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979

发布时间:2024-02-26 11:40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蚕蛾往往能巧妙避开捕食者,它们利用旋转的后翅来________蝙蝠的声呐系统,从而________捕食者对捕食目标的定位。但人们对蚕蛾的进化史以及它们后翅多样性形成的原因________。科学家对数百个基因组数据库的后翅形状进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不同翅型的进化特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躲避 引导 一知半解

B:折射 诱导 茫然不解

C:反射 误导 知之甚少

D:规避 引诱 不求甚解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比较专业,可先跳过。第二空,由“蚕蛾往往能巧妙避开捕食者,它们利用旋转的后翅来……蝙蝠的声呐系统”可知,蚕蛾是通过干扰捕食者的定位从而生存下来的。“误导”含有错误引导的意思,填入符合句意。“引导”“诱导”“引诱”均不含干扰的意思,排除A、B、D。验证C项,第一空,“反射声纳系统”符合句意。第三空,“知之甚少”用于描述人们对蚕蛾的进化史及其后翅多样性形成原因的了解不足也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0题

2、【言语理解】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形成血栓。静脉血栓是血栓把血管堵塞,造成血液无法流通,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以及浅静脉扩张、曲张等临床表现。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后,会进入肺部来完成氧气的交换。深静脉血栓在血管的一端与血管壁仅有轻度粘连,血栓另一端则自由地漂浮在血管壁内。热敷、按摩和挤压下肢,容易使血栓脱落,随血流流进心脏,最后“卡”在肺动脉里面,导致肺动脉的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导致窒息死亡,即肺栓塞。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A:用热敷、按摩的方法来缓解静脉血栓是错误的

B:深静脉血栓比浅静脉扩张更加危险

C:预防静脉血栓,需要人们运动起来

D:具有堵塞性是血栓的“原罪”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热敷、按摩和挤压下肢,容易使血栓脱落……甚至导致窒息死亡”可知,A项正确。由“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形成血栓”可知,运动可一定程度预防静脉血栓,C项正确。由“静脉血栓是血栓把血管堵塞,造成血液无法流通”可知,D项正确。
文段只提到了深静脉血栓处理不当的危险,未提到“浅静脉扩张”的后果,故深静脉血栓比浅静脉扩张更加危险的结论无法得出,B项理解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3、【言语理解】历史上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________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在历史中________,一部分融合入汉族,一部分仍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部 消亡

B:先后 隐退

C:一度 湮灭

D:曾经 变迁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段反复强调“历史”,且由常识可知,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建立过政权。“全部”不能体现历史性,排除A。“先后”强调的是次序,而文段强调的是过去曾有,排除B。
第二空,由“一部分……一部分……”可知,填入词语应与“西迁”“融合”“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表意不同。“变迁”与“西迁”表意相似,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4、【言语理解】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文化产业进行全方面、全角度、全产业链的改造,释放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之间形成________的新形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唇齿相依

B:休戚与共

C:同舟共济

D:水乳交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的是互联网新技术和数字化对文化产业改造的作用,推动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紧密融合形成新形态。“唇齿相依”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二者均强调关系密切,不含融为一体形成新形态的意思,排除A、B。“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文段未体现“困难”,排除C。“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能体现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0题

5、【言语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________、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________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口传心授 凸显

B:口耳相传 彰显

C:薪火相传 显示

D:薪尽火传 突显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薪火相传”“薪尽火传”都强调代代相传,与后句的“世代传承”语义重复,排除C、D。
第二空,“凸显”指清楚地显露,多用于“问题”;“彰显”指“鲜明地显示”,多用于“品格”“精神”。此处与“重要性”搭配,“凸显”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2题

6、【言语理解】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而剧本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于编剧的水平和创作态度。在目前的文艺创作生态中,相较于导演、演员,编剧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某种程度上打击了编剧创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其创造性的发挥。另外,也有一些编剧缺乏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自甘沦为“剪刀糨糊手”,东拼西凑,胡编乱造,扰乱了文艺创作环境,拉低了文艺作品的品位。
上文是一篇文章的编者按,由此推测,编者选登的文章主要谈论的是:

