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定义:
①违约责任:指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违反合同法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②侵权责任:指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而产生的责任。
③刑事责任:指因实施犯罪而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某种法律评价负担。
典型例证:
(1)公务员刘某平时自我要求放松,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不合格,不久前被单位辞退。
(2)贾某在网上披露陈某隐私,后对簿公堂,法院判决贾某向陈某道歉并赔偿相应精神损失。
(3)大三学生李某,因在校期间不好好学习,并屡次违反校规校纪,学校勒令其退学。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2)与定义②相符
B: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②相符
C: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①③相符
D:例证(3)(1)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正确答案:A
解析:违约责任: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违反合同法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侵权责任: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而产生的责任。
刑事责任:因实施犯罪而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某种法律评价负担。
例证(1),公务员刘某考核不合格被辞退,未涉及到违约、侵权和刑事责任,不符合全部定义。
例证(2),贾某在网上披露陈某隐私,体现了贾某侵犯了陈某的隐私权,符合侵权责任。
例证(3),李某被勒令退学,未涉及到违约、侵权和刑事责任,不符合全部定义。
综上,判断正确的是A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3题
2、【判断推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就只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
据此,可以推出:
A: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总是需要改变的
B: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先天差异,那可能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特权和腐败
C: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后天努力,那肯定是因为个人的机会不均等
D:如果社会中坑蒙拐骗、特权和腐败到处横行,则贫富差别的出现就不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了
正确答案:B
解析:机会均等且合法竞争且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个人的先天差异或后天努力或机会运气等原因。
A项,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是否总是需要改变未在题干中涉及,无法推出。
B项,不是因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否定了后件中的一个选言肢,但并不能否定整个后件,只能推出可能性结论,可以推出。
C项,不是因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否定了后件中的一个选言肢,但并不能否定整个后件,无法推出必然性结论。
D项,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2题
3、【判断推理】面对家长们对于某小学装修已两月的教室存在甲醛超标的质疑,该小学校长回应道:“所有的教室我都逐一去过,没有闻到异味,所以,甲醛不超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小学校长的论证?
A:不同的人对于味道的感受不同,校长闻起来无异味并不代表事实上无异味
B:某新房装修完工三个多月后,经正规检测,甲醛依然超标
C:即使装修后无异味的房间,在装修后几个月内通常都会有甲醛超标的可能
D:甲醛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通过房间的味道来判断是否甲醛超标
正确答案:D
解析:该小学校长的论证是由“没有闻到异味”推出“甲醛不超标”。
A项,说明校长闻起来无异味不代表真的无异味,并没有明确说明教室中的甲醛到底超不超标,无法反驳校长的论证,排除。
B项,列举了某新房装修后的情况,但不代表教室中的甲醛一定超标了,无法反驳校长的论证,排除。
C项,只是说存在甲醛超标的可能性,但并未明确指出教室中就一定存在甲醛超标,削弱的力度较弱。
D项,指出甲醛是无色无味的,不能通过是否有异味来判断甲醛是否超标,直接否定了校长的判断依据,有力地反驳了校长的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4、【判断推理】如今,常有人抱怨自己很难有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也常常不佳。一些专家认为这与现代科技的众多产物,比如长明的路灯、电视、电脑和手机有关,正是这些人造光源和电子设备产生的光扰乱了睡眠,让人们难以入睡。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当个体暴露在灯光下,入睡会变得比以往困难,睡眠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状况
B:现代人的昼夜节律常被工作和时差打乱,电子设备和人造光源并不是睡眠被打断的唯一原因
C:当前一些人的睡眠问题很可能不是因为睡眠总时间短,而是因为使用电脑等设备引发了一些健康问题
D:在一些没有电的农村地区,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比生活在城市同龄人的睡眠时间长很多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正是这些人造光源和电子设备产生的光扰乱了睡眠,让人们难以入睡。
A项,指出当个体暴露在灯光下,入睡确实会变得比以往困难,睡眠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状况,即睡眠质量不佳,支持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电子设备和人造光源并不是睡眠被打断的唯一原因,说明还存在其他原因扰乱睡眠,质疑了题干结论。
C项,指出睡眠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使用电脑等设备引发了一些健康问题,而非这些光源扰乱了睡眠,质疑了题干结论。
