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产学研合作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政府在涉及国家安全等重大技术领域内推动产学研合作责无旁贷,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产学研合作完全可以由社会力量组织完成。科技类社会组织既不属于层级制管理下的政府,又不是追逐利润的企业,这使得它能够专注于反映创新主体的诉求,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内信息反馈的节点和网络,可以填补产学研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间的信息鸿沟,以一种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合作达成。因此,除了把产学研合作的动力留给市场之外,“留给社会”也是解决产学研合作动力问题的一种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源于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
B:应鼓励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到产学研合作中来
C:如何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上获得新的突破
D:应发挥社会组织在解决产学研合作动力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产学研合作这一话题;然后由“然而”转折,指出在很多情况下,产学研合作完全可以由社会力量组织完成;接着说明科技类社会组织的特殊性使其可以更灵活地协调各方利益,促成产学研合作;最后由“因此”提出观点——可以把产学研合作的动力留给社会,即由社会组织来推动产学研合作。D项是对观点句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属于对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的描述,不涉及“因此”之后的内容,排除。
B项,“参与到产学研合作中”表述不当,文段强调的是要让社会组织“推动”产学研合作,排除。
C项,“科技体制改革”是文段引入话题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
2、【言语理解】吃鱼的时候,小刺要比大刺麻烦,因为大刺很容易被发现,小刺则必须下很大工夫才能清除。做人,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改正,因为大的差错容易被发现,小缺点则必须格外留意才会被发现。虽然有小刺的鱼往往肉都特别细腻而鲜美,但许多人就因为怕小刺而不愿意吃那种鱼。虽然脾气怪异、不拘小节的人常有特殊的才华,但是许多人就因为讨厌这些小毛病而不愿意与这些人打交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B:小毛病会让人敬而远之
C: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
D:小毛病可能产生大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吃鱼时小刺比大刺更麻烦引出人的小毛病比大毛病更难以改正的问题,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了小毛病对于人的负面影响。与此相符的为D,当选。
文段未提及A、C,B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均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8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8题
3、【言语理解】许多关于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了。但是,那些作此断言的人,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如果漂浮起来是可能的,那么,其科学意义,甚至更广泛地说,它对人类的意义将是极其巨大的。然而,那些不加批判的观察,或提出不诚实主张的人,会把人们引入歧途,并使我们偏离理解世界这一人类的主要目标。
在这段话中,作者对于“关于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欣赏
D:赞美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先指出,在几百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关于人能漂浮起来的断言,然后以“但是”引出事实,“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即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在真实的情况下,人不可能漂浮起来。由此可知作者对“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持否定态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
4、【言语理解】杂技天生具有惊险、高难、奇巧的审美特征,擅长刻画英雄气概,表现勇于征服困难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找到最能凸显杂技“险”“难”特质的题材,往往能使杂技剧的出新出彩________。军事题材、公安题材、工业题材,都是杂技剧可以________的领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半功倍 大显身手
B:叹为观止 脱颖而出
C:别具匠心 出奇制胜
D:技高一筹 精耕细作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文意可知,找到最能凸显杂技“险”“难”特质的题材,可以使杂技剧更容易呈现出效果,效果更好,所填词语应体现出容易达到更好效果之意。“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填入符合文意。“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其常与“令人”“让人”搭配,填入会产生语法错误,排除B。“别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C。“技高一筹”指稍强一些,技艺比别人高一些。文段并未比较杂技剧与其他领域,排除D。
验证第二空,“大显身手”指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填入句中表达的是杂技剧可以在军事、公安、工业题材中出彩,正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景观规划动辄“大开大合”,形成________的整体风格,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这些功利的城市治理行为也许会带动一段时间的消费热涨,却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猫画虎
B:老生常谈
C:因循守旧
D: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动辄‘大开大合’”“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可知,文段说的是一些城市在景观规划上采取大体相同的方法策略,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照猫画虎”比喻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两词均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A、B。“因循守旧”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文段并没有说城市在景观规划上死守老一套,其填入与文段句意不符,排除C。“千篇一律”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其填入与文段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第46个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金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人们习惯称之为“两山论”。随着实践的深入,“两山论”经受了事实检验,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为中国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大的正能量。
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
①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③经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④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可知,当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时,我们要坚持生态保护,③中“经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排除带有③的A、B、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支持①④的说法。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可以支持②的说法。故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①②④。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7、【言语理解】有轰动一时的荣誉,顷刻 ;有永世长存的荣誉,它与 。真正的荣誉只有一种,就是和人类进步事业连在一起的荣誉。进步的事业 ,真正的荣誉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永垂不朽 日月同辉 万古长青 烟消云散
B:烟消云散 日月同辉 万古流芳 顶天立地
C:烟消云散 日月同辉 永垂不朽 万古长青
D:烟消云散 天地长存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永垂不朽”与前文的“轰动一时”不对应,排除A。“荣誉”与“顶天立地”不搭配,排除B、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唐晓娟不得不对赵阳这种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两人矛盾的方式表示十分的遗憾。
唐晓娟是否赞成赵阳的做法?
A:赞成
B:不赞成
C:没有明说
D:与此无关
正确答案:B
解析:“不得不对”,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即“对”。代入原文就是“唐晓娟对赵阳这种……方式表示十分的遗憾”,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乡村,老牛与牧童彼此守望。庄稼人面朝黄土,把自己生命的期望播种进________的泥土里,把一切梦想向季节里扔去,和庄稼、土地一起________,一起金黄。在鲜润的土地上,将十指插入泥土,攥一把,闻一闻泥土的清香,然后把泥土捏出心中渴望的形状,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多少次的庄重礼仪和神奇享受。________的身影和溅落的汗珠也被编成一个章节,使故事闪现着更加真实的笑声,________在季节深处的笑容和粗犷的酒歌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黝黑 葱郁 消瘦 镶嵌
B:广袤 成长 清瘦 洒落
C:湿润 葱郁 健硕 飘落
D:厚重 成长 矫健 凝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一起……一起……”的句式可知,填入词语与表色彩的“金黄”相呼应,此处填“葱郁”更为恰当,排除B、D。
第三空,由“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可知,第三空处的“身影”代指“老农”,因此用“消瘦”修饰最为准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从三峡大坝到港珠澳大桥,从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到________的“复兴号”动车组。中国人用激情和智慧,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驰电掣
B:电闪雷鸣
C:风风火火
D:风声鹤唳
正确答案:A
解析:所填词语应做定语,修饰“复兴号”动车组。“风驰电掣”指像风吹电闪一样,形容非常迅速,可以做定语,且填入符合动车组车速快的特点,恰当。“电闪雷鸣”指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声势很大或速度极快,一般做谓语、状语,不能做定语,排除B。“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的样子;“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两者一般形容人,用于修饰“动车组”不恰当,排除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