A:

编剧的职业精神

B:

剧本的重要性

C:

文艺创作的生态环境

D:

编剧地位的提高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由剧本的重要性引出剧本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于编剧的水平和创作态度的观点。接着指出目前编剧弱势地位对编剧创造性发挥的不利影响,最后引出部分编剧职业精神缺乏的问题。由此可知,“编剧”应是文章谈论的主题,首先排除脱离这一主题的B、C。D项的“编剧地位”虽在文中有所提及,但并非文段重点。A项的“职业精神”是编剧“创作态度”的反映,与观点句联系最密切,最有可能是文章主题。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

7、【言语理解】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______,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联,各国利益深度融合。但同时,各种挑战也日益严峻。变局之中,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______,人类发展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势不可挡 以邻为壑

B:方兴未艾 两败俱伤

C:有目共睹 各行其是

D:高歌猛进 独善其身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联,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可知,句意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高歌猛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两者均不能用来形容世界格局,排除B、D。“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与句意无关,排除C。“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填入符合句意。验证第二空,由“要……还是要……”的句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互利共赢”构成反义关系对应。“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而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填入与“互利共赢”构成反义关系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33题

8、【言语理解】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诗人要做诗,犹如植物要开花,因为他非开不可的缘故。________你摘去吃了,________中了毒,也是你自己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即使

B:既然 而是

C:所以 即使

D:如果 而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而是”、“而且”与“也”不搭配,排除B、D。
第一空,分析可知,题干第二句与第一句并非因果关系,而只是借用了第一句的比喻,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9、【言语理解】“屌丝”一词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自我标注。它是和各种“二代”相比时的自称,同时还可能被用在自谦上,被夸赞时怯怯地说一句“我就是一枚屌丝”。事实上,这种自我矮化动机很复杂,不是一句“爱谁谁”就可以收尾的。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完全逆反的两种情形,有人把本是外在的嘲弄或自嘲内化成了心理垢污,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而有的人却在用内心的坚定祛除外在卑庸的“鱼鳞”,并终于学会了奔跑与飞行。从这个角度讲,“屌丝逆袭”者其实更是一种心态提档的超越。
作者最终想表达的观点是:

A:自我矮化其实并不可取

B:“屌丝逆袭”其实是很多人自谦的说法

C:“屌丝逆袭”者是人人艳羡的对象

D:“屌丝逆袭”者真正逆袭的其实是心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年轻人喜欢自嘲为“屌丝”这一现象展开,论述了现实中存在的两种逆反情形:一是把自嘲内化成了心理垢污,自甘堕落;一是用内心的坚定祛除外在的卑庸,实现了逆袭。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不同的“心态”。选项中只有D项提到“心态”这一关键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础的,自然也难免受到他那个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在《古史新证》讲义中列举“纸上之材料”,从《尚书》《诗》《易》,一直到先秦诸子和《史记》,差不多包括了所有有关的传世典籍,而“地下之材料仅有二种”,即甲骨文与商周金文。王国维当年只能提到这两者,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仍处于发轫阶段,到后来李济先生论“古史重建”时,就将田野考古放到突出的位置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A: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基础

B:所运用的核心材料

C:在当时受到的局限

D:与李济“古史重建”的区别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对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指出这一方法难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基于当时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仍处于发轫阶段,所以王国维在《古史新证》讲义中列举的“纸上之材料”很丰富,而列举的“地下之材料”仅有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两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受到的时代局限。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的“历史条件和基础”文段只是一笔带过,未展开陈述,故非文段重点;B项的“核心材料”是作为论据出现的,文段强调的是材料的局限;D项,文段只是提到李济“古史重建”部分弥补了王国维“地下之材料”不足的局限,二者的区别未具体阐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