D项,指出在一些没有电的农村地区,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比生活在城市同龄人长,但睡眠时长与题干论述的睡眠质量不佳和难以入睡无关,且平均睡眠时间相对较长也不能代表睡眠充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
5、【判断推理】宜斯策略是指生物为生存和繁衍而采取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策略,即如果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采用某种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其他策略所比不上的,则这种策略就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宜斯策略的是:
A:母狼为虎崽哺乳
B:通过人工授粉提高苹果产量
C:狼群中出现的争夺头狼的战争
D:幼小的羚羊见到狮子拔腿就跑
正确答案:D
解析:宜斯策略的定义要点:①生物为生存和繁衍而采取的策略;②种群大部分成员采用的比较稳定的策略。
A项,狼和虎是两个种群,母狼为虎崽哺乳,并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也不是大部分母狮都会采取的行为,不符合要点①②,排除。
B项,人工授粉是人采取的行为,而不是苹果树为生存和繁衍而采取的策略,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C项,争夺头狼的战争,并不是大部分狼都会参与的事情,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D项,幼小的羚羊见到狮子拔腿就跑,是大部分羚羊会采用的,为生存和繁衍而采取的策略,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4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8题
6、【判断推理】甲、乙、丙、丁住在同一寝室,有人问他们:“你们当中谁会的语言最多?”甲说:“我不会说英语,当乙和丙交谈时,我能用外语给他们翻译。”乙说:“我是英国人,丁不会说英语,但我俩可以毫无困难地交流。”丙说:“我和丁交流时,需要请乙来帮忙翻译。”丁说:“我们四个人不能同时用一种语言交流。”
据此可以推断出四个人中谁会的语言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甲的话可知,甲既会乙和丙交谈所用的语言(此处称其为语言A),又会除此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此处称其为语言B),但不会英语。由乙的话可知,乙会英语,但丁不会英语,而他们又可以同时用同一种语言交谈。由丙的话可知,乙既可以与丙交流,也可以与丁交流,而丙和丁又没有共通的语言,所以乙和丁交流的语言可称为语言C。综合可知,甲会语言A和语言B;乙会英语、语言A和语言C;丙会语言A;丁会语言C。所以,甲乙丙丁四人中乙会的语言最多。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7、【判断推理】白化现象,指在正常环境下,植物由于某些内在因素不能形成叶绿素的现象。
下列属于白化现象的是:
A:某地污染几年后,人们在当地不时会发现一种污染前从未出现过的白蛇
B:某地农民发现当地向日葵的叶子变白了,这在化工厂未建时从没有发现过
C:某地是世代玉米主产区,每年都发现一些玉米的叶子因遗传而出现局部白斑
D:某人十多年前得了一种病至今未愈,皮肤、头发,甚至眉毛全都变白了
正确答案:C
解析:白化现象的定义要点:①正常环境;②植物;③因内在因素不能形成叶绿素。
A项,人们在当地发现污染前从未出现过的白蛇,论述对象并非植物,不符合要点②。
B项,向日葵的叶子变白在化工厂未建时从未出现过,说明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外在环境不正常,而非正常环境下由于内在因素导致的结果,不符合要点①③。
C项,每年都发现一些玉米的叶子因遗传而出现局部白斑,是在正常环境下,植物因内在因素导致的结果,符合定义。
D项,人得病之后的表现,论述对象并非植物,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8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0题
8、【判断推理】钻木取火:打火机
A:滴血认亲:培养皿
B:鸿雁传书:电子邮件
C:烽火狼烟:红绿灯
D:结绳记事:计算器
正确答案:B
解析:钻木取火和打火机都可以用来点火,前者是古代的方式,后者是现代的方式。
A项,滴血认亲和培养皿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鸿雁传书和电子邮件都可以用来传送信件,前者是古代的方式,后者是现代的方式,和题干关系一致。
C项,烽火狼烟是为了传递信息,与红绿灯不存在共同点。
D项,结绳记事是古代记录事情的一种方式,与计算器作用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5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0题
9、【判断推理】某天五个朋友聚会,其中一个人历数喝酒对身体的危害,并热心地劝告大家戒酒。他逐个询问说:“你现在戒酒了吗?”四个人的回答各不同。
请根据他们的回答,判断这四个人当中,谁没有违反这个推理隐含的前提?
A:我正准备戒酒
B:我已经戒酒啦
C:我从来不喝酒
D:我特别喜欢喝酒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问题“你现在戒酒了吗?”隐含的前提是“你喝酒且现在仍在喝酒”。
A项,正准备戒酒,说明回答的人以前喝酒现在仍在喝酒,没有违反隐含前提。
B项,已经戒酒了,说明现在没有喝酒,违反了隐含前提。
C项,从来不喝酒,说明以前和现在都不喝酒,也违反可隐含的前提。
D项,根据喜欢喝酒无法判断是否喝酒,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10、【判断推理】符号化消费是指人们消费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本身,而且是商品和服务背后内涵的文化意义和其代表的价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符号化消费的是:
A:商家表示今年春夏季,打磨过的、膝盖破洞的牛仔裤受到消费者欢迎
B:一些人喜欢购买价格特别昂贵的奢侈品
C:老张退休后,非常注重身体的保养,购买了很多保健品
D:在一些地区,很多人喜欢去茶楼喝早茶
正确答案:C
解析:符号化消费定义的关键信息: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本身,而是商品和服务背后内涵的文化意义和代表价值。
A项,打磨过的、膝盖破洞的牛仔裤受到消费者欢迎,体现了人们消费的是商品背后内涵的文化意义和其代表的价值,符合定义。
B项,喜欢购买价格特别昂贵的奢侈品,体现了人们消费的是商品背后内涵的文化意义和其代表的价值,符合定义。
C项,注重身体保养而购买保健品,仅仅是对商品本身的消费,并不涉及商品背后内涵的文化意义,因此不属于符号化消费。
D项,喜欢去茶楼喝早茶,体现了人们消费的是商品和服务背后内涵的文化意义和其代表的价值,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85题,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