充栋,但真到了论证具体问题时,立刻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因此史料不足是史家始终面临的常态。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史无明文,便以为实无其事。胡适曾说:“历史家需要有两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一是精密的功力,一是高远的想象力。”前者用以严格地评判史料,近于科学;后者则偏于艺术。史料空缺,________________,作曲者可以于无声处表意,画家可以不着笔墨而传神,史家亦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就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

B:史家穿凿附会之言比比皆是

C: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里驰骋

D:

历史的真相就只能靠读者去猜测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的句子应是对胡适所说的“高远的想象力”的具体解释。且由前文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史无明文,便以为实无其事”以及最后一句可知,所填句子应表达通过史家的想象来填补史料空缺的意思。只有A项提到“想象力”,B、C、D三项均未体现关键词“想象力”,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

不同性质的书放在一起读,能起到对比和转换视角的作用。工作中读自己专业领域的书,休闲时看其他领域的书,________。许多老一辈科学家,闲暇时喜欢吟诗作赋,这并非________,而是有益的精神调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弛有度  自命不凡

B:

相得益彰  附庸风雅

C:

一举两得  三心二意

D:

劳逸结合  不务正业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空,由“不同性质的书放在一起读,能起到对比和转换视角的作用。工作中读自己专业领域的书,休闲时看其他领域的书”可知,文意为工作和休闲时看不同的书可以相互作用,转换视角。“张弛有度”指松紧有度,收放自如。在不同的情况下读不同的书不能体现松紧有度,排除A。“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文段强调的是互相作用,而不是有两种收获,排除C。“劳逸结合”指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文段没有体现休息,排除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其填入与“科学家”对应恰当,且能与“有益的精神调节”构成相反相对关系。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50题

4、【言语理解】在制度性话语权的构建中,指数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指数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易于理解和比较的衡量指标。当今世界,在国家发展水平、治理能力方面有许多指数体系,但是这些指数体系很多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发布的。国际评级机构发布的这些指数有一定影响力,但这些指数多数都对发展中国家不利。针对国际评级机构的歧视性评级,多数发展中国家会采取防御性策略,对其要么强烈质疑,要么置之不理。但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即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建自己的指数体系

B:采取主动进攻性策略

C:颠覆既有的指数体系

D:改造国际性评级机构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即”可知,横线处所填句子应是对前句“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的具体解释。B项“主动进攻性策略”表述模糊,不适合作为解释内容,排除。D项未提到“指数体系”这一主题词,排除。C项的“颠覆”程度过重,且与颠覆既有体系相比,A项“构建自己的指数体系”更能体现应对的“积极”态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5、【言语理解】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资源。但是,借此而赖以生存的人类决不满足于仅仅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取谷物等以填饱肚子。当然,也只有当他们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围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由此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从而将某些自然物转换成为人所需的人造物,创造出一种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制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温饱问题的解决是艺术创造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B:制陶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

C: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源于提升生活方式的需求

D:制陶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满足所需能力的标志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填饱肚子。在这个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人类便产生了追求更高一级的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诸如制陶之类的生产形式的改进就是在这种需求推动下产生的。A项“艺术创造”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排除。B、D两项“制陶”只是生产形式改进的一个典型例证,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规模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农业发展是否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还值得商榷。美国多年的大农场生产方式已经证明,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更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水平,所以美国的大农场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发展。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业科技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现代化的“步子”骤然迈得太大,很有可能造成上下层“脱节”。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A:农业改革不应操之过急,而应稳扎稳打

B:发展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应吸取国外教训

C: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应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D:生产环节的脱节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中国农业发展是否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接着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是美国大农场模式存在弊端,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不一定适合大农场模式;二是我国农业科技及经营管理方式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不宜“步子”迈得太大。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下文最有可能延续首句的问题,提出解决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问题的对策。C项的“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是具体对策,符合文意。A项“农业改革”和D项“生产环节的脱节”均与文段话题“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不符,排除。B项的“吸取国外教训”文段已有相关论述,不应在下文重复,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7、【言语理解】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A:马克思对与实践紧密相关并能对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兴趣甚为浓厚

B:马克思高度重视理论学科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因而对任何一个新发现都感到由衷的喜悦

C:马克思十分重视他的发现对工业以及一般历史发展产生的革命影响

D:马克思有着非凡的预见性,因而对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都特别敏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强调的是“但是”后的内容,即马克思对那些“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特别感兴趣。A项与此意相符,当选。
B项属于“但是”前的内容,未抓住文段重点,排除。C项说的是马克思重视自己发现的影响,属偷换概念,排除。D项的“非凡的预见性”属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8、【言语理解】“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据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法国良心”的伏尔泰说的。作为捍卫“言论自由”标志性的符号,这句话一直被欧美媒体和政客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考证,伏尔泰并未说过这句话,这好像在西方“言论自由”的说法上戳了一个窟窿。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称,在美国有18种“言论自由”不受保护,“欧洲人权公约”对言论自由限制的内容比言论自由的内容长一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西方“言论自由”存在双重标准

B:西方“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

C:西方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

D:有人借伏尔泰之名杜撰了言论自由的名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伏尔泰的名言是西方捍卫“言论自由”的标志性名言。接着转折指出该句话并非出自伏尔泰的事实,并表明绝对自由在理论上的不成立。接着通过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的说法指出西方关于言论自由的限制很多,即在事实上也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由此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A项“双重标准”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对西方的“言论自由”进行了全盘否定,不符合文意;D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9、【言语理解】这一片花海,每个季节都有十几种花卉________。远离城市的________,回归大自然的宁静,让人诗意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绽放 喧嚣 栖息

B:怒放 喧嚷 歇息

C:开放 喧闹 安居

D:盛放 喧哗 隐居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喧嚷”指(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二者的适用对象通常是人,用来修饰“城市”不恰当,排除B、D。
再看第一空,“绽放”指花朵开放,符合文段所描绘的诗意、惬意的美好意境。“开放”则过于口语化,不符合文段的散文语体,排除C。
验证第三空,“栖息”指停留、休息,填入符合人们远离城市、回归大自然,沉浸在花海中的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10、【言语理解】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4种,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轻烃的含碳数越高,每个分子里需要供给的氢的数量也越多。腐殖型有机质含氢的数量较少,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氢。另外,随着碳数越多,轻烃的形成温度也依次升高。烃源岩在低温的时候(50℃左右),就能够大量地生成甲烷。由于很多地方的地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也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轻烃的含碳数越高,氢的数量也越多

B:含碳数越多,轻烃所需的温度也越高

C:在天然气中,甲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

D:在天然气中,丁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4种,含碳数越高的轻烃对氢的需求量也越大。腐殖型有机质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氢,而由4种气态轻烃的化学式可知,甲烷含碳数最少,腐殖型有机质能为其形成提供足够的氢,因此天然气中甲烷的成分就比较多。然后又以并列关系词“另外”指出随着碳数的增多,轻烃的形成温度也依次升高,而很多地方达不到高温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而在低温的时候烃源岩能够大量地生成甲烷,因此天然气中甲烷的成分就比较多。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从 “含碳数”和“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角度,说明了甲烷比其他气态轻烃更容易形成,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C项最符合文意。

A项,只指出了“含碳数”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不能概括“另外”之后的内容,排除。

B项,只指出了“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不能概括“另外”之前的内容,排除。

D项,由甲烷和丁烷的化学式构成可知,丁烷的含碳数(即“C4”)比甲烷的含碳数(即“C”)多,且结合“很多地方的地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也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可知,在天然气中,甲烷更容易形成